簪在第10個字的詩句
簪在第一十個字的詩句
- 努力青云家世事,他年簪筆侍嚴除。 -- 出自宋·韓元吉·元夔以詩留別用韻示之
- 吟鬢底,伴寒香一朵,并簪黃菊。 -- 出自宋·劉辰翁·聲聲慢·西風墜綠
- 醉西湖、兩峰日日,買花簪帽。 -- 出自宋·劉過·賀新郎·睡覺鶯啼曉
- 浴罷試冰蠶,重扶碧玉簪。 -- 出自明·景翩翩·五日泛舟得男字
- 空壇深凈駁琉璃,禿發簪冠老導師。 -- 出自明·袁宏道·天壇三首
- 民疊褥襦看不厭,客叢簪履賞應留。 -- 出自唐·朱長文·佳雪應時呈司土使君三首
- 會當逃世網,塵事締朋簪。 -- 出自宋·韓維·題余山人壁
- 人生茍如此,何必組與簪。 -- 出自宋·韓維·游北臺
- 中坳貯清泉,測之不盈簪。 -- 出自宋·韓維·初春吏隱堂作
- 步蹇堪扶杖,頭童欲罷簪。 -- 出自宋·蘇泂·次韻七首
- 滿腹詩書真我有,一門簪笏自家傳。 -- 出自宋·蘇泂·三山放翁先生生朝以筇竹杖為壽一首
- 所嗟飯不足,未能決投簪。 -- 出自宋·方岳·丐祠不獲
- 早知能到此,應不戴朝簪。 -- 出自唐·姚合·過曇花寶上人院
- 退朝綺宴花拂筵,歡為簪花回曼睩。 -- 出自清·乾隆·擬古意
- 遠游仍換歲,華發想盈簪。 -- 出自宋·楊時·除夜感懷
- 歸當臥牛衣,竹籜橫荊簪。 -- 出自宋·楊時·久不得家書
- 采玉遺蹤無處問,擬投簪紱學仙經。 -- 出自宋·楊時·游玉華洞
- 辛丑隨浮梗,鐘陵得盍簪。 -- 出自宋·曾豐·別陸德隆黃叔萬
- 氣暖仍比翼,風寒更孤簪。 -- 出自宋·曾豐·倦客
- 中坳貯清泉,測之不盈簪。 -- 出自宋·胡銓·吏隱堂
- 玳織鴛鴦履,金裝翡翠簪。 -- 出自唐·令狐楚·雜曲歌辭·遠別離二首
- 勉旃不再辱,聊爾容華簪。 -- 出自宋·晁說之·初至鄜州感事
- 便合折來書卷畔,詎宜簪向寶釵傍。 -- 出自宋·劉克莊·自和二首
- 玉座方亭箸,椒涂亦脫簪。 -- 出自宋·劉克莊·癸卯上元即席次楊使君韻二首
- 絕憐汝父貧,練裳與蒿簪。 -- 出自宋·劉克莊·五言二十韻別方氏長孫女
- 嘉賓懷截發,孤女感抽簪。 -- 出自宋·劉克莊·挽韓母李氏
- 游廟衣冠參帝坐,侍祠簪佩儼星辰。 -- 出自宋·文同·和吳龍圖韻五首·明堂肆赦不得預觀感而成詩
- 巫山高,高凝煙,十二碧簪寒插天。 -- 出自宋·文同·巫山高
- 蕭然此清興,不似戴華簪。 -- 出自宋·文同·山舍早起探晴
- 何用通音信,蓮花玳瑁簪。 -- 出自漢·漢無名氏·古絕句
- 政省叨峨弁,宮僚阻盍簪。 -- 出自宋·周必大·慶東宮生辰
- 汗漫騎鯨去,西風發半簪。 -- 出自宋·洪咨夔·贈希聲居士
- 溪山豈不好,感概霜滿簪。 -- 出自宋·洪咨夔·散策
- 何必東都外,此處可抽簪。 -- 出自唐·孔德紹·行經太華
- 移家近漢陰,不復問華簪。 -- 出自唐·方干·汝南過訪田評事
- 即歸玉案頭,為君整冠簪。 -- 出自唐·貫休·古鏡詞上劉侍郎
- 竹杖無斑點,紗巾不著簪。 -- 出自唐·貫休·和毛學士舍人早春
- 奇欠斜有甕瓶,掁撥無簪笏。 -- 出自唐·寒山·詩三百三首
- 左牽犬馬誠難測,右袒簪纓最負恩。 -- 出自唐·韓偓·八月六日作四首
- 解衣悲緩帶,搔首悶遺簪。 -- 出自唐·韓偓·寄京城親友二首
- 澹然若事外,豈藉隳華簪。 -- 出自唐·皎然·夏日集李司直縱溪齋
- 泥沾珠綴履,雨濕翠毛簪。 -- 出自宋·李華·詠史十一首
- 汗漫江海思,傲然抽冠簪。 -- 出自唐·李群玉·送處士自番禺東游便歸蘇臺別業
- 同侶憐波靜,看妝墮玉簪。 -- 出自唐·戎昱·相和歌辭·采蓮曲二首
- 四郊多壘日,勉我舍朝簪。 -- 出自唐·鄭谷·贈泗口苗居士
- 黃花徒滿手,白發不勝簪。 -- 出自唐·鄭谷·通川客舍
- 昨夜三更里,嫦娥墜玉簪。 -- 出自宋·楊億·白蓮
- 秘文窺寶籙,榮路厭朝簪。 -- 出自宋·楊億·次韻和右巡李端公見寄之什
- 清曉乘聰出九逵,內朝簪筆坐前墀。 -- 出自宋·楊億·李御史
- 閣吏蒸青藏史牘,席賓簪玳奉談叢。 -- 出自宋·楊億·送高學士知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