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在第6個字的詩句
突在第六個字的詩句
- 破苔方挺出,突屋已長身。 -- 出自宋·趙蕃·新竹
- 驟對碧云成突兀,忽看快雨灑繽紛。 -- 出自宋·趙蕃·八月二十六日雨后呈沅陵教授
- 紆余直陂陁,突兀對偃蹇。 -- 出自宋·趙蕃·題彥真天開圖畫
- 也不是、崢嶸突兀。 -- 出自宋·陳亮·三部樂·入腳西風
- 陡起為表著,突兀數尋仞。 -- 出自宋·葉適·靈巖
- 空多賈誼學,突過馬周年。 -- 出自宋·葉適·薛子舒罷官久無所授端明得謝始換承務郎
- 團團轉蘭枻,突見龍棹頭。 -- 出自宋·魏了翁·浣花即席
- 仙槎尚有樓突兀,蕩漾萬頃風濤中。 -- 出自宋·程公許·青山高為宋郎中德之作
- 忍較功兮曲突,莽蒼狗兮白云。 -- 出自宋·程公許·擬九頌·峨峰書院
- 立朝無剛容,突梯仍脂韋。 -- 出自宋·王邁·溫陵萬安橋謁忠惠蔡公祠堂留題
- 列岑銀鑄增突兀,千林楮刻森玲瓏。 -- 出自宋·衛宗武·和催雪
- 長意孤山訪突兀,徑度平湖浮碧紺。 -- 出自宋·黎廷瑞·探梅
- 茲辰快移步,突覺沈疴愈。 -- 出自宋·董嗣杲·春游
- 徘徊想舊歷,突突起沙嶼。 -- 出自宋·董嗣杲·甲戌武康大水凈林寺山門殿屋悉皆倒敝
- 把住赤烏魂,突出銀蟾魄。 -- 出自唐·呂巖·又記
- 快馬萬蹄迸突而憑凌,靈鼉百面澒洞而砅砰。 -- 出自宋·王炎·大水行
- 寒姿數片奇突兀,曾作秋江秋水骨。 -- 出自唐·張碧·題祖山人池上怪石
- 寒姿數片寄突兀,曾作秋山秋水骨。 -- 出自唐·張碧·題祖山人池上怪石
- 鹿門山上寺,突兀盡無塵。 -- 出自唐·裴說·鹿門寺
- 崔嵬靈巖山,突兀姑蘇臺。 -- 出自元·王蒙·姑蘇懷古(和陳惟寅韻)
- 飽揚鷹已怒,突出蟻相連。 -- 出自近代·陳三立·庸庵同年賦詩見懷時眼中兵起先發襲擊感而次
- 黃檗寺前猶突兀,祖師塔外別安排。 -- 出自宋·陳藻·黃檗香爐峰
- 時于土坎間,突出兩眼睛。 -- 出自宋·石介·蝦蟇
- 茲行亦奇事,突兀肯相供。 -- 出自宋·項安世·嶺上見大江及匡廬諸峰
- 相期愛蜩甲,突兀看穹林。 -- 出自宋·項安世·紹興送妻弟任縣尉歸邵武二首
- 兩家各有子,突過阮始平。 -- 出自宋·項安世·楊侍郎之侄有文劉左史之婭靖之攜文見過
- 常勝或倒戈,突出或擅場。 -- 出自宋·趙師秀·官田之集翁聘君失期陳伯壽賦詩率爾次韻
- 三峰斂神秀,突兀超塵寰。 -- 出自宋·劉宰·懷茅山寄句容江大夫
- 衛家武剛捍突騎,馬家偏廂走羌夷。 -- 出自宋·樂雷發·胡料院出示車攻圖仍索俚作
- 萬間君雅志,突兀倚晴空。 -- 出自宋·許月卿·曉幄
- 手披荒榛得突兀,中有窳處成樽罍。 -- 出自宋·孔武仲·次韻蘇翰林西山詩
- 東望烏牛峰,突起如伏黿。 -- 出自宋·晁公溯·凌云寺
- 崔嵬通上界,突兀動地樞。 -- 出自宋·陳宓·上巳日游延平修禊洞
- 跳波夾亂石,突兀寒如堆。 -- 出自宋·陳肅·投龍潭
- 地拔鵝峰長突兀,天教老子得蹣跚。 -- 出自宋·陳文蔚·和趙忠州園亭落成宴客三首·自為堂
- 龍門逸步已突兀,鳳穴神彩尤昭融。 -- 出自宋·度正·送張義立制干赴闕探韻得東字
- 閣跨劍池飛突兀,路盤石壁轉欹斜。 -- 出自宋·范宜·游虎丘
- 翩躚果下馬,突兀眼中人。 -- 出自宋·方回·立春日馬上遇黃國寶應犀
- 繄此水中岑,突兀頗似之。 -- 出自宋·方回·上南行十二首
- 薰風吹此句,突過一春詩。 -- 出自宋·方回·首夏二首
- 仿佛漢陽樹,突兀吳王磯。 -- 出自宋·方回·登高臨大江
- 洛中二程忽突起,乃有明道與伊川。 -- 出自宋·方回·送程桂軒子方還羅治先墓
- 十駕日不已,突過騏驥良。 -- 出自宋·方回·題陳宗魯東山書塾
- 客行何來身突兀,作字不媚詩有骨。 -- 出自宋·方回·再贈硯工楊全長句
- 一□孤掌青突兀,群峰九鎖翠盤旋。 -- 出自宋·韓松·游洞霄
- 縹緲百尺臺,突起凌半空。 -- 出自宋·何耕·青羊宮
- 千載鱗鬣古,突兀成老龍。 -- 出自宋·胡融·葛仙宅
- 祠亭豐碑高突兀,歲紀神{上鹿下加}魏所篡。 -- 出自宋·李復·和朱公掞禱雨五龍廟
- 石作雙門何突兀,山為九鎖自回環。 -- 出自宋·李彙·游洞霄
- 茲峰名天下,突兀真絕奇。 -- 出自宋·林用中·同游岳麓道遇大雪馬上次敬夫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