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在第6個字的詩句
突在第六個字的詩句
- 眼邊安得有突兀,復似天地初開辟。 -- 出自宋·陳師道·題明發高軒過圖
- 前行後浪促,突起旁抶射。 -- 出自宋·陳師道·梁山泊
- 風席起塵晨突冷,坐看鳥跡破蒼苔。 -- 出自宋·陳師道·秦少章見過
- 浮屠似玉筍,突兀倚重云。 -- 出自宋·陳與義·雪
- 一理黃金宮,突兀清江湄。 -- 出自宋·毛滂·贈禧上人
- 功向清朝終突兀,壽同皇祚合連延。 -- 出自宋·魏野·寇相公生辰二首
- 芳草路中車突兀,落花風里旆悠飏。 -- 出自宋·魏野·送錢國博知坊州
- 崢嶸晦翁字,突兀大參碑。 -- 出自宋·劉過·書高塘庵
- 仰視孤剎起,突兀疑神扶。 -- 出自宋·韓維·答和叔城東尋春
- 往往仙人槎,突然忘槁。 -- 出自宋·韓維·寄蘇子美
- 蒼碑剝龍螭,突兀古殿側。 -- 出自宋·韓維·遺吳沖卿大饗碑文
- 劫不能向移突兀,子衿正合勉藏修。 -- 出自宋·方信孺·題學宮壁
- 風帆等駿馬,突出不受羈。 -- 出自宋·蘇泂·江上遣心
- 攔門餓犬,撐突走跳如飛。 -- 出自元·丘處機·芰荷香 乞食
- 不遇大商空突曉,日高猶聽打三更。 -- 出自宋·釋安永·頌古三十一首
- 顏子園中亭突兀,遠橫一水近三木。 -- 出自宋·曾豐·題顏慶遠三友亭
- 為山無麓趾,突兀便可樂。 -- 出自宋·晁說之·和澗上丈人石淙作依元韻
- 宛如小滕國,突過大馮君。 -- 出自宋·劉克莊·送孫明府
- 詰屈九曲屏,突兀十二樓。 -- 出自宋·洪咨夔·中春望后一日登鈴瓏
- 低回傾北斗,突兀起東閩。 -- 出自宋·蔡襄·提刑司封以鄰霄臺佳什垂示輒成拙篇以登厚貺
- 驍師馳建鄴,突騎出皇都。 -- 出自宋·葛立方·聞我師大捷騎宵遁上時宰五十韻
- 空神回飚避突兀,海門排霄岌相扶。 -- 出自宋·李呂·題焦山寺
- 開圖九駿立突兀,摸索知是真龍兒。 -- 出自宋·劉子翚·明皇九馬圖
- 金繩小金山,突兀一峰拔。 -- 出自宋·王之道·和天寧因上人韻送僧用懿住桐城金繩山
- 蠻娃作歌語突兀,李卿之音更明白。 -- 出自元·楊維楨·李卿琵琶引
- 陳王方避暑,突兀殿中央。 -- 出自明·楊基·詠冰
- 此故不嫌我,突兀蒙相知。 -- 出自唐·盧仝·蕭宅二三子贈答詩二十首·石答竹
- 雨水摧激勢突兀,夭矯出飲滄江流。 -- 出自宋·劉敞·岸旁倒樹
- 茅屋關心句突兀,藜羹不糝胸崔嵬。 -- 出自宋·吳則禮·懷子蒼
- 邅回步西徑,突兀出峭壁。 -- 出自宋·尤袤·張公洞
- 忽驚秀逼人,突兀平地起。 -- 出自宋·張栻·游靈巖
- 路回屹陰崖,突兀聳蒼翠。 -- 出自宋·張栻·路出祝融背仰見上封寺遂登絕頂
- 淮春之樓高突兀,憑欄小耐寒如割。 -- 出自宋·陳造·喜雪六首
- 武剛環貔貅,突騎騖陵陸。 -- 出自宋·陳造·草鞋夾
- 狹岸束洪流,突怒起不平。 -- 出自宋·陳造·三山磯
- 大江礙崇山,突起作湍悍。 -- 出自宋·陳造·采石渡
- 凄涼論閥閱,突兀擅聲稱。 -- 出自宋·陳造·送嚴上舍并寄諸公十首·寄張次夔縣丞
- 馬蹄飛電疾,突過板橋霜。 -- 出自宋·阮閱·題宣風驛
- 只今中夜夢,突怒見潮波。 -- 出自宋·王灼·又和
- 臺山臺招人,突兀城南隅。 -- 出自宋·王灼·與諸友游楊氏池上呼王隱居小飲晚登書臺
- 飛來一峰橫突兀,競秀萬壑排參差。 -- 出自宋·李彌遜·夏日登臺晚云層疊若眾山狀伯氏令賦計因成長
- 大別我知友,突兀起西州。 -- 出自宋·王以寧·水調歌頭 呈漢陽使君
- 海甸平無際,突阜如踞虎。 -- 出自宋·馮時行·題虎丘
- 巴東僅三戶,突兀著大夏。 -- 出自宋·李流謙·峽中賦百韻
- 焦頭常居曲突上,有言復吞胸磊碨。 -- 出自宋·李流謙·送任漕赴召
- 眼明見此高突兀,騷人當得江山助。 -- 出自宋·樓鑰·代仲舅尚書賦江山得助樓
- 安得屋朗朗,突兀有寧馨。 -- 出自宋·樓鑰·鼓子復臨海縣齋
- 洞戶入深窈,突兀見華屋。 -- 出自宋·樓鑰·史少師賜第賞芍藥分韻得木字
- 驗筍長幾何,突角凌羊牛。 -- 出自宋·舒邦佐·雨后即事
- 槎牙粲瑤林,突兀森瓊戶。 -- 出自宋·趙蕃·雪中讀誠齋荊溪諸集成古詩二十韻奉寄并呈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