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在第9個字的詩句
秦在第九個字的詩句
- 何妨與向冬深,密種秦人路,夾仙溪。 -- 出自宋·晏殊·瑞鷓鴣·江南殘臘欲歸時
- 之罘思漢帝,碣石想秦皇。 -- 出自唐·李世民·春日望海
- 寂寥傷楚奏,凄斷泣秦聲。 -- 出自唐·駱賓王·在江南贈宋五之問
- 眷然懷楚奏,悵矣背秦關。 -- 出自唐·駱賓王·途中有懷
- 拾青非漢策,化緇類秦裘。 -- 出自唐·駱賓王·宿山莊
- 橐它山上斧刃堆,望秦嶺下錐頭石。 -- 出自唐·元稹·望云騅馬歌
- 包胥心獨許,連夜哭秦兵。 -- 出自唐·元稹·楚歌十首
- 屠過隱朱亥,樓夢古秦嬴。 -- 出自唐·元稹·答姨兄胡靈之見寄五十韻
- 舟師分水國,漢將領秦官。 -- 出自唐·韓翃·送皇甫大夫赴浙東
- 徒知觀衛玉,詎肯掛秦巾。 -- 出自唐·李嶠·市
- 七誰向鈞天聽樂過,秦中自古鬼神多。 -- 出自近代·王國維·讀史二十首
- 閉戶友千載,脫簡理秦燼。 -- 出自宋·范成大·明日夜雨陡涼,復次前韻呈時舉
- --顏真卿楚國千山道,秦城萬里人。 -- 出自唐·顏真卿·送耿湋拾遺聯句
- 放舟馳楚郭,負杖辭秦塞。 -- 出自唐·劉長卿·早春贈別趙居士還江左,時長卿下第歸嵩陽舊
- 征途逢浐水,忽似到秦川。 -- 出自唐·劉長卿·安州道中經浐水有懷
- 宦游成楚老,鄉思逐秦人。 -- 出自唐·劉長卿·送鄭司直歸上都
- 亭亭心中人,迢迢居秦關。 -- 出自唐·韋應物·答崔都水
- 凄凄指宋郊,浩浩入秦京。 -- 出自唐·盧綸·綸與吉侍郎中孚司空郎中曙苗員外發崔補闕峒
- 躍蹄歸魯日,帶漏別秦星。 -- 出自唐·賈島·送蔡京
- 鳴鑾下蒲坂,飛旆入秦中。 -- 出自唐·李隆基·早度蒲津關
- 方祈酌周斗,何意輟秦舂。 -- 出自宋·黃庭堅·韓獻肅公挽詞三首
- 會合只偶然,等閑異秦吳。 -- 出自宋·黃庭堅·即席
- 此邑宅巖巖,里中頗秦風。 -- 出自宋·黃庭堅·己未過太湖僧寺得宗汝為書寄山蕷白酒長韻詩
- 君不見丞相商君用秦國,平生趙良頭雪白。 -- 出自宋·黃庭堅·淮陰侯
- 枯棋覆吳圖,青簡玩秦燼。 -- 出自宋·黃庭堅·元翁坐中見次元寄到和孔四飲王夔玉家長韻因
- 莫恨高皇不終始,滅秦謀項是何人? -- 出自唐·羅隱·書淮陰侯傳
- 大秦遙可說,高處見秦川。 -- 出自宋·蘇轍·大秦寺
- 大秦遙可說,高虎見秦川。 -- 出自宋·蘇轍·和子瞻三游南山九首其四大秦寺
- 關山悲蜀道,花鳥憶秦川。 -- 出自唐·盧照鄰·于時春也,慨然有江湖之思,寄贈柳九隴
- 桃源迷漢姓,松徑有秦官。 -- 出自唐·盧照鄰·酬楊比部員外暮宿琴堂朝躋書閣率爾見贈之作
- 吾慕魯仲連,談笑卻秦軍。 -- 出自魏晉·左思·詠史
- 垂成中興業,復漢臨秦川。 -- 出自宋·曾鞏·隆中
- 文犀壓朱箔,陽春謝秦箏。 -- 出自宋·曾鞏·雪詠
- 當令洙泗風,郁郁滿秦川。 -- 出自宋·司馬光·子厚先生哀辭
- 泰山魯所瞻,終南乃秦望。 -- 出自宋·司馬光·酬吳促庶龍圖終南山
- 三季淪周赧,七雄滅秦嬴。 -- 出自唐·陳子昂·感遇詩三十八首
- 周王逢鄭忿,楚后值秦冤。 -- 出自南北·庾信·詠懷
- 琚瓆不能使之少,盧秦焉能使之加。 -- 出自明·劉基·老病嘆
- 申胥存楚國,仲連卻秦帝。 -- 出自明·劉基·雜詩(三十三首)
- 繡嶺宮前花似雪,正秦川公子迷歸路。 -- 出自清·陳維崧·伯成先生席上賦贈韓修齡(韓,關中人,圣秋
- 碧落銀盤凍,照不了,秦關楚隴。 -- 出自清·陳維崧·夜游宮·秋懷
- 羽毛經漢代,殊翠逃秦宮。 -- 出自唐·常建·仙谷遇毛女意知是秦宮人
- 美譽動丹青,瑰姿艷秦蜀。 -- 出自唐·陳陶·題僧院紫竹
- 南登指吳服,北走出秦畿。 -- 出自唐·宋之問·送李侍御
- 長筵映玉俎,素手彈秦箏。 -- 出自唐·權德輿·古意
- 松門穿戴寺,荷徑繞秦潭。 -- 出自唐·陸龜蒙·京口與友生話別
- 鬼神清漢廟,鳥雀參秦倉。 -- 出自唐·劉希夷·蜀城懷古
- 河山鑒魏闕,桑梓憶秦川。 -- 出自唐·杜審言·春日懷歸
- 河流引關外,國用贍秦中。 -- 出自唐·錢起·送襄陽盧判官奏開河事
- 青春事漢主,白首入秦城。 -- 出自唐·李端·贈李龜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