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在第6個字的詩句
秦在第六個字的詩句
- 渭水嘶胡馬,秦山泣漢兵。 -- 出自唐·劉長卿·至德三年春正月,時謬蒙差攝海鹽令,聞王師
- 巴曲誰堪聽,秦臺自有情。 -- 出自唐·劉長卿·至德三年春正月,時謬蒙差攝海鹽令,聞王師
- 何辭向物開秦鏡,卻使他人得楚弓。 -- 出自唐·劉長卿·避地江東,留別淮南使院諸公
- 楚客移家老,秦人訪舊稀。 -- 出自唐·劉長卿·送蔣侍御入秦
- 函谷鶯聲里,秦山馬首西。 -- 出自唐·劉長卿·送張七判官還京覲省
- 晉陵誰復新,秦陵尚云秣。 -- 出自宋·文天祥·蚤秋
- 汶上春帆渡,秦亭晚日愁。 -- 出自唐·高適·東平旅游,奉贈薛太守二十四韻
- 虜障燕支北,秦城太白東。 -- 出自唐·高適·送李侍御赴安西
- 秋風昨夜至,秦塞多清曠。 -- 出自唐·高適·同諸公登慈恩寺浮圖
- 楚客喜風水,秦人悲異鄉。 -- 出自唐·李紳·移九江
- 巴字天邊水,秦人去是歸。 -- 出自唐·盧綸·送從舅成都丞廣歸蜀(一作李端詩)
- 又憶西巖寺,秦原草白時。 -- 出自唐·賈島·送覺興上人歸中條山兼謁河中李司空
- 斯文縱奇巧,秦璽新雕鏤。 -- 出自唐·皮日休·魯望讀襄陽耆舊傳見贈五百言過褒庸材靡有稱
- 自從關路入秦川,爭道何人不戲鞭。 -- 出自唐·李隆基·初入秦川路逢寒食
- 夢魂和月繞秦隴,漢節落毛何處尋。 -- 出自宋·黃庭堅·寄上叔父夷仲三首
- 何當楫迎汝,秦淮綠如酒。 -- 出自宋·黃庭堅·大雷口阻風
- 澆君胸中過秦論,斟酌古今來活國。 -- 出自宋·黃庭堅·以團茶洮州綠石硯贈無咎文潛
- 晉沼尋游鳳,秦冠竟嘆鸮。 -- 出自唐·羅隱·大梁見喬詡
- 朝元閣峻臨秦嶺,羯鼓樓高俯渭河。 -- 出自唐·張繼·華清宮
- 舉兵所伐攻秦王。 -- 出自先秦·先秦無名·河梁歌
- 漢峙光如月,秦詞聽似雷。 -- 出自唐·盧照鄰·贈許左丞從駕萬年宮
- 漢畤光如月,秦祠聽似雷。 -- 出自唐·盧照鄰·贈許左丞從駕萬年宮
- 漢家陵樹滿秦川,行來行去盡哀憐。 -- 出自唐·盧照鄰·雜曲歌辭·行路難
- 潘楊稱代穆,秦晉忝姻連。 -- 出自唐·盧照鄰·哭明堂裴主簿
- 漢寢眷遺靈,秦江想余吊。 -- 出自唐·盧照鄰·七日登樂游故墓
- 狂夫對酒評秦法,野老敲檀和楚歌。 -- 出自元·王冕·客興
- 燕堂開,雙按秦弦呈素指。 -- 出自宋·賀鑄·侍香金童·楚夢方回
- 官柳動春條,秦淮生暮潮。 -- 出自宋·賀鑄·秦淮夜泊
- 共乘青舫度秦淮。 -- 出自宋·賀鑄·掩蕭齋/浣溪沙
- 吾聞自古咸秦稱陸海,六印可求田莫買。 -- 出自宋·賀鑄·送武庠歸隱終南
- 牛渚逢新月,秦淮想結冰。 -- 出自宋·賀鑄·檥舟當利口待風累日懷寄城中朋游二首之一
- 建業衣冠集,秦淮舟楫屯。 -- 出自宋·賀鑄·投宿清涼寺
- 歌舞曲未終,秦兵已復來。 -- 出自魏晉·阮籍·詠懷
- 君向楚,我歸秦,便分路、青竹丹楓。 -- 出自宋·朱敦儒·醉思仙·倚晴空
- 橋低紅板,正秦淮水長,綠楊飄撇。 -- 出自清·鄭燮·念奴嬌 桃葉渡
- 卷宗周,入暴秦。 -- 出自清·鄭燮·道情
- 劍閣登車近,秦聞屈指過。 -- 出自宋·司馬光·送昌言舍人得告蜀三首
- 其先徐福詐秦民,采藥淹留童卯老。 -- 出自宋·司馬光·和君倚日本刀歌
- 楚塞參差接,秦民錯雜居。 -- 出自宋·司馬光·送周寺丞知落南
- 虜帳方驚避,秦金已闇來。 -- 出自宋·司馬光·五哀詩·李牧
- 漢壁藍光遠,秦關紫氣深。 -- 出自明·湯顯祖·奉寄李蒼門諫議并呈省院諸公二十韻
- 三年陷賊留秦地,依稀記得秦中事。 -- 出自唐·韋莊·秦婦吟
- 心如岳色留秦地,夢逐河聲出禹門。 -- 出自唐·韋莊·柳谷道中作卻寄
- 我適越,君適秦。 -- 出自宋·白玉蟾·短歌行
- 無心燕子觀秦越,有口檐鈴說漢唐。 -- 出自宋·白玉蟾·題南海祠
- 不令劉季身秦怨,卻速吳陳此水過。 -- 出自宋·白玉蟾·易水辭
- 盤龍明鏡餉秦嘉。 -- 出自南北·庾信·燕歌行
- 楚材稱晉用,秦臣即趙冠。 -- 出自南北·庾信·詠懷
- 身老大、忺敲秦缶,懶移陶甓。 -- 出自宋·蔣捷·滿江紅·秋本無愁
- 歸來存大梁,秦甲懾東顧。 -- 出自明·劉基·雜詩(三十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