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在第5個字的詩句
秦在第五個字的詩句
- 應知有姓秦。 -- 出自南北·庾信·詠畫屏風詩 二十
- 驅傳牧南秦。 -- 出自南北·庾信·奉報寄洛州詩
- 凄涼余向秦。 -- 出自南北·庾信·和王少保遙傷周處士詩
- 荊玉遂游秦。 -- 出自南北·庾信·率爾成詠詩
- 韓非遂入秦。 -- 出自南北·庾信·擬詠懷詩 五
- 空余一道秦淮水,著意西流竟向東。 -- 出自明·劉基·鐘山作
- 凄涼不為,秦宮漢殿,被伊吹碎。 -- 出自清·陳維崧·秋感
- 太息已看秦帝矣,悲歌只念韓亡耳。 -- 出自清·陳維崧·汴京懷古(博浪城)
- 麗質全勝秦氏女,藁砧寧用專城居。 -- 出自唐·權德輿·薄命篇
- 蛾眉不入秦臺鏡,鹢羽還驚宋國風。 -- 出自唐·錢起·送鐘評事應宏詞下第東歸
- 憑闌試問秦樓路,瞥見纖纖十指柔。 -- 出自宋·無名氏·鷓鴣天·紫陌朱輪去似流
- 地下若逢秦相國,也應不說到沅湘。 -- 出自宋·無名氏·句
- 水落尚存秦代石,潮來不見漢時槎。 -- 出自明·戚繼光·過文登營
- 障燧層巒秦作塞,風云大陸薊為門。 -- 出自明·戚繼光·三屯新城工成志喜
- 灰宮盜玉秦樓空,南山不老天無窮。 -- 出自宋·梅堯臣·送永興通判薛虞部
- 水邊不見秦羅敷,縱有西施肌肉薄。 -- 出自宋·梅堯臣·送羅職方知秀州
- 桃花已滿秦人洞,杏樹猶存董奉祠。 -- 出自宋·梅堯臣·依韻和吳正仲屯田重臺梅花詩
- 天下欲滅秦,無不慕強雄。 -- 出自宋·梅堯臣·項羽
- 秦人宦於秦,百事順耳目。 -- 出自宋·梅堯臣·薛中舍宰聞喜
- 重戴舊稱秦御史,高堂新授漢封君。 -- 出自宋·王禹偁·送邵察院陪知朗州
- 一言猶敗秦。 -- 出自魏晉·王粲·從軍詩
- 寧辨漢將秦。 -- 出自南北·徐陵·山齋詩
- 旌節騖三秦。 -- 出自隋·江總·贈賀左丞蕭舍人詩
- 君不見東秦逐守拙難似,木石當前以身抵。 -- 出自宋·晁補之·贈王順之歌
- 因聲督張秦,書來不應緩。 -- 出自宋·陳師道·送叔弼寄秦張
- 淮南小山秦氏子,舊雨不來今雨來。 -- 出自宋·陳師道·秦少章見過
- □□□清秦吉了,餓猶未死信天公。 -- 出自宋·陳著·用前韻自述
- 猶嫌曾受秦封污,冷笑無言只自香。 -- 出自宋·陳著·代弟茝詠梅畫十景·依松
- 桂冷欲依秦氏宿,柳深先望白門歸。 -- 出自宋·宋祁·欲棲烏
- 柔桑密映秦樓騎,溫詔香懷漢署泥。 -- 出自宋·宋祁·贈吳太博二首
- 西來客引秦川雨,南去秋連楚澤云。 -- 出自宋·張耒·遣興次韻和晁應之四首
- 荊榛崤澠秦關破,草樹芳華隋苑隳。 -- 出自宋·張耒·至日有感二首
- 蛇斷楚郊秦未覺,鬼謀曹社夢先知。 -- 出自宋·張耒·讀史二首
- 晴色北臨秦甸白,寒威東抱洛陽清。 -- 出自宋·張耒·望女幾雪
- 諸侯已盡秦巍巍,嬴氏已亡秦不知。 -- 出自宋·張耒·和陳器之詩四首·過韓城
- 暑氣暮收秦地火,雨聲秋響浙江潮。 -- 出自宋·張耒·和上維道祈雨有應
- 無成西別秦,返駕江南春。 -- 出自唐·馬戴·送顧非熊下第歸江南
- 申胥任向秦庭哭,靳尚終貽楚國憂。 -- 出自唐·馬戴·斷句
- 老去自驚秦塞雁,病來先憶楚江魚。 -- 出自唐·許渾·寄獻三川守劉公
- 清露已凋秦塞柳,白云空長越山薇。 -- 出自唐·許渾·臥病
- 吟社客歸秦渡晚,醉鄉漁去渼陂晴。 -- 出自唐·高駢·寄鄠杜李遂良處士
- 分合老西秦,年年夢白蘋。 -- 出自唐·張喬·贈別李山人
- (層城一作:秦城)機中錦字論長恨,樓上花枝笑獨眠。 -- 出自唐·皇甫冉·春思
- 由來道姓秦,誰不知家楚。 -- 出自唐·皇甫冉·見諸姬學玉臺體
- 蓮府望高秦御史,柳營官重漢尚書。 -- 出自唐·薛逢·重送徐州李從事商隱
- 三冬不見秦中雪,九日惟添鬢畔霜。 -- 出自唐·薛逢·九日郡齋有感
- 邈若胡與秦。 -- 出自南北·何遜·贈族人秣陵兄弟詩
- 東楚復西秦,浮云類此身。 -- 出自唐·崔峒·客舍書情寄趙中丞
- 夢回渭水秦云斷,望盡巴山蜀魄飛。 -- 出自宋·寇準·書懷寄郝監軍
- 自從飲馬秦淮水,蜀柳無因對殿幃。 -- 出自宋·錢惟演·南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