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在第4個字的詩句
秦在第四個字的詩句
- 涼思知秦樹,衰鳴亂渭流。 -- 出自宋·宋無·蟬
- 借問植秦堤,何如在隋岸。 -- 出自宋·蘇頌·與諸同僚偶會賦八題·秦淮柳
- 樂曲播秦城,衣制聞漢宮。 -- 出自宋·孫巖·留武林
- 不然避秦客仙去,中有桃花門不扃。 -- 出自宋·孫應時·三泉龍門
- 世歷亡秦遠,湖連大海瀕。 -- 出自宋·唐詢·華亭十詠·柘湖
- 四皓逃秦終翼惠,伯夷避紂亦歸文。 -- 出自宋·汪義榮·子陵祠
- 君不見秦樓當日卷衣女,一一空隨宿草腐。 -- 出自宋·王阮·明妃曲一首
- 云山接秦望,花木勝河陽。 -- 出自宋·王隨·送馀姚知縣張太博
- 太常方秦第,儒館下除書。 -- 出自宋·王洋·挽程伯禹
- 詞絕似秦七,詩已迫黃九。 -- 出自宋·五邁·代簡奉寄三山方時父遇游幾叟明復
- 手滅燕秦固大勛,輒攘神器遽稱尊。 -- 出自宋·徐鈞·武帝
- 鞅已歸秦臏入齊,有才不用孰持危。 -- 出自宋·徐鈞·魏惠王
- 五國攻秦齊不至,客卿正是在齊時。 -- 出自宋·徐鈞·蘇秦
- 今晉古秦天地隔,范雎張祿姓名非。 -- 出自宋·于石·次韻蘇巨卿
- 上自先秦下五季,奧帙隱篇皆略備。 -- 出自宋·喻良能·題李氏擁萬堂
- 行并咸秦脈絡通,更遣諸將圖山東。 -- 出自宋·員興宗·歌兩淮
- 甘羅相秦理不誣,世人看取掌中珠。 -- 出自宋·張景脩·送朱天錫童子
- 又不見秦王治葬驪山宮,玉鳧金雁俱成空。 -- 出自明·張紳·高陵篇(并序)
- 今古自秦晉,山林有綺園。 -- 出自宋·趙必象·挽陳東湖
- 逸響悲秦箏,仁聲和舜琴。 -- 出自宋·趙處澹·擬古
- 坑灰冷秦久,刀筆起漢舊。 -- 出自宋·趙立夫·謝劉潛夫寄示詩卷
- 況復經秦火,燼末誰能匡。 -- 出自宋·趙友直·讀靖節集
- 九成斯秦,五教爰行。 -- 出自宋·真宗·真宗汾陰禮畢親謝元德皇后室三首
- 君不見秦失其鹿人共逐,劉項雌雄幾翻覆。 -- 出自明·戴良·題打球圖
- 十月出秦關。 -- 出自·曹伯啟·南鄉子·十月出秦關
- 為晉為秦花幾度,行云行雨日千回。 -- 出自元·張昱·別春次楊州成廷圭韻
- 哀弦發秦聲,長眉善胡舞。 -- 出自元·顧瑛·金華王子、充夜飲芝云臺上以丹桂五枝芳分韻
- 山中古秦民,不知今典午。 -- 出自明·古春蘭公·靖安八詠
- 罪毋脫秦黥,法勿加楚刖。 -- 出自明·何孟春·送王伯安南都審刑
- 唶我西秦氏,家有蕩子焉為夫。 -- 出自明·黃佐·芳樹一章八句
- 剖竹行秦壘,封泥守漢關。 -- 出自明·黎民表·出塞曲送陳公聘使邊
- 盱嗟避秦人,歷世乃多患。 -- 出自明·劉崧·桃源
- 少擬過秦追賈誼,老思用趙憶廉頗。 -- 出自明·柳溪府君·送湯公子應薦之京
- 申包哭秦庭,七夜救楚地。 -- 出自明·盧柟·獄夜書愁敬呈吳少槐吏部
- 浮丘報秦人,秦人方自愧。 -- 出自明·夢觀法師·垤鸛
- 書擬漢秦夸二篆,史修南北見三朝。 -- 出自明·蒲庵禪師·奉柬周伯溫左丞(二首)
- 朝登望秦山,萬壑千巖凈橫臆。 -- 出自明·錢宰·題俞景山畫山水帳
- 法座高秦望,迦音滿會稽。 -- 出自明·阮自華·送忍之清兄入天目
- 壯士入秦名尚在,客卿歸趙勢全孤。 -- 出自明·石珝·易州道中
- 思昔委秦郊,雷電驚草莽。 -- 出自明·唐之淳·石鼓詩
- 八月發秦淮,九月下濤江。 -- 出自明·唐之淳·送貢先生(五十韻)
- 攜家客秦淮,蒼苔蔽荒屋。 -- 出自明·陶安·述寓(長明道書院作)
- 涇陽擅秦寵,豈得長交歡。 -- 出自·王偁·感寓(二十首)
- 因之嘆秦客,從此覓三山。 -- 出自明·王洪·舟行雜興(四首)
- 買得先秦鏡,發函還作悲。 -- 出自明·王惟儉·正月三十日作三首(萬歷庚申)
- 昔當暴秦世,孝子曰顏宜。 -- 出自明·王祎·國賓黃先生之官義烏主簿賦詩奉贈
- 驅車適秦京,策馬來燕國。 -- 出自明·王祎·雜賦(七首)
- 裘重蘇秦辱,金空陸賈裝。 -- 出自明·王稚登·奉寄太師成國朱公二十八韻
- 火后無秦殿,回中有漢陵。 -- 出自明·謝肇淛·送人之咸陽
- 妙伎出秦中,纖腰學楚宮。 -- 出自明·薛蕙·觀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