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在第3個字的詩句
秦在第三個字的詩句
- 四首秦僧絕論,一篇楚客離騷。 -- 出自宋·文同·郡齋水閣閑書·流水
- 早向秦淮迎輦輅,北征旗鼓正相望。 -- 出自宋·周必大·又次邦衡長子總干韻
- 浙水秦淮度十霜,官清誰薄簡編香。 -- 出自宋·周必大·次韻子中兄相迎詩中有奠松楸之語追念別后□
- 於乎秦望,禹會其宇內之鎮兮詎伊越之雄。 -- 出自宋·洪咨夔·鎮越堂辭
- 今夕秦天一雁來,梧桐墜葉搗衣催。 -- 出自唐·賈至·答嚴大夫
- 肯定秦皇功百代,判宣孔二有余辜。 -- 出自·郭沫若·春雷
- 歸路秦城下,寒云慘平田。 -- 出自唐·儲光羲·陸著作挽歌
- 樹向秦關遠,江分楚驛孤。 -- 出自唐·皎然·送路少府使京兼覲侍御兄
- 應及秦川望,春華滿國門。 -- 出自唐·皎然·送盧孟明還上都
- 應向秦時武陵路,花間寂歷一人行。 -- 出自唐·皎然·西白溪期裴方舟不至
- 遠思秦云暮,歸心臘月春。 -- 出自唐·皎然·送崔詹事論之上都(崔嘗典吳興)
- 昔時秦王女,羽化年代久。 -- 出自宋·李華·仙游寺(有龍潭穴、弄玉祠)
- 悔學秦人南避地,武陵原上又征師。 -- 出自唐·戎昱·寄梁淑
- 應是秦云兼楚雨,留住,向花枝夸說月中枝。 -- 出自宋·孫光憲·定風波·簾拂疏香斷碧絲
- 燕宋秦吳千萬里,無辭一醉。 -- 出自宋·孫光憲·上行杯·草草離亭鞍馬
- 鶚歸秦樹幽禽散,星出吳天列舍空。 -- 出自唐·章碣·浙西送杜晦侍御入關
- 漠漠秦云淡淡天,新年景象入中年。 -- 出自唐·鄭谷·中年
- 臥聽秦樹秋鐘斷,吟想荊江夕鳥還。 -- 出自唐·鄭谷·次韻和秀上人長安寺居言懷寄渚宮禪者
- 日上秦樓休寄詠,東方千騎擁輜軿。 -- 出自宋·楊億·無題二首
- 鷹擊秦原迥,鴻歸楚水遙。 -- 出自宋·楊億·秋晚
- 百二秦川四塞寬,甘泉烽火報平安。 -- 出自宋·楊億·黃刑部之陜西轉運
- 更隔秦淮聞舊曲,秋已半,夜將闌。 -- 出自宋·張舜民·江神子/江城子
- 爭似秦樓蕭史伴,瑤臺路,共乘鸞。 -- 出自宋·蔡伸·江城子·碧廚文簟小窗前
- 多謝秦娥絕唱,聲聲為、飄入云中。 -- 出自宋·李呂·滿庭芳·光拂星榆
- 莫輕秦黷武,舊恥漢和戎。 -- 出自宋·劉子翚·張守唱和紅字韻詩八首
- 卻訝秦無豪杰至,坐中捫虱定何人。 -- 出自宋·劉子翚·李伯時畫十古圖鄭尚明作詩詩辭多振絕因為同
- 走轍秦城地,浮航楚峽村。 -- 出自宋·劉子翚·靖康改元四十韻
- 偏浸秦臺鏡。 -- 出自宋·史達祖·點絳唇·山月隨人
- 一夢秦天古。 -- 出自宋·史達祖·桃源憶故人·明霞烘透春機杼
- 漢寢秦陵何處在,鶯花無主雨如絲。 -- 出自宋·汪元量·湖州歌九十八首
- 近法秦州體,篇篇妙入神。 -- 出自宋·汪元量·杭州雜詩和林石田
- 如何秦相國,昨夜{左火右鳥}韓非。 -- 出自宋·汪元量·杭州雜詩和林石田
- 翠鏡秦鬟釵別,同折幽芳怨搖落。 -- 出自宋·王沂孫·淡黃柳·花邊短笛
- 唱徹秦娥君且住。 -- 出自宋·袁去華·清平樂·移商換羽
- 試問秦樓今夜里,愁到闌干幾曲。 -- 出自宋·張元干·念奴嬌·江天雨霽
- 城下秦淮水,年年自落潮。 -- 出自元·傅若金·金陵晚眺
- 舟泊秦淮近晚晴,遙觀瑞氣在金陵。 -- 出自元·楊維楨·舟次秦淮河
- 自是秦人齊指鹿,未能楚客廢屠羊。 -- 出自元·楊維楨·懷家
- 更宜秦女,銀箏喚取,楚娥瑤瑟。 -- 出自元·張翥·石州慢 題玉笙手卷
- 聞說秦人此避秦,碧桃零落舊時春。 -- 出自明·何景明·秦人洞
- 但傳秦女吹簫譜,不詠湘靈鼓瑟辭。 -- 出自明·瞿佑·安樂坊倪氏女少日曾識之一別十年矣歲晚與其
- 君看秦始后,仍有漢皇臺。 -- 出自明·李夢陽·泰山
- 家有秦臺女,青云路不遙。 -- 出自明·李攀龍·戲呈郭子坤二首
- 分野秦封盡,山川蜀國雄。 -- 出自明·林鴻·劍閣秋陰圖
- 試問秦皇放船處,白云深鎖佛頭青。 -- 出自明·王叔承·月夜宿西湖大佛頭寺
- 公子秦王亦可憐,祇今眠卻幾千年。 -- 出自明·徐渭·漁樂圖(都不記創于誰,近見湯君顯祖,慕而
- 八姨秦國休相妒,腸斷江東大小喬。 -- 出自明·楊基·詠七姊妹花
- 日出秦樓南畔,春深宋玉東家。 -- 出自明·楊慎·長干三臺(四首)
- 千載秦淮嗚咽水,不應仍恨孔都官[1]。 -- 出自清·王士禎·秦淮雜詩
- 寒雨秦郵夜泊船,南湖新漲水連天。 -- 出自清·王士禎·高郵雨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