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在第3個字的詩句
秦在第三個字的詩句
- 千古秦淮水,東流繞舊京。 -- 出自清·王士禎·余澹心寄金陵詠懷古跡卻寄二首
- 元巳秦中節,吾君灞上游。 -- 出自唐·崔國輔·奉和圣制上巳祓禊應制
- 雖入秦帝宮,不上秦帝床。 -- 出自唐·崔國輔·妾薄命
- 四郊秦漢國,八水帝王都。 -- 出自唐·李顯·登驪山高頂寓目
- 不駐秦京陌,還題蜀郡輿。 -- 出自唐·蘇颋·慈恩寺二月半寓言
- 妾有秦家鏡,寶匣裝珠璣。 -- 出自唐·喬知之·雜曲歌辭·定情篇
- 忽憶秦樓婦,流光應共有。 -- 出自唐·長孫佐輔·橫吹曲辭·關山月
- 北向秦何在,南來蜀已無。 -- 出自唐·薛能·邊城作
- 誰比秦樓曉,緘愁別幌前。 -- 出自唐·楊衡·宿陸氏齋賦得殘燈詩
- 車騎秦城遠,囊裝楚客貧。 -- 出自唐·劉商·送從弟赴上都
- 紫漢秦樓敞,黃山魯館開。 -- 出自唐·武平一·侍宴安樂公主新宅應制
- 見說秦兵至,甘心赴國仇。 -- 出自唐·鄭錫·雜曲歌辭·邯鄲少年行
- 若遇秦時雪髯客,紫芝兼可備朝餐。 -- 出自唐·吳融·送于員外歸隱藍田
- 雨滴秦中夜,猿聞峽外聲。 -- 出自唐·吳融·府試雨夜帝里聞猿聲
- 毒流秦卒斃,泥糞漢田腴。 -- 出自唐·徐珩·日暮望涇水
- 無復秦樓上,吹簫下鳳凰。 -- 出自唐·吳兢·永泰公主挽歌二首
- 無云秦漢隔,別訪武陵花。 -- 出自唐·鄭愔·奉和幸上官昭容院獻詩四首
- 俯臨秦山川,高會漢公卿。 -- 出自唐·李泌·奉和圣制,重陽賜會聊示所懷
- 西別秦關近,東行陜服長。 -- 出自唐·蔡希寂·陜中作
- 欲識秦將漢,嘗聞王與裴。 -- 出自唐·盧象·送綦毋潛
- 更悲秦樓月,夜夜出胡天。 -- 出自唐·陶翰·出蕭關懷古
- 扶蘇秦帝子,舉代稱其賢。 -- 出自唐·陶翰·經殺子谷
- 座濕秦山雨,庭寒渭水秋。 -- 出自唐·張萬頃·送裴少府
- 亡國秦韓代,榮身劉項年。 -- 出自唐·徐九皋·詠史
- 南登秦嶺頭,回望始堪愁。 -- 出自唐·李嘉祐·登秦嶺
- 落日秦云里,山高奈若何。 -- 出自唐·李嘉祐·白鷺
- 南登秦望山,目極大海空。 -- 出自唐·薛據·登秦望山
- 岳臨秦路險,河繞漢垣長。 -- 出自唐·韋濟·奉和圣制次瓊岳應制
- 復茲秦嶺上,更似霍山前。 -- 出自唐·殷寅·玄元皇帝應見賀圣祚無疆
- 粵在秦京日,議乎封禪難。 -- 出自唐·蕭華·扈從回鑾應制
- 行怯秦為客,心依越是鄉。 -- 出自唐·嚴維·贈送崔子向
- 艷回秦女目,愁處越人心。 -- 出自唐·竇常·花發上林
- 萬古秦時鏡,從來抱至精。 -- 出自唐·仲子陵·秦鏡
- 樓上秦時鏡,千秋獨有名。 -- 出自唐·張佐·秦鏡
- 迷藏秦洞穴,刻鏤禹溝塍。 -- 出自宋·元絳·因覽狀元節推和詩再和一首
- 晚樹秦川闊,黃云瘴海賒。 -- 出自宋·鄭獬·次韻酬張擇甫
- 狙擊秦始皇,獨袖紫金椎。 -- 出自宋·鄭獬·留侯廟
- 形聲秦隸拙,點畫蔡邕疏。 -- 出自宋·鄭獬·謝賜飛白書
- 始飲秦淮水,已湔京洛纓。 -- 出自宋·鄭獬·入采石
- 身隨秦樹老,夢入浙江寒。 -- 出自宋·鄭獬·送惠思歸杭州
- 身寄秦川紫翠間,舉頭行坐對南山。 -- 出自宋·強至·馬上見華山
- 數朝秦嶺北,今夜洛陽西。 -- 出自宋·李廌·宿路北
- 空使秦人笑沐猴,錦衣東去更何求。 -- 出自宋·李新·項羽廟
- 走馬秦樹側,濯纓錦江湄。 -- 出自宋·李新·送李能
- 風月秦樓愁處別,鶯花蜀國病中吟。 -- 出自宋·李新·再書
- 未相秦越嘗憂國,不再皋夔愧服儒。 -- 出自宋·鄭剛中·己酉正月大風寒米價騰踴菜色之民皇皇于道感
- 聲斷秦簫雙鳳駕,凌厲飛仙同籍。 -- 出自宋·王以寧·念奴嬌·云收天碧
- 戲馬秦淮道。 -- 出自宋·王以寧·驀山溪·雕弓繡帽
- 地廓秦山壯,天涵海甸寬。 -- 出自宋·馮時行·題友人南北江山圖
- 不以秦人視越瘠,載馳楚尾與吳頭。 -- 出自宋·曹勛·和都運龍圖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