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在第13個字的詩句
秦在第一十三個字的詩句
- 山內不知今晉代,座中猶自問秦朝。 -- 出自宋·無名氏·題桃源
- 誰信而今有忠義,只知七日哭秦庭。 -- 出自宋·梅堯臣·走筆送王琪
- 黍畦鋤理學元亮,瓜田澆灌師秦侯。 -- 出自宋·王禹偁·對雪示嘉佑
- 忽憶南秦為客日,洛陽東望隔秦川。 -- 出自宋·邵雍·為客吟
- 點點蟻封知晉甸,紛紛雁背向秦川。 -- 出自宋·晁補之·次韻毅父戶部兄游棲巖寺
- 食不下咽當奈何,千金不惜聘秦和。 -- 出自宋·朱翌·次韻江子我病起
- 已分歸農謀半菽,尚憂龍歲起秦閭。 -- 出自宋·陳著·次韻董伯和二首
- 辛苦鸮音還粵地,猖狂狼子脅秦封。 -- 出自近代·柳亞子·四月二十五日
- 獨把梁州凡幾拍,風沙對面胡秦隔。 -- 出自唐·顧況·李湖州孺人彈箏歌
- 君向長安余適越,獨登秦望望秦川。 -- 出自唐·顧況·送李秀才入京
- 駢脅當車闟戟先,相君冠蓋照秦川。 -- 出自宋·張耒·有所嘆
- 不悟折腰同齲齒,百般裝束為秦宮。 -- 出自宋·張耒·梁冀
- 寒陌陰風萬古悲,儒冠相枕死秦時。 -- 出自唐·許渾·旌儒廟
- 卻笑五株喬岳下,肯將直節事秦嬴。 -- 出自宋·王令·大松
- 身逐片帆歸楚澤,魂隨流水向秦川。 -- 出自唐·曹鄴·旅次岳陽寄京中親故
- 倦鳥知還雖有意,故林無奈隔秦川。 -- 出自宋·寇準·南冠亭秋晚閑望
- 上手詔在廷云:六璽之用,尚循秦舊。 -- 出自宋·毛滂·水調歌頭·九金增宋重
- 尚有遠游當年恨,恨南公、不見秦為楚。 -- 出自宋·劉辰翁·金縷曲/賀新郎
- 落魄陳平歸漢日,中傷張祿入秦時。 -- 出自宋·劉過·簡季文
- 桃花遠迷洞口,想如今、方信無秦。 -- 出自宋·張炎·聲聲慢·門當竹徑
- 荷葉山頭聞杜宇,桃花源上別秦人。 -- 出自明·袁宏道·別龍君超君御兄弟
- 青野霧銷凝晉洞,碧山煙散避秦溪。 -- 出自唐·胡曾·早發潛水驛謁郎中員外
- 若道長生是虛語,洞中爭得有秦人。 -- 出自唐·胡曾·詠史詩·武陵溪
- 寂寂函關鎖未開,田文車馬出秦來。 -- 出自唐·胡曾·詠史詩·函谷關
- 回雪舞腰來洛浦,仰天歌韻有秦風。 -- 出自宋·韓維·和三兄晚飲
- 買得扁舟如箬葉,又隨明月過秦淮。 -- 出自宋·蘇泂·建鄴即事
- 東閣士應羞噲伍,北山人有約秦書。 -- 出自宋·方岳·次韻鄭省倉見寄
- 塞晚沖沙損眼明,歸來養病住秦京。 -- 出自唐·項斯·長安退將
- 關路欲伸通楚勢,蜀山俄聳入秦青。 -- 出自宋·伍喬·觀華夷圖
- 人彘風腥起兩宮,艾豭歌唱滿秦中。 -- 出自宋·陳普·詠史上·曹參
- 楚醴不延風雅客,詩書猶未脫秦坑。 -- 出自宋·陳普·詠史上·楚元王交
- 晉郡猶余晉時事,幽人疑是避秦人。 -- 出自宋·曾豐·二月三日至薌山寺劉薰卿在焉
- 萬本桃花不知處,幾人曾得問秦年。 -- 出自宋·張俞·邛州青霞嶂
- 已怕詞頭趨坡老,更禁帖子累秦郎。 -- 出自宋·劉克莊·和季弟韻二十首
- 便好去供春帖子,君才何止倍秦郎。 -- 出自宋·劉克莊·諸人頗有和余百梅詩者各賦一首
- 青帝行將轉鄒律,蒼官何必愛秦封。 -- 出自宋·劉克莊·賦得老松老鶴各一首
- 囚服若為探禹穴,明時定不血秦坑。 -- 出自宋·劉克莊·甲辰書事二首
- 悴若放臣臨楚澤,厄于學士蹈秦坑。 -- 出自宋·劉克莊·旱蓮
- 朱子所疑非孔傳,漢儒之罪甚秦灰。 -- 出自宋·劉克莊·題馀干姚三錫書鈔
- 二客穿傍垂漢史,三良臨穴見秦詩。 -- 出自宋·劉克莊·和方時父
- 接塞峨眉通蜀險,過山仙掌倚秦高。 -- 出自宋·譚用之·別雒下一二知己
- 日午終南翠色燃,滿襟飛土下秦川。 -- 出自宋·文同·興平原上赤熱因寄永壽同年
- 饋餉隨蕭不作難,秦淮今視漢秦關。 -- 出自宋·周必大·送韓希道移漕江東
- 金馬玉堂辭漢殿,桃花流水訪秦人。 -- 出自宋·周必大·奉詞還家侄驛以詩相迎次韻
- 燕子樓寒迷楚夢,鳳皇池暖愜秦謳。 -- 出自宋·洪咨夔·浣溪沙
- 后來龍虎戰劉李,大氐鹯獺驅秦隋。 -- 出自宋·洪咨夔·次韻臨安趙丞讀紹運圖
- 獨有石翁魚得計,至今疑是避秦人。 -- 出自宋·洪咨夔·次及甫入峽雜詠·釣魚石翁
- 雙鶴南飛度楚山,楚南相見憶秦關。 -- 出自唐·賈至·江南送李卿
- 芳草有情迷謝客,落花無處問秦人。 -- 出自宋·蔡襄·城南春會
- 爭得扁舟隨水去,亂花深處問秦人。 -- 出自宋·蔡襄·聞福昌院春日一川花卉最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