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在第10個字的詩句
秦在第一十個字的詩句
- 爭先劉與項,得勢楚侵秦。 -- 出自宋·盛世忠·觀棋
- 豈無老子知津意,尚有秦人逐客情。 -- 出自宋·釋寶曇·泊通明堰
- 歃血未乾猶竊粟,豈應秦了又生秦。 -- 出自宋·釋寶曇·鼠狼二首
- 當頭如認著,東魯問西秦。 -- 出自宋·釋道昌·頌古五十七首
- 衡門突出古菱花,由勝秦時{左車右度}{左車右東}鑽。 -- 出自宋·釋慧遠·偈頌一百零二首
- 弁翁挽我入吟廬,示以秦漢雙金鋪。 -- 出自宋·釋文珦·得兩金鋪乃秦漢門物以充水滴因作歌
- 蓬萊方丈不可問,漢武秦皇空復然,水上樓臺皆蜃氣,石間膏馥是龍涎。 -- 出自宋·釋文珦·偶泛
- 撾世乃吾性,非因來避秦。 -- 出自宋·釋文珦·水西
- 素與晝公心印合,每思秦子意珠圓。 -- 出自宋·釋元凈·和參寥寄秦少游
- 歸人鬢發白垂絲,羞對秦臺寒照影。 -- 出自宋·釋正覺·五位
- 雁回沙塞北,鸚鵡慕西秦。 -- 出自宋·釋智同·頌
- 云骨深埋草莽中,竟傳秦王試靈鋒。 -- 出自宋·釋智愚·度劍石
- 誰能打作鄆州針,笑殺秦時{左車右度}輅贊。 -- 出自宋·釋宗頤·偈二首
- 淵明還死晉,商皓本逃秦。 -- 出自宋·舒岳祥·少師丞相國公西磵先生挽歌二首
- 舊峰還似洛,淮水想獨秦。 -- 出自宋·宋無·憶舊寄金陵憑壽之
- 持節出西闉,腰章入舊秦。 -- 出自宋·蘇頌·送儀州李太保丈
- 正當胡虜百年運,又過秦王萬里城。 -- 出自宋·蘇頌·某向忝使遼于今十稔再過古北感事言懷奉呈姚
- 西瞻周道平如砥,南揖秦山翠削瓜。 -- 出自宋·蘇籀·憶雍都一首
- 蘭堂委巷喉呀囀,信有秦聲非越聲。 -- 出自宋·蘇籀·聞鄰佳酣謳一絕
- 笑樂徒夸漢,規為陸襲秦。 -- 出自宋·孫應時·上皇八十慶壽赦書至海陵敬成三十二韻
- 數近期頤壽,尊封大國秦。 -- 出自宋·孫應時·挽曾仲躬侍郎之室秦國太夫人馮氏
- 水從王屋泉初旺,山過秦關勢欲危。 -- 出自宋·孫翥·裴公亭二首
- 唐虞且空虛,豈復有隋秦。 -- 出自宋·滕岑·和陶淵明飲酒詩
- 相逢洮塞休兵后,此去秦川照眼明。 -- 出自宋·王崇·送王才元入京
- 浮丘黃帝真成道,漢武秦皇謾學仙。 -- 出自宋·王挺之·至道初元六月不雨為民冒暑乞靈龍湫投辭未竟
- 自方國小難回袖,不畏秦強欲奏盆。 -- 出自宋·王洋·酬伯氏再用前韻
- 在近猶參商,其大應吳秦。 -- 出自宋·王洋·食鱠
- 一鳴以為周,一鳴以為秦。 -- 出自宋·吳龍翰·寓感
- 此非奴事張,定是妾效秦,是為赤有臭,何止黃不純。 -- 出自宋·五邁·反艷歌曲復三山林斗南
- 武侯渭水屯兵日,司馬秦中閑壘時。 -- 出自宋·鮮于侁·大劍山
- 日伴鐘阜煙凝碧,霜落秦淮水慢流。 -- 出自宋·許志仁·和虞智父登清谿閣
- 沛豐三尺劍,抵掌收楚秦。 -- 出自宋·于石·感興五首
- 寺因逸少曾為宅,峰自秦皇已得名。 -- 出自宋·喻良能·題歸宗寺
- 下觀濤江卷飛雪,旁看秦望森摩天。 -- 出自宋·張九成·讀東坡疊嶂圖有感因次其韻
- 花飛梁苑春消后,月落秦樓夜斷時。 -- 出自宋·張煒·花飛
- 兒童共指深衣笑,問是秦人是晉人。 -- 出自宋·趙庚夫·心宇
- 昔人嘉遁漢,我亦愛逃秦。 -- 出自宋·趙良坡·隱居
- 微臣一縷申胥淚,不落秦庭落暮云。 -- 出自宋·鄭樵·建炎初秋不得北獰消息作
- 歌酒梁園人散后,弓刀秦戍雁南天。 -- 出自宋·鄭俠·次韻趙資道秋夜聞角
- 好山當戶四無隣,似是秦時采藥人。 -- 出自宋·朱繼芳·和顏長官百詠·山居
- 空尋晉客維舟岸,不見秦朝避世人。 -- 出自宋·朱顯之·句
- 將軍官重執金吾,不比秦朝列大夫。 -- 出自元·張昱·臨安訪古·將軍樹 (王平時率群隊狂戲此
- 季鷹猶在洛,王粲未歸秦。 -- 出自元·楊奐·得邳大用書復寄
- 正言期董賈,枉道恥儀秦。 -- 出自元·雅琥·上執政四十韻
- 兩京形勝今如此,可擬秦關百二重。 -- 出自元·陳秀民·漷州望古北居庸諸山
- 長陵一抔土,寂寞亦三秦。 -- 出自明·常倫·和王公濟過韓信嶺
- 一種銀家堆紫霧,笑稱秦女和蕭簫。 -- 出自明·徹鑒堂·玉海詩(三首)
- 易水長虹白,將軍首入秦。 -- 出自明·程誥·詠史
- 但聞楚水猶金瀨,莫問秦庭已炬灰。 -- 出自明·程嘉燧·伍相廢祠(百花洲上有元人鄭元祐碑,偶同不
- 一入深籠損翠衣,隴云秦樹事全非。 -- 出自明·高岱·詠鸚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