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在第7個字的詩句
秘在第七個字的詩句
- 涪之水兮涉瀰,秘殊途同歸境兮仙谷。 -- 出自宋·程公許·仙谷詞送別西憲楊少卿奉祠東歸
- 貞觀御床,淳化秘閣。 -- 出自宋·岳珂·仁宗皇帝二詩御漢體書贊
- 昔也傳觀,今焉秘笈。 -- 出自宋·岳珂·蘇文忠西湖聽琴觀月詩帖贊
- 黃庭細看,長生秘訣,神仙奇趣。 -- 出自宋·方味道·莊椿歲/水龍吟
- 巖前靜索龜圖秘,蜀口驚呼蟻戰(zhàn)酣。 -- 出自宋·陽枋·見歐制干
- 古苔蒼蘚封護秘,風(fēng)刪雨剝枝干禿。 -- 出自宋·王柏·壽藤杖行
- 大聲鑿開真境秘,太虛蘊出眾峰奇。 -- 出自宋·李曾伯·游張公祠二首
- 學(xué)道能造極,何秘三神巒。 -- 出自宋·衛(wèi)宗武·謝朱南塘借已田為易陸宅山建玉宸道宇
- 金精少皞不敢秘,鑒壞飛就歐冶錯。 -- 出自宋·柴元彪·寶鏡吟
- 熊經(jīng)龜咽,真?zhèn)?span id="eq0qu2ss0gy" class="hong">秘訣消息。 -- 出自宋·衛(wèi)時敏·念奴嬌·春風(fēng)桃李
- 當(dāng)傳衛(wèi)霍無傳秘,卻著韓曹不著書。 -- 出自宋·華岳·獄中責(zé)廷尉
- --段成式咒中陳秘計,論處正先登。 -- 出自唐·段成式·游長安諸寺聯(lián)句·平康坊菩薩寺·書事聯(lián)句
- 有經(jīng)文、里面訣秘。 -- 出自元·王哲·解佩令·害風(fēng)王三
- 十分用、刀圭和秘。 -- 出自元·王哲·恣逍遙
- 道日日勤持搜秘訣。 -- 出自元·王哲·紅窗* 此首原有脫誤
- 混元風(fēng)范,虛無秘密,下愚難解。 -- 出自元·長筌子·絳都春·心如江海
- 清入心脾,名高秘水,細把茶經(jīng)點。 -- 出自元·張可久·百字令 惠山酌泉
- 上皇慈筆歸中秘,學(xué)士忠名遍九垓。 -- 出自宋·項安世·李校書輪對乞于故相家取上皇退位御筆上喜日
- 三年饕漢粟,中秘仍太史。 -- 出自宋·項安世·三山磯答漁父歌
- 向來北窗人,此秘當(dāng)已獨。 -- 出自宋·項安世·北窗詩
- 聽君論詩發(fā)幽秘,問君索酒澆岧峣。 -- 出自宋·項安世·客友
- 地靈神秀天所秘,豺嗥虺伏鬼莫窺。 -- 出自宋·張嵲·崇山圖七賢詩
- 山靈地嫗許時秘,恰與八座供娛嬉。 -- 出自宋·張镃·韓子師尚書致仕
- 吾皇之居玄都秘,龍為徼巡虎守衛(wèi)。 -- 出自宋·晁公溯·范仲芑范惠詩次韻為報
- 又靈疇昔莫□秘,巨蟒豈得於中留。 -- 出自宋·陳□諒·題淡山巖
- 欲探圣傳千古秘,莫令心鑒一毫昏。 -- 出自宋·陳文蔚·和徐子融見寄
- 忽從榛莽窺神秘,似與仙家有宿緣。 -- 出自宋·董居誼·群玉山
- 硯滴凈涵天地秘,爐煙閑接水云虛。 -- 出自宋·葛紹體·韓吏部竹隱亭
- 分陰分陽發(fā)天秘,羲文孔子同一門。 -- 出自宋·郭印·讀易一首簡劉韶美
- 飛光著明珠,靈秘一何怪。 -- 出自宋·胡珵·題天慶觀畫龍
- 翰墨獨傳千古秘,聲名倔在二公先。 -- 出自宋·黃維之·壽益垣丙午中元日生
- 良工畫得猶宜秘,莫與凡夫肉眼窺。 -- 出自宋·李覯·靈源洞
- 翰墨獨傳千古秘,聲名崛在二公先。 -- 出自宋·李商叟·壽周益公
- 靜照井閭森寶秘,靈摩星斗弄清溫。 -- 出自宋·李惟德·老人巖
- 史君一旦出奇秘,豈與劉洎爭升床。 -- 出自宋·林師蒧·熊守子復(fù)左史刻九朝宸翰寘于臺學(xué)賦詩記之
- 家傳遺稿歸中秘,帝錄元勛紀太常。 -- 出自宋·劉植·靜樂趙觀文挽詞
- 瑯函蕊笈發(fā)天秘,贊禹治水唐虞時。 -- 出自宋·閭丘泳·次袁說友巫山十二峰二十五韻
- 蕊函裁得瑤章秘,還寄吳門吏隱人。 -- 出自宋·梅摯·酬張無夢
- 雷轟薦福碑,天秘無文印。 -- 出自宋·釋紹曇·偈頌一百一十七首
- 魯祖偏工面壁,秘魔動便擎杈。 -- 出自宋·釋曇華·禪人寫真請贊十二首
- 是不知有,別無秘傳。 -- 出自宋·釋祖欽·偈頌七十二首
- 十年從良師,神秘卷篋櫝。 -- 出自宋·舒岳祥·贈醫(yī)博士范心齋
- 聞道內(nèi)家行樂秘,先將節(jié)物奉重闈。 -- 出自宋·衛(wèi)涇·壽成惠圣慈佑太皇太后合端午帖子
- 或云礱鑿發(fā)天秘,不知的的勝事符阿戎。 -- 出自宋·員興宗·紫云洞
- 初無奧旨,亦無秘訣。 -- 出自宋·袁甫·石松子
- 或可聯(lián)石鼎,未秘讓彌明。 -- 出自宋·曾季貍·靈谷山
- 謀身豈為金丹秘,去國應(yīng)知火祚移。 -- 出自宋·張異·題梅壇
- 般若深談中道秘,醍醐飽飫上方齋。 -- 出自明·蒲庵禪師·題鐘山新寺(三首)
- 萬幾日日歸中秘,中有夫人為掌麻。 -- 出自明·張鳳翔·宮詞(十八首)
- 學(xué)海競夸天閣秘,春心欲托帝巫招。 -- 出自明·朱曰藩·黃姬水得遙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