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在第9個字的詩句
秋在第九個字的詩句
- 大覺胸中云夢、氣橫秋。 -- 出自宋·向子諲·虞美人·銀山堆里廬山對
- 誰識此心如月、正含秋。 -- 出自宋·向子諲·虞美人·澄江霽月清無對
- 隙月垂篦,亂蛩催織,秋晚嫩涼房戶。 -- 出自宋·呂渭老·百宜嬌/眉嫵
- 只為春花競發,卻教秋葉爭飛。 -- 出自宋·張掄·西江月·卷地朔風凜凜
- 成改古來俱一夢,千秋何似老樓船。 -- 出自宋·方信孺·石門
- 井軫南宮煥寶光,千秋古勝并延祥。 -- 出自宋·方信孺·南七寺
- 四維皆佛占,絕頂正秋濃。 -- 出自宋·徐照·游衡山
- 租人脂曉轄,離館聽秋蛩。 -- 出自宋·徐照·題單丙文畫像
- 清游人豈識,謂不似秋天。 -- 出自宋·徐照·游雁蕩山八首·能仁寺
- 千岑經雨后,一雁帶秋來。 -- 出自宋·徐照·山中即事
- 幾回成夜夢,猶自廢秋吟。 -- 出自宋·徐照·憶趙紫芝
- 夢過闌干,猶認冷月秋千。 -- 出自宋·孫惟信·晝錦堂·薄袖禁寒
- 其下視九州,我行屢秋春。 -- 出自宋·蘇泂·擬古
- 盡期君凌厲,羽翮高秋。 -- 出自宋·蘇泂·雨中花/夜行船
- 向來為何事,投老悲秋螢。 -- 出自宋·蘇泂·送邢芻父赴漕試蓋予以牒遜之
- 平生相照地,不隔半秋毫。 -- 出自宋·蘇泂·憶朱子大學士一首
- 客床眠不穩,起坐聽秋聲。 -- 出自宋·蘇泂·涼意
- 醉臥長安人不識,晚秋天、此意西風共。 -- 出自宋·葛長庚·賀新郎·遙想陽明洞
- 銀月凄涼,綺霞明滅,秋色如此。 -- 出自宋·葛長庚·永遇樂·銀月凄涼
- 適禁樂令春啞,先辦秋治社聾。 -- 出自宋·方岳·立春
- 翁自無田望有秋,有秋翁自飽齁齁。 -- 出自宋·方岳·苦雨
- 何如赤壁笛,一鶴橫秋風。 -- 出自宋·方岳·以嗜酒愛風竹卜居此林泉為韻作十小詩
- 孤亭深野色,高木易秋聲。 -- 出自宋·方岳·唐律十首
- 幅巾一筇竹,適可眠秋崖。 -- 出自宋·方岳·讀折詩效其體
- 議題春雨夜,探榜晚秋天。 -- 出自宋·方岳·挽曹侍郎
- 酒邊得吾子,擘蟹談秋風。 -- 出自宋·方岳·次韻酬季兄
- 竹床撼夜柝,茅屋荒秋城。 -- 出自宋·方岳·次韻范侍郎寄趙校正
- 無何七月望,新露灑秋宇。 -- 出自宋·方岳·祭詩
- 竹君頗介特,高節凌秋霜。 -- 出自宋·方岳·明月雨再用韻
- 笑談燈火夜,邊雁自秋聲。 -- 出自宋·方岳·送劉子范粹宜春
- 頻年歲不入,枯草生秋田。 -- 出自宋·方岳·送俞尉
- 書生故倦游,龐眉感秋蓬。 -- 出自宋·方岳·與同幕集南樓再用韻
- 維東有夕峰,維西有秋柝。 -- 出自宋·方岳·以人生五馬貴莫受侵為韻送胡獻叔守邵陽
- 倚松聽唳鶴,策杖望秋山。 -- 出自唐·姚合·閑居遣懷十首
- 遠山經雨后,庭樹得秋初。 -- 出自唐·姚合·閑居遣懷十首
- 亭亭千萬里,三五復秋中。 -- 出自唐·姚合·八月十五夜看月
- 熱時吟一句,涼冷勝秋分。 -- 出自唐·姚合·贈供奉僧次融
- 苔文翻古篆,石色學秋天。 -- 出自唐·姚合·題宣義池亭
- 虛窗通曉景,珍簟卷秋光。 -- 出自唐·姚合·和李舍人秋日臥疾言懷
- 四壁畫遠水,堂前聳秋山。 -- 出自唐·姚合·題金州西園九首·藥堂
- 霞光侵曙發,嵐翠近秋濃。 -- 出自唐·項斯·憶朝陽峰前居
- 其六冬青樹老六陵秋,慟哭遺民總白頭。 -- 出自清·錢謙益·西湖雜感 二十首選六
- 首春即當拜覲,履高秋、頤素不宣。 -- 出自元·譚處端·神光燦 寄長生劉師兄
- 且麻袍葛屨,閑度春秋。 -- 出自元·丘處機·滿庭芳 述懷
- 山川高下,盡成一片秋色。 -- 出自元·丘處機·無俗念 暮秋
- 三峰足云氣,萬壑散秋聲。 -- 出自元·白樸·水調歌頭 擬游茅山,贈心遠提點。
- 金鳳釵分,玉京人去,秋瀟灑。 -- 出自元·白樸·【仙呂】點絳唇
- 九夏高眠無暑氣,三秋結實有新瓜。 -- 出自元·尹志平·瑞鷓鴣 詠西山
- 四國仰照耀,寶劍出秋空。 -- 出自明·宋濂·擬古(二首)
- 揖遜入禮域,陳義陵秋旻。 -- 出自明·宋濂·送方生還寧海(并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