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在第9個字的詩句
秋在第九個字的詩句
- 山壑氣相合,旦暮生秋陰。 -- 出自宋·林逋·和運使陳學士游靈隱寺寓懷
- 粉輕昏古本,罷重拆秋衣。 -- 出自宋·林逋·寄輦下傳神法相大師
- 臥病獨眠人,無月中秋節。 -- 出自宋·朱敦儒·生查子
- 不見鳳樓龍闕、又驚秋。 -- 出自宋·朱敦儒·沙塞子·萬里飄零南越
- 人情各有寄,我獨如秋風。 -- 出自明·王微·舟居拈得風字
- 為報繁霜且莫催,窮秋須到自低垂。 -- 出自唐·司空圖·白菊三首
- 舊居留穩枕,歸臥聽秋鐘。 -- 出自唐·司空圖·即事九首
- 吏徒分四集,仆仆如秋蠅。 -- 出自宋·司馬光·夜坐
- 短簑沖密雨,素發凈秋霜。 -- 出自宋·司馬光·漁父
- 騶珂通峽響,門戟照秋寒。 -- 出自宋·司馬光·送峽州陳廉秘丞三首
- 魚龍試春浪,松栝露秋毫。 -- 出自宋·司馬光·送呈班叔大名司戶
- 新豐雞犬稀,薊北馬秋肥。 -- 出自宋·司馬光·華清宮
- 風高片帆疾,鉦鼓入秋光。 -- 出自宋·司馬光·送史館唐祠部江南西路轉運使
- 會書專對美,燁燁滿秋筠。 -- 出自宋·司馬光·依前韻奉送才元和甫使北
- 悠然送君行,思逐高秋起。 -- 出自宋·司馬光·送巢縣崔尉
- 如何不行樂,況復值秋成。 -- 出自宋·司馬光·和明叔九日
- 雖當未夏半,已有清秋意。 -- 出自宋·司馬光·和子駿秋意
- 紛披兩疏翠,煙色宜秋早。 -- 出自宋·司馬光·邵不疑廳薜荔及竹
- 回看碌碌者,太華與秋毫。 -- 出自宋·司馬光·送丁正臣通判復州
- 曾無轉餉勞,坐飽防秋士。 -- 出自宋·司馬光·送李汝臣同年謫官導江主簿
- 劍芒沖夜氣,閣影動秋濤。 -- 出自宋·司馬光·送張少卿學士知洪州
- 餔啜有馀味,芬馥逾秋蘭。 -- 出自宋·司馬光·晚食菊羹
- 鄉心幾千里,飛雁滿秋天。 -- 出自宋·司馬光·又贈謂之
- 卻行欠膚寸,倒絓連秋毫。 -- 出自宋·司馬光·走索
- 嬉游乘晚霽,登鑒犯秋寒。 -- 出自宋·司馬光·和君貺幕秋四日登陸石寺閣泛洛舟·右登閣
- 日暮天四垂,黯澹如秋水。 -- 出自宋·司馬光·和邵不疑校理蒲州十詩·碧樓
- 北平飲乳尚懷印,千秋乘車猶入宮。 -- 出自宋·司馬光·謝始平公以近詩一卷賜示
- 初聞一葉落,知是九秋來。 -- 出自宋·司馬光·梧桐
- 山桂結芳堅,冰霰橫秋枝。 -- 出自宋·司馬光·酬宋朝次道初登朝呈同舍
- 縹囊承曉露,翠蓋拂秋煙。 -- 出自宋·司馬光·花庵多牽牛清晨始開日出已瘁花雖甚美而不堪
- 於今看未好,漠漠宜秋雨。 -- 出自宋·司馬光·和昌言官舍十題·水紅
- 滄波浮片葉,大聲載秋毫。 -- 出自宋·司馬光·喜李侍郎得西京留臺
- 來朝逢圣日,歸去及秋風。 -- 出自唐·徐凝·送日本使還
- 長短一年相似夜,中秋未必勝中春。 -- 出自唐·徐凝·二月望日
- 壯心若流水,幽意似秋日。 -- 出自明·湯顯祖·三十七
- 白露滴江城,江聲繞秋至。 -- 出自明·湯顯祖·黃岡西望寄王子聲
- 檜樹郁冬皋,木葉辭秋苑。 -- 出自明·湯顯祖·離合詩寄京邑諸貴(良會今乖)
- 舂糧三月外,伏枕一秋偏。 -- 出自明·湯顯祖·初發瑤湖次宿廣溪(別吳十一舅隆八弟)
- 鳳銜丹詔下云霓,千秋 -- 出自元·元好問·踏莎行·月掛瓊鉤
- 只憑地,團欒共樂千秋歲。 -- 出自元·元好問·千秋歲·玳筵晨啟
- 記雨窗、相對話離憂,秋風夕。 -- 出自元·元好問·滿江紅 方城商帥國器軍中寄同年李欽用,時
- 三重屋上黃茅,賴是秋風留著。 -- 出自元·元好問·石州慢·兒女籃輿
- 乾坤悲永夜,笳鼓覺秋嚴。 -- 出自元·元好問·臨江仙 飲昆陽官舍,有懷得新
- 停杯不語,竟何用、千秋身后名。 -- 出自元·元好問·婆羅門引 兗州龍興閣感遇
- 一聲驚晚笛,數點入秋云。 -- 出自元·元好問·八月并州雁
- 白水日夜東,石麟幾秋風。 -- 出自元·元好問·光武臺
- 涉江采芙蓉,芙蓉待秋風。 -- 出自元·元好問·望云謠
- 玉庭兮春晝,金屋兮秋宵。 -- 出自唐·韋莊·撫盈歌
- 煙收天地闊,醉目數秋毫。 -- 出自宋·白玉蟾·護國寺秋吟八首
- 笙簫動天籟,雨露生秋寒,鐵笛不用吹,瑤琴不用彈。 -- 出自宋·白玉蟾·大霄觀風竿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