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在第7個字的詩句
秋在第七個字的詩句
- 跳躍深池四五秋,常搖朱尾弄綸鉤。 -- 出自唐·薛濤·魚離池
- 〈漢儒以《春秋》決獄。 -- 出自宋·蘇轍·和蕭刓察推賀族叔司理登科還鄉四首
- 潁川城下兩中秋,金氣初凝火尚流。 -- 出自宋·蘇轍·兩中秋絕句二首
- 一鎖樓中暗度秋,微官黽勉未能休。 -- 出自宋·蘇轍·和頓主簿起見贈二首
- 斷云斜日不勝秋,付與騷人滿目愁。 -- 出自宋·蘇轍·次韻子瞻題郭熙平遠二絕
- 憶赴錢塘九月秋,同來潁尾一扁舟。 -- 出自宋·蘇轍·癸丑二月重到汝陰寄子瞻二首
- 江寒水落驚霜秋,危根瘦節鳴寒流。 -- 出自宋·蘇轍·同子瞻次梅圣俞舊韻題鄉舍木山
- 晝錦西歸及早秋,十年太學為親留。 -- 出自宋·蘇轍·送元老西歸
- 方暑儲曲糵,及秋舂秫稻。 -- 出自宋·蘇轍·戲作家釀二首
- 連宵暑雨氣如秋,過客不來誰與游。 -- 出自宋·蘇轍·次韻汪琛監簿見贈
- 待罪東軒僅兩秋,搉酤事了且夷猶。 -- 出自宋·蘇轍·金沙臺
- 江國騷人不耐秋,夜吟清句曉相投。 -- 出自宋·蘇轍·次韻毛君見贈
- 食飽年來幸有秋,倒床清夢百無憂。 -- 出自宋·蘇轍·午寢
- 雅頌成章早,春秋發論長。 -- 出自宋·蘇轍·吳沖卿夫人秦國挽詞二首
- 苗堪春菜,實比秋谷。 -- 出自宋·蘇轍·種藥苗二首其一種甖粟
- 東風臨夜冷于秋。 -- 出自宋·吳文英·浣溪沙
- 紫萸玉腕又逢秋。 -- 出自宋·吳文英·浣溪沙
- 千山濃綠未成秋。 -- 出自宋·吳文英·西江月·清夢重游天上
- 度一曲新蟬,韻秋堪聽。 -- 出自宋·吳文英·齊天樂·芙蓉心上三更露
- 但有江花,共臨秋鏡照憔悴。 -- 出自宋·吳文英·齊天樂·煙波桃葉西陵路
- 荷玉皇、恩重千秋,翠麓峻齊云漢。 -- 出自宋·吳文英·瑞鶴仙·記年時茂苑
- 墜葉消紅,欲題秋訊難緘。 -- 出自宋·吳文英·聲聲慢·憑高入夢
- 細縠春波,微痕秋月,曾認片帆來去。 -- 出自宋·吳文英·喜遷鶯·煙空白鷺
- 未須十日便中秋,爭看清光滿。 -- 出自宋·吳文英·燭影搖紅·天桂飛香
- 付與誰、一半悲秋,行云在否。 -- 出自宋·吳文英·宴清都·病渴文園久
- 風拍波驚,露零秋覺,斷綠衰紅江上。 -- 出自宋·吳文英·法曲獻仙音
- 生怕哀蟬,暗驚秋被紅衰,啼珠零露。 -- 出自宋·吳文英·過秦樓·藻國凄迷
- 秀懷抱、云錦當秋織。 -- 出自宋·吳文英·大?
- 梧韻露井,偏借秋早。 -- 出自宋·吳文英·繞佛閣
- 疏桐翠井早驚秋。 -- 出自宋·吳文英·月中行/月宮春
- 萬里同為客,三秋契不凋。 -- 出自唐·盧照鄰·還京贈別
- 萬里同為客,三秋契不調。 -- 出自唐·盧照鄰·還京贈別
- 南通夏火,西瞰秋霜。 -- 出自唐·盧照鄰·中和樂九章·歌明堂第二
- 心地清涼日日秋,怕沾塵土莫低頭。 -- 出自宋·戴復古·登樓絕句和者甚多又從而用韻擇其可錄者錄之
- 好月登樓夜,清秋落木時。 -- 出自宋·戴復古·寄山臺趙庶可二首
- 披綿爭啄晚禾秋,決起森然網扼喉。 -- 出自宋·戴復古·觀捕黃雀
- 連歲修茅屋,三秋繞菊籬。 -- 出自宋·戴復古·沈莊可號菊花山人即其所言
- 欲從高處賞新秋,上盡層坡更上樓。 -- 出自宋·戴復古·趙克勤曾橐卿景壽同登黃南恩南樓
- 于春何足喜,于秋何用悲。 -- 出自宋·戴復古·和高常簿暮春
- 政是國家多事秋,渝川縣尉亦風流。 -- 出自宋·戴復古·綠陰亭自唐時有之到今五百年盧肇二三公題詩
- 行盡芙蓉徑,尋秋扣竹關。 -- 出自宋·戴復古·題董侍郎山園
- 孤館寒食故鄉秋,妻兒胖了咱消瘦。 -- 出自元·馬致遠·四塊玉·帶月行
- 江上氣早寒,仲秋始霜雪。 -- 出自南北·鮑照·發后渚
- 亂離相去五十秋,我□星星子皺面。 -- 出自元·王冕·有感
- 多時忘卻故園秋。 -- 出自元·王冕·送頤上人歸日本
- 中原北望草木秋,王孫不識山河愁。 -- 出自元·王冕·錢塘紀行
- 白云喜動故山秋,慈湖遙映湘湖綠。 -- 出自元·王冕·送章德遠教官自湘湖歸慈湖
- 云林清氣逼高秋。 -- 出自元·王冕·送楊義甫訪云林子
- 石頭城下五更秋,高掛云帆得順流。 -- 出自元·王冕·送欽上人
- 欲從太史窺春秋,勿向有字句虛求。 -- 出自清·龔自珍·已亥雜詩 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