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在第4個字的詩句
秋在第四個字的詩句
- 相思去秋夕,共對冷燈吟。 -- 出自唐·齊己·寄詩友
- 萬古千秋里,青山明月中。 -- 出自唐·齊己·過鹿門作
- 應記前秋會吟處,五更猶在老松根。 -- 出自唐·齊己·酬光上人
- 鶴靜窺秋片,僧閑踏冷痕。 -- 出自唐·齊己·秋苔
- 島露深秋石,湖澄半夜天。 -- 出自唐·齊己·寄鏡湖方干處士(一作寄方干處士鑒湖舊居)
- 疊巘供秋望,無云到夕陽。 -- 出自唐·齊己·寄鄭谷郎中(一作住襄州謁鄭谷獻詩)
- 顏色九秋天,棱角四面起。 -- 出自唐·盧仝·哭玉碑子
- 誰堪坐秋思,羅袖拂空床。 -- 出自唐·張易之·橫吹曲辭·出塞
- 汗馬牧秋月,疲兵臥霜風。 -- 出自唐·劉濟·橫吹曲辭·出塞曲
- 泉聲入秋寺,月色遍寒山。 -- 出自唐·于武陵·夜尋僧不遇(一作夜尋僧,僧游山未歸)
- 行子與秋葉,各隨南北風。 -- 出自唐·于武陵·別故(一作友)人
- 戰血粘秋草,征塵攪夕陽。 -- 出自唐·薛能·舞曲歌辭·柘枝詞三首
- 直到春秋諸列國,擁旄才子也應無。 -- 出自唐·薛能·彭門偶題
- 臺鏡簪秋晚,盤蔬飯雨天。 -- 出自唐·薛能·長安送友人之黔南
- 素脊鳴秋杖,烏靴響暮廳。 -- 出自唐·薛能·口號
- 朔風動秋草,清蹕長安道。 -- 出自唐·袁朗·相和歌辭·飲馬長城窟行
- 楓葉下秋渚,二妃愁渡湘。 -- 出自唐·鄒紹先·琴曲歌辭·湘夫人
- 物候改秋節,炎涼此夕分。 -- 出自唐·劉商·賦得月下聞蛩送別
- 桃李向秋凋落盡,一枝松色獨青青。 -- 出自唐·劉商·山中寄元二侍御二首
- 總轡臨秋原,登城望寒日。 -- 出自唐·李百藥·登葉縣故城謁沈諸梁廟
- 月色遍秋露,竹聲兼夜泉。 -- 出自唐·李嶷·林園秋夜作
- 是時立秋后,煙露浩凄矣。 -- 出自唐·吳融·祝風三十二韻
- 骨格凌秋聳,心源見底空。 -- 出自唐·吳融·赴闕次留獻荊南成相公三十韻
- 送夏迎秋幾醉來,不堪行色被蟬催。 -- 出自唐·吳融·離岐下題西湖
- 鼓角迎秋晚韻長,斷虹疏雨間微陽。 -- 出自唐·吳融·湖州晚望
- 岳寺清秋霽,宸游永日閑。 -- 出自唐·吳融·奉和御制(一本有幸岳寺三字)
- 大華積秋雪,禁闈生夜寒。 -- 出自唐·吳融·和諸學士秋夕禁直偶(一作遇)雪
- 早蟬望秋鳴,夜琴怨離聲。 -- 出自唐·姚系·送周愿判官歸嶺南
- 田家喜秋熟,歲晏林葉稀。 -- 出自唐·萬楚·題江潮莊壁
- 出豫乘秋節,登高陟梵宮。 -- 出自唐·趙彥昭·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屠應制
- 青女三秋節,黃姑七日期。 -- 出自唐·趙彥昭·奉和七夕兩儀殿會宴應制
- 夕宴中秋醉廣寒,閬風銀闕鎖三山。 -- 出自宋·王珪·宮詞
- 風生九秋意,人動五湖心。 -- 出自宋·王珪·詩一首
- 皇祐更秋律,明堂奉帝禋。 -- 出自宋·王珪·大饗明堂慶成詩
- 平原悴秋草,喬木斂寒煙。 -- 出自唐·陸敬·游隋故都
- 無機絡秋緯,如管奏寒蟬。 -- 出自唐·許敬宗·奉和秋日即目應制
- 鳳律驚秋氣,龍梭靜夜機。 -- 出自唐·張文恭·七夕
- 蟬急知秋早,鶯疏覺夏闌。 -- 出自唐·劉祎之·九成宮秋初應詔
- 玉庭散秋色,銀宮生夕涼。 -- 出自唐·裴守真·奉和太子納妃太平公主出降三首
- 螢色寒秋露,猿啼清夜聞。 -- 出自唐·喬備·秋夜巫山
- 水坐憐秋月,山行弄晚芳。 -- 出自唐·崔泰之·同光祿弟冬日述懷
- 望幸三秋暮,登高九日初。 -- 出自唐·蕭至忠·奉和九日幸臨渭亭登高應制得馀字
- 御氣三秋節,登高九曲門。 -- 出自唐·于經野·奉和九日幸臨渭亭登高應制得樽字
- 荒壘三秋夕,窮郊萬里平。 -- 出自唐·鄭愔·塞外三首
- 爽氣凌秋笛,輕寒散暝砧。 -- 出自唐·盧象·奉和張使君宴加朝散
- 長風起秋色,細雨含落暉。 -- 出自唐·盧象·永城使風
- 銅渾變秋節,玉律動年灰。 -- 出自唐·李元操·和從叔祿愔元日早朝
- 聊為高秋酌,復此清夜弦。 -- 出自唐·陶翰·秋山夕興
- 閑居戀秋色,偃臥含貞堅。 -- 出自唐·陶翰·贈房侍御(時房公在新安)
- 汗馬牧秋月,疲卒臥霜風。 -- 出自唐·劉灣·出塞曲(一作劉濟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