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在第2個字的詩句
秋在第二個字的詩句
- 去秋行部慘山容,得似春山意態濃。 -- 出自宋·楊萬里·新路店道中
- 望秋惟有此,徹夜敢辭勞。 -- 出自宋·楊萬里·中秋前一夕玩月
- 中秋無月莫尤天,月入秋來夜夜妍。 -- 出自宋·楊萬里·中秋無月,既望,月甚佳二首
- 望秋怯殘暑,及此東未暾。 -- 出自宋·楊萬里·中元日曉登碧落堂,望南北山二首
- 窮秋曠野行人絕,馬首東來知是誰。 -- 出自唐·王昌齡·橫吹曲辭·出塞
- 窮秋曠野人行絕,馬首東來知是誰? -- 出自唐·王昌齡·旅望 [一作李頎詩]
- 春秋兩相似,蟲豸百種鳴。 -- 出自唐·元稹·春蟬
- 春秋雷電異,則必書諸經。 -- 出自唐·元稹·書異
- 千秋定軍壘,岌嶪遙相望。 -- 出自宋·朱熹·拜張魏公墓下
- 迎秋谷黍黃,含露園葵綠。 -- 出自唐·李嶠·和同府李祭酒休沐田居
- 向秋來、漸疏班扇,雨聲時過金井。 -- 出自宋·姜夔·摸魚兒·向秋來
- 過秋風、未成歸計。 -- 出自宋·姜夔·法曲獻仙音
- 素秋系跡。 -- 出自南北·謝靈運·贈安成詩
- 九秋蕭索。 -- 出自南北·謝靈運·善哉行
- 季秋邊朔苦。 -- 出自南北·謝靈運·九日從宋公戲馬臺集送孔令詩
- 杪秋尋遠山,山遠行不近。 -- 出自南北·謝靈運·登臨海嶠初發強中作與從弟惠連見羊何共和之
- 經秋何事亦孱顏。 -- 出自近代·王國維·浣溪沙
- 千秋詩料,一抔黃土,十里寒螿語。 -- 出自近代·王國維·青玉案·姑蘇臺上烏啼曙
- 漸秋風鏡里,暗換年華。 -- 出自近代·王國維·滿庭芳·水抱孤城
- 千秋壯觀君知否? -- 出自近代·王國維·讀史二十首
- 高秋風日過重陽,佳節坤成啟未央。 -- 出自近代·王國維·頤和園詞
- 中秋全景屬潛夫,棹入空明看太湖。 -- 出自宋·范成大·夏日田園雜興
- 新秋病骨頓成衰,不度溪橋半月來。 -- 出自宋·范成大·秋日
- 春秋無終窮,榮落殊未央! -- 出自宋·范成大·秋日雜興
- 中秋昨已等閑過,重九今還如夢來。 -- 出自宋·范成大·殊不惡齋秋晚閑吟五絕
- 新秋只合添詩興,莫學潘郎嘆二毛。 -- 出自宋·范成大·次韻邊公辨
- 中秋月了又黃花,卯后新醅午后茶。 -- 出自宋·范成大·寄題西湖并送凈慈顯老三絕
- 立秋之雷損萬斛,吳儂記此占年縠。 -- 出自宋·范成大·秋雷嘆
- 半秋三夜月,千古五湖舟。 -- 出自宋·范成大·石湖中秋二十韻。十二年前嘗與工部兄及賓客
- 悲秋人去語難工,搖落空山草木風。 -- 出自宋·范成大·宋玉宅
- 春秋蘭菊殊調,南北馬牛異方。 -- 出自宋·范成大·有嘆二首
- 入秋復先幕,過夏亦疏簾。 -- 出自宋·范成大·藻侄比課五言詩,已有意趣,老懷甚喜,因吟
- 晚秋霜霰莫無情。 -- 出自宋·晏幾道·浣溪沙
- 助秋色。 -- 出自宋·周邦彥·雙頭蓮·一抹殘霞
- 新秋白兔大于拳,紅耳霜毛趁草眠。 -- 出自唐·王建·宮詞
- 半秋初入中旬夜,已向階前守月明。 -- 出自唐·王建·和元郎中從八月十二至十五夜玩月五首
- 去秋送衣渡黃河,今秋送衣上隴坂。 -- 出自唐·王建·送衣曲
- 立秋日后無多熱,漸覺生衣不著身。 -- 出自唐·王建·秋日后
- 中秋十六夜,魄圓天差晴。 -- 出自唐·張籍·祭退之
- 高秋原上寺,下馬一登臨。 -- 出自唐·張籍·登咸陽北寺樓
- 新秋折藕花,應對吳語嬌。 -- 出自唐·孟郊·送李翱習之
- 發秋青山夜,目斷丹闕亮。 -- 出自唐·孟郊·吊元魯山
- 高秋數奏琴,澄潭一輪月。 -- 出自唐·孟郊·讀張碧集
- 千秋萬古葬平原,素業清風及子孫。 -- 出自唐·劉長卿·哭陳歙州
- 春秋方壯雄武才,彎弧叱浪連山開。 -- 出自唐·韋應物·漢武帝雜歌三首
- 高秋天景遠,始見山水清。 -- 出自唐·韋應物·秋景詣瑯琊精舍
- 感秋意已違,況自結中腸。 -- 出自唐·韋應物·發廣陵留上家兄,兼寄上長沙
- 春秋人物類能言,宗國常因口舌存。 -- 出自宋·文天祥·紀事
- 春秋去來傳鴻燕,朝暮出沒奔羲娥。 -- 出自宋·文天祥·陳貫道摘坡詩如寄以自號達者之流也為賦浩浩
- 清秋望不極,中原杳茫茫。 -- 出自宋·文天祥·北行第九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