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在第14個字的詩句
秋在第一十四個字的詩句
- 暫輟洪爐觀劍戟,還將大筆注春秋。 -- 出自唐·劉禹錫·奉和裴侍中將赴漢南留別座上諸公
- 從來海上仙桃樹,肯逐人間風露秋。 -- 出自唐·劉禹錫·奉和裴令公夜宴
- 落在尋常畫師手,猶能三伏凜生秋。 -- 出自唐·劉禹錫·答東陽于令寒碧圖詩
- 往年鎮戍到蘄州,楚山蕭蕭笛竹秋。 -- 出自唐·劉禹錫·武昌老人說笛歌
- 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怎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 -- 出自清·曹雪芹·紅樓夢十二曲——枉凝眉
- 三度為郎便白頭,一從出守五經秋。 -- 出自唐·岑參·客舍悲秋,有懷兩省舊游,呈幕中諸公
- 君去試看汾水上,白云猶似漢時秋。 -- 出自唐·岑參·虢州后亭送李判官使赴晉絳(得秋字)
- 起來云鬢亂,不妝紅粉,下階且上秋千。 -- 出自宋·歐陽修·滿路花/促拍滿路花
- 行路至今空嘆息,巖花澗草自春秋。 -- 出自宋·歐陽修·唐崇徽公主手痕和韓內翰
- 蒼煙寥寥池水漫,自玉菡萏吹高秋。 -- 出自宋·歐陽修·奉使道中寄坦師
- 燈光月色爛不收,火龍銜山祝千秋。 -- 出自宋·歐陽修·答梅圣俞莫登樓
- 李徑陰森接翠疇,押簾風日澹清秋。 -- 出自宋·歐陽修·即目
- 睢苑樹荒誰共客,楚江楓老獨悲秋。 -- 出自宋·歐陽修·寄徐巽秀才
- 漢聲八節響石樓,坐中辭氣凌清秋。 -- 出自宋·歐陽修·哭圣俞
- 紫籜青林長蔽日,綠叢紅橘最宜秋。 -- 出自宋·歐陽修·夷陵書事寄謝三舍人
- 黃河之水向東流,鳧飛鴈下白云秋。 -- 出自宋·歐陽修·試院聞奚琴作
- 屈賈江山思不休,霜飛翠葆忽驚秋。 -- 出自宋·歐陽修·送趙山人歸舊山
- 漠漠輕寒上小樓,曉陰無賴似窮秋,淡煙滾滾畫屏幽。 -- 出自宋·秦觀·浣溪沙
- 梅市舊書,蘭亭古墨,依稀風韻生秋。 -- 出自宋·秦觀·望海潮·秦峰蒼翠
- 毛骨漸驚超濁界,風煙驟覺變清秋。 -- 出自宋·秦觀·流觴亭并次韻二首
- 香囊近午清無汗,素扇生涼爽入秋。 -- 出自宋·秦觀·流觴亭并次韻二首
- 我來仍值風日好,十月未寒如晚秋。 -- 出自宋·秦觀·宿金山
- 步云之篇忽我投,便見冰玉懸清秋。 -- 出自宋·秦觀·次韻黃冕仲寄題順興步云閣
- 內家報喜車凌曉,太史占祥斗掛秋。 -- 出自宋·秦觀·慶張君俞都尉留後得子
- 不因霜葉辭林去,的當山翁未覺秋。 -- 出自宋·秦觀·秋興九首其九擬白樂天
- 鳴鳩去後滄浪晚,飛雨來初菡萏秋。 -- 出自宋·秦觀·睡足軒二首
- 狂客走影暗悠悠,菡萏吹風五月秋。 -- 出自宋·秦觀·新開湖送孫誠之有龍見于東北因成絕句
- 舊事欲尋無處問,雨荷風蓼不勝秋。 -- 出自宋·秦觀·霅上感懷
- 心系漢廷長入夢,氣吞胡虜不防秋。 -- 出自宋·秦觀·滕達道挽詞
- 金風入樹千門夜,銀漢橫空萬象秋。 -- 出自唐·溫庭筠·七夕
- 片時無事溪泉好,盡日凝眸岳色秋。 -- 出自唐·溫庭筠·過潼關
- 千里關山邊草暮,一星烽火朔云秋。 -- 出自唐·溫庭筠·回中作
- 草木榮枯似人事,綠陰寂寞漢陵秋。 -- 出自唐·溫庭筠·題端正樹
- 西窗一夕悲人事,團扇無情不待秋。 -- 出自唐·溫庭筠·夏中病痁作
- 昔年曾伴玉真游,每到仙宮即是秋。 -- 出自唐·溫庭筠·題河中紫極宮
- 子房帷幄方無事,李牧耕桑合有秋。 -- 出自宋·范仲淹·河朔吟
- 古來經緯心皆曉,閑處光陰發半秋。 -- 出自宋·范仲淹·送吳安道學士知崇州
- 老來難得舊交游,莫歡樽前兩鬢秋。 -- 出自宋·范仲淹·依韻酬光化李簡夫屯田
- 別來音信千里悵此情難寄碧紗秋月梧桐夜雨幾回無寐樓高目斷天遙云黯只堪憔悴念蘭堂紅燭心長焰短向人垂淚 -- 出自宋·晏殊·撼庭秋·別來音信千里
- 誰分迢迢經兩歲,誰能脈脈待三秋。 -- 出自唐·駱賓王·艷情代郭氏答盧照鄰
- 聿來胥宇蟻移冗,無以為家燕入秋。 -- 出自宋·楊萬里·秋懷
- 寫遍壁間無去處,卻將紅葉強題秋。 -- 出自宋·楊萬里·紅葉
- 未伏將催中伏休,匆匆送夏又迎秋。 -- 出自宋·楊萬里·六月二十四日病起,喜雨聞鶯,與大兒議秋涼
- 今夕追涼還得熱,何時遇夏卻逢秋。 -- 出自宋·楊萬里·月下杲飲七首
- 還家浪作飽飯謀,買田三歲兩無秋。 -- 出自宋·楊萬里·憫旱
- 穗初黃後枝無綠,不但麥秋桑亦秋。 -- 出自宋·楊萬里·江山道中蠶麥大熟三首
- 更教不為黃花醉,枉卻今年一片秋。 -- 出自宋·楊萬里·賞菊四首
- 黃鶴樓前作重九,水精宮里過中秋。 -- 出自宋·楊萬里·送周元吉顯謨左司將漕湖北三首
- 羅浮山色濃潑黛,豐湖水光先得秋。 -- 出自宋·楊萬里·正月十二日游東坡白鶴峰故居,其北思無邪齋
- 山似剡溪溪似油,人如詩句句如秋。 -- 出自宋·楊萬里·李與賢來訪,自言所居幽勝,甚似剡溪。因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