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在第14個字的詩句
秋在第一十四個字的詩句
- 蘭氵茝蕭條白露凝,夜深臺殿起秋聲。 -- 出自明·趙宧光妻·萬歷宮詞(四首)
- 天高野曠瘴煙收,風急霜繁落木秋。 -- 出自明·鄭旦·曉發洱海夕次濱川
- 翠云貼水風颼颼,白蘋紅蓼催早秋。 -- 出自明·鄭枋·江南曲
- 長風吹送燕山雨,斷雁歸來鶴野秋。 -- 出自明·鄭希良·漫書
- 疏雨過城槐葉暗,夕陽連水木奴秋。 -- 出自明·鄭琰·再送陸四
- 青苔巷小長關雨,紅葉墻低直見秋。 -- 出自明·止庵法師·贈陳士寧次息耘先生韻
- 凄涼蟋蟀聲中月,斷送梧桐葉上秋。 -- 出自明·止庵法師·寄竺庵之中天竺
- 兩岸蟬聲西照里,豈容楊柳不先秋。 -- 出自明·止庵法師·次韻張一笑秋思
- 早晚翻經有僧到,芭蕉先種待新秋。 -- 出自明·止庵法師·謝車叔銘寄筆
- 鳳輦不知何處去,野烏啼月上延秋。 -- 出自明·朱純·天寶宮詞(四首)
- 風凋葉落宮墻內,知是人間又報秋。 -- 出自明·朱讓栩·擬古宮詞一百首
- 西山西望轉堪愁,原廟蒼茫宿草秋。 -- 出自明·朱應登·擬古巡幸詞(五首)
- 侍從常向北方游,龍虎臺前正麥秋。 -- 出自明·朱有燉·元宮詞(一百三首)
- 苑內蕭墻景最幽,一方池閣正新秋。 -- 出自明·朱有燉·元宮詞(一百三首)
- 兩家父子擅風流,江左相看三十秋。 -- 出自明·朱曰藩·寄答王子新
- 鴻雁恒憐澤國秋,數聲忽報楚天秋。 -- 出自明·朱瞻基·瀟湘八景畫·平沙落雁
- 洞庭咫尺西南陬,赤岸銀河萬里秋。 -- 出自明·朱瞻基·瀟湘八景畫·洞庭秋月
- 百年貞白舊高樓,傲兀風埃六十秋。 -- 出自明·祝允明·贈朱孝廉性甫
- 長安風沙住不得,南歸再臥蘇臺秋。 -- 出自明·祝允明·濟陽登太白酒樓卻寄施湖州(聘之)
- 我念撒手歸山去,誰管千秋與萬秋。 -- 出自清·愛新覺羅·福臨·順治歸山詩
- 醉呼妙舞留連夜,閑作清詩斷送秋。 -- 出自宋·蘇軾·次答邦直、子由五首
- 是天外空汗漫,但長風、浩浩送中秋? -- 出自宋·辛棄疾·木蘭花慢 中秋飲酒將旦,客謂前人有賦待
- 是天外空汗漫,但長風、浩浩送中秋? -- 出自宋·辛棄疾·木蘭花慢 中秋飲酒將旦,客謂前人詩詞有賦待月,無送月者,因用天問體賦
- 楚思淼茫云水冷,商聲清脆管弦秋。 -- 出自唐·白居易·盧侍御與崔評事為予于黃鶴樓置宴宴罷同望
- 遠書歸夢兩悠悠,只有空床敵素秋。 -- 出自唐·李商隱·端居
- 砧杵敲殘深巷月,井梧搖落故園秋。 -- 出自宋·陸游·秋思
- 一點烽傳散關信,兩行雁帶杜陵秋。 -- 出自宋·陸游·秋晚登城北門
- 南陵水面漫悠悠,風緊云輕欲變秋。 -- 出自唐·杜牧·南陵道中
-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 出自宋·柳永·雨霖鈴·寒蟬凄切
- 今逢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 -- 出自唐·劉禹錫·西塞山懷古
- 閑云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 出自唐·王勃·滕王閣詩
- 山色遙連秦樹晚,砧聲近報漢宮秋。 -- 出自唐·韓翃·同題仙游觀
- 明朝萬一西風動,爭向朱顏不耐秋。 -- 出自宋·晏幾道·鷓鴣天·守得蓮開結伴游
- 小兒五歲氣食牛,冰壺玉衡懸清秋。 -- 出自宋·文天祥·胡笳曲·十三拍
- 金錢滿地無人費,一斛明珠薏苡秋。 -- 出自宋·黃庭堅·平原郡齋二首
- 菖歜還羞十二節,椿年自占八千秋。 -- 出自宋·蘇轍·學士院端午貼子二十七首 皇太后閣六首
- 近通沂泗麻鹽熟,遠控江淮粳稻秋。 -- 出自宋·蘇轍·和李公擇赴歷下道中雜詠十二首其七梁山泊
- 澗底松搖千尺雨,庭中竹撼一窗秋。 -- 出自唐·杜荀鶴·夏日留題張山人林亭
- 少年恃險若平地,獨倚長劍凌清秋。 -- 出自唐·顧況·行路難三首
- 鳥下綠蕪秦苑夕,蟬鳴黃葉漢宮秋。 -- 出自唐·許渾·咸陽城東樓
- 一尊酒盡青山暮,萬里書回碧樹秋。 -- 出自唐·許渾·郊園秋日寄洛中友人
- 今日山城對垂淚,傷心不獨為悲秋。 -- 出自唐·李益·上汝州城樓
- 韓公三城斷胡路,漢甲百萬屯邊秋。 -- 出自唐·李益·火熒熒又為碧,有鳥自稱蜀帝魂。
- 五千里外三年客,十二峰前一望秋。 -- 出自唐·崔涂·巫山旅別
- 桃李容華猶嘆月,風流才器亦悲秋。 -- 出自唐·姚合·惜別
- 但見完全憑土德,能調火候藥皆秋。 -- 出自宋·宋太宗·逍遙詠
- 云物凄涼拂曙流,漢家宮闕動高秋。 -- 出自唐·趙嘏·長安晚秋
- 官河水靜闌干暖,徙倚斜陽怨晚秋。 -- 出自宋·史達祖·鷓鴣天·雁足無書古塞幽
- 恰到楊村舊馬頭,北風吹雨便成秋。 -- 出自宋·汪元量·湖州歌九十八首 其六十七
- 阿母西來騎白鳳,蛾眉相見不勝秋。 -- 出自元·楊維楨·小蓬萊(趙子昂篆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