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在第14個字的詩句
秋在第一十四個字的詩句
- 野嶂云歸初歇雨,湖田稼熟始知秋。 -- 出自明·張羽·秋日登戴山佛閣
- 南北云山賦遠游,白頭終老晉陽秋。 -- 出自明·張羽·挽楊憲府孟載(二首)
- 屏間山壓眉心翠,鏡里波生鬢角秋。 -- 出自清·蔣春霖·鷓鴣天·楊柳東塘細水流
- 煙橫北渚芰荷晚,木落南山鴻雁秋。 -- 出自金·馬定國·登歷下亭有感
- 只因未有良媒在,直到如今萬萬秋。 -- 出自宋·施宜生·句
- 休到崑崙山上游,中原王氣不勝秋。 -- 出自近代·吳佩孚·游綏定鳳凰山
- 何事區區守一丘,春花過了月明秋。 -- 出自元·邊元鼎·村舍
- 博陸脊梁扶日月,中郎名筆法春秋。 -- 出自宋·艾可翁·書羅公碑陰
- 圖傳笠澤三分畫,夢繞黃淤十里秋。 -- 出自宋·艾性夫·次吳壽翁溪園韶寄題
- 黃蘆白雁小汀洲,奎藻香羅一片秋。 -- 出自宋·艾性夫·宣和御筆二扇面
- 博陸脊梁浮日月,中郎銘筆法春秋。 -- 出自宋·艾性夫·過長林書羅文恭公碑陰
- 拔地連云百尺樓,長風斷雁十分秋。 -- 出自宋·艾性夫·上藍寺吸江樓
- 細看不似吾儒業,一片書田或有秋。 -- 出自宋·艾性夫·示子良異
- 訴得冤伸意始休,敝帷埋骨幾經秋。 -- 出自宋·艾性夫·義馬冢
- 黃菊自隨陶令節,白云那管漢時秋。 -- 出自宋·艾性夫·郡樓九日
- 我來摩挲考歲月,僂指落落三百秋。 -- 出自宋·艾性夫·天下第二鐘歌
- 靈均死去無人問,閒卻滄江一片秋。 -- 出自宋·艾性夫·木芙蓉
- 白云在望頻回首,珍重歸期記麥秋。 -- 出自宋·艾性夫·送環洲先羅憲卿
- 情親各出三年字,身老猶憐一日秋。 -- 出自清·杜濬·十月十日蔡鉉升載酒飲我于病榻,練江、南枝
- 家亡國破此身留,客館春寒卻似秋。 -- 出自·陳寅恪·殘春
- 影底河山頻換世,愁中節物易驚秋。 -- 出自·陳寅恪·戊辰中秋夕渤海舟中作
- 三伏炎蒸一雨收,應驅少昊早行秋。 -- 出自·馬一浮·雨后
- 莫放陰云遮洞府,最宜明月掛高秋。 -- 出自宋·孔武仲·瀑布六首
- 萬里長江一葉舟,客心蕭索已驚秋。 -- 出自宋·孔武仲·江上
- 沙河洗湔血痕盡,瑩若一水橫清秋。 -- 出自宋·孔武仲·賦張蕓叟番刀
- 吳王宮殿西山頭,蕭蕭爽氣長如秋。 -- 出自宋·孔武仲·武昌縣西山寺
- 一天星明歸如畫,萬樹杉篁吟戛秋。 -- 出自宋·孔武仲·夜歸口占示同行者
- 蕓編校罷得嬉游,池館雖春爽似秋。 -- 出自宋·孔武仲·次無咎凝祥春游三首
- 路多綠竹遮欄雨,池有殘荷掩映秋。 -- 出自宋·孔武仲·九日廿二日西館雨中作
- 葉密風多能庇暑,云開山出更宜秋。 -- 出自宋·孔武仲·縣圃有小城環之北面有邱阜聳出喬木蔽其上蓋
- 故壘無人空向久,高堂問話凜生秋。 -- 出自宋·孔武仲·清涼寺
- 倚欄卻認登浮玉,平看滄溟萬里秋。 -- 出自宋·孔武仲·慧日寺
- 鸕鶿群棲竹葉暗,蜻蜓特立荷花秋。 -- 出自明·沈周·經尚湖望虞山
- 苦無新菊安排醉,漫有清詩剪刻秋。 -- 出自明·沈周·九日無菊
- 天連湘漢水悠悠,水色微茫接素秋。 -- 出自明·沈周·楚江秋晚二首題陳味芝所藏燕龍圖畫卷(成化
- 雙墳寂寂青峰雨,一夢悠悠素草秋。 -- 出自明·羅洪先·挽羅汝奎兄弟
- 畫角鼓聲催急雨,陽關笛曲送深秋。 -- 出自明·方以智·三疊泉
- 人世炎威苦未休,此間蕭爽已如秋。 -- 出自近代·郁華·乙亥中伏逭暑牯嶺
- 濕云侵岫晴疑雨,深谷藏風夏已秋。 -- 出自清·崔國因·游黃山宿獅子林作
- 平原一望渺無際,獵騎四踏黃云秋。 -- 出自明·程敏政·題戎馬出獵圖
- 已經七十付東流,遙計余生尚幾秋。 -- 出自當代·啟功·心臟病發,住進北大醫院,口占四首:
- 江風五月尚颼颼,疑是生寒應麥秋。 -- 出自清·李漁·夏寒不雨為楚人憂歲
- 蕭蕭木葉下江頭,猿嘯天高萬里秋。 -- 出自近代·寧調元·秋興,再疊前韻
- 鸞囚鳳鎖楚江頭,一葉梧桐驚早秋。 -- 出自近代·寧調元·秋興,三疊前韻
- 天氣漸涼風打頭,囚中經夏又經秋。 -- 出自近代·寧調元·秋興,四疊前韻
- 陸機感逝當年賦,宋玉悲來何處秋? -- 出自近代·寧調元·唐守楩蹈江死,以此哭之
- 見說降幡出石頭,已傷離亂更傷秋。 -- 出自近代·寧調元·秋興,用草堂韻
- 花露沾衣濃似雨,潭風著面冷如秋。 -- 出自明·袁中道·得勝門凈業寺看水同黃慎軒兄弟
- 楓葉蕭蕭山月下,戍樓殘火幾家秋。 -- 出自明·王恭·海城秋晚
- 渭水寒流秦塞晚,灞陵殘雨漢原秋。 -- 出自明·王恭·送友人流西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