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在第14個字的詩句
秋在第一十四個字的詩句
- 君家西湖我震澤,往經冬夏來春秋。 -- 出自明·李流芳·六浮閣歌題所畫六浮閣歌圖(有序)
- 縱有先輩嘗炎涼,諒無后人續春秋。 -- 出自近代·汪精衛·自嘲
- 雪滿完山高士畢,鶴歸華表古城秋。 -- 出自·聶紺弩·挽畢高士
- 年老聊依年少游,月圓庭上似中秋。 -- 出自宋·陳藻·六月望夜紀飲
- 一帶空村無潤屋,聊因社肉作中秋。 -- 出自宋·陳藻·中秋
- 正好儒林擬緌紼,憑欄無苦預悲秋。 -- 出自宋·張詠·館中新蟬
- 不然何得膚如紅玉初碾成,眼似秋波雙臉橫。 -- 出自宋·張詠·筵上贈小英
- 夜來閑看澄明性,天上無云月正秋。 -- 出自宋·釋智圓·湖西雜感詩
- 深夜定回華頂月,經年書斷海門秋。 -- 出自宋·釋智圓·寄天臺守能上人
- 披圖盡日身難到,杳杳煙波茂苑秋。 -- 出自宋·釋智圓·寄題虎丘山
- 定回幽室苔痕老,講徹閑庭樹影秋。 -- 出自宋·釋智圓·贈辯才大師
- 紫府青田任性游,一聲清唳萬山秋。 -- 出自宋·釋智圓·戲題四絕句其一·鶴自矜
- 古屋苔荒疾乍瘳,前村林木覺先秋。 -- 出自宋·釋智圓·自遣三首
- 放汝孤猿任自由,萬山云樹正含秋。 -- 出自宋·釋智圓·放猿
- 鶴伴鳴琴公事晚,烏驚調角戍城秋。 -- 出自宋·劉筠·句
- 極目關河高倚漢,順風鵰鶚遠凌秋。 -- 出自宋·劉筠·句
- 賈傅感傷論表餌,董生推本對春秋。 -- 出自宋·宋庠·讀史二首
- 潄石洛波鳴佩曉,插云嵩色紺屏秋。 -- 出自宋·宋庠·和龍圖王學士經涂洛邑見寄
- 離歸莫問年華事,賦筆悲于宋玉秋。 -- 出自宋·宋庠·暮春感興
- 不須重畫滄浪境,一片江天小樣秋。 -- 出自宋·宋庠·碧蘆堂
- 借問騷人才幾許,莫因鶗鴃枉悲秋。 -- 出自宋·宋庠·天禧詔罷寄王貫之
- 枉是胸中無塊壘,可能皮里有陽秋。 -- 出自宋·宋庠·休日
- 嵇阮生平憶共游,此君高節最凌秋。 -- 出自宋·宋庠·詠竹
- 更慚晨坐鴻樞府,容鬢先于省樹秋。 -- 出自宋·宋庠·晨謁感懷
- 醉吟曾共倚江樓,秾艷清香萬柄秋。 -- 出自宋·余靖·感舊
- 山神鞭起龍行雨,散作炎州六月秋。 -- 出自宋·余靖·寒山
- 深恩未報云天施,弱質易驚蒲柳秋。 -- 出自宋·余靖·和王子元同歸曲江有感
- 莫辭樽俎金船夜,曾駐旌旗玉帳秋。 -- 出自宋·陶弼·三山亭
- 三尺吳縑暗塵土,凜然蒼鶻欲橫秋。 -- 出自宋·袁陟·題劉仁瞻畫像
- 日暮江空魂欲斷,更題九辯說悲秋。 -- 出自宋·項安世·和宋師出示所送李大著詩
- 圣宋卜年周十倍,須公同住八千秋。 -- 出自宋·項安世·楊侍郎
- 櫜矢戢戈歌四夏,帶牛佩犢免防秋。 -- 出自宋·項安世·次劉子野送別韻
- 雄鳳已將凰共隱,靈椿仍與桂同秋。 -- 出自宋·項安世·寒食哭承甫兄暮
- 虛舟不記坎和流,槁木何心春共秋。 -- 出自宋·項安世·和鄧子及見賀韻
- 野闊江深那向楚,霜深露冷更逢秋。 -- 出自宋·項安世·十六夜州宅觀月
- 山西日薄老無瘴,海外風來早見秋。 -- 出自宋·項安世·寄高象州
- 遵渚夷猶蕩佳月,倚天突兀對高秋。 -- 出自宋·項安世·又次韻吳少保游雄楚樓及渚宮
- 商略重闈何許壽,八千才是一春秋。 -- 出自宋·項安世·又代庠孫
- 生憎詞客并詩客,只解悲秋不愛秋。 -- 出自宋·項安世·愛秋
- 鎖定玉樓云不卷,兩街燈火作中秋。 -- 出自宋·項安世·中秋無月
- 不是南風解留客,世間無此好中秋。 -- 出自宋·項安世·中秋阻風二首
- 云氣守閭圍溽暑,水風排闥薦涼秋。 -- 出自宋·項安世·暑雨
- 此樂世間誰共賞,淮西使者正防秋。 -- 出自宋·項安世·田間觀雨憶葉正則舊話
- 誰把杭州曲子謳,荷花十里桂三秋。 -- 出自宋·謝驛·杭州
- 錦樹連云爛不收,山河風景一番秋。 -- 出自宋·潘大臨·題陳德秀畫四季枕屏圖五首
- 帝子胸中有江漢,故能風露筆端秋。 -- 出自宋·潘大臨·題趙承遠所藏大年畫平遠二首
- 將軍心眼到滄洲,木脫波生一夜秋。 -- 出自宋·潘大臨·題趙承遠所藏大年畫平遠二首
- 翰墨精神全魏漢,文章波瀾似春秋。 -- 出自宋·潘大臨·江夏別魯直送之宜州
- 一枝數粒同過夏,萬壑千巖相映秋。 -- 出自宋·王铚·早秋寄昔慧老且吊慈受老師之亡
- 天回涼色偏宜月,地近潮聲先帶秋。 -- 出自宋·王铚·送嘉魚周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