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在第14個字的詩句
秋在第一十四個字的詩句
- 風雨喜無臨九日,江山幸有答三秋。 -- 出自宋·吳潛·登延慶佛閣用出郊韻三首
- 鷃鳩豈較物和我,蟪蛄何知春與秋。 -- 出自宋·吳潛·出郊用劭農韻三首
- 樂事尚堪蔡麥候,豐年已兆黍禾秋。 -- 出自宋·吳潛·水云鄉和制機劉自昭韻三首
- 要知坐臥并行住,只在春冬與夏秋。 -- 出自宋·吳潛·再用出郊韻似延慶老三首
- 良夜最佳惟午夜,今秋偏好是中秋。 -- 出自宋·吳潛·聞同官會碧沚用出郊韻三首
- 臺榭裝成多樣景,水云占卻幾分秋。 -- 出自宋·吳潛·四用出郊韻三首
- 向前七袠無多歲,更后三朝即半秋。 -- 出自宋·吳潛·五用出郊韻三首
- 西風何處雞豚社,東里此時魚蟹秋。 -- 出自宋·吳潛·三用出郊韻三首
- 桑榆晚景能多日,桂菊他鄉又一秋。 -- 出自宋·吳潛·再用出郊韻三首
- 吳波亭下擊扁舟,輕雨輕煙又麥秋。 -- 出自宋·吳潛·吳波亭二首
- 鳳闕天連便望日,蛟門海晏不驚秋。 -- 出自宋·吳潛·登鎮海樓
- 吳札故邱,春申舊國,西風吹換清秋。 -- 出自宋·史雋之·望海潮·危岑孤秀
- 莫被清光虛度了,此生更有幾中秋。 -- 出自宋·王柏·和易巖木犀韻
- 昨宵試向江頭望,明月蘆花別是秋。 -- 出自宋·江萬里·嘲元宰相
- 吳天旌旆墮冥漠,至今古木涵清秋。 -- 出自宋·周弼·靈巖上方
- 浪拍金鰲,春浮鐵甕,氣清天朗如秋。 -- 出自宋·李曾伯·滿庭芳·浪拍金鰲
- 老態龍鐘雪滿頭,黃花招我對清秋。 -- 出自宋·李曾伯·自和
- 火云赫赫汗衣流,人望公來望有秋。 -- 出自宋·李曾伯·送焦吏部造朝二首
- 月明故國存千祀,木落空山又一秋。 -- 出自宋·李曾伯·登定王臺
- 一倡朱弦補騷雅,片言華袞續春秋。 -- 出自宋·李曾伯·和吳叔永見寄韻
- 帝遣星軺入桂州,雨余涼嫩一天秋。 -- 出自宋·李曾伯·宴廣西豐憲樂語口號
- 高亭俯瞰蓼蘋洲,人老香山月自秋。 -- 出自宋·李曾伯·和疏軒琵琶亭韻
- 不俟駕行何憚暑,適逢圭觀恰當秋。 -- 出自宋·李曾伯·餞章漕樂語口號
- 筑惟甲戌繼費誓,城沂亦倣書春秋。 -- 出自宋·李曾伯·湘南樓落成和林書記韻
- 自擁琱旗運閫籌,星霜四歷玉關秋。 -- 出自宋·李曾伯·代餞蜀閫赴召樂語口號
- 歷歷雄圖史南北,紛紛遺恨晉春秋。 -- 出自宋·李曾伯·登河山萬里樓
- 二十年前典此州,經行中又幾春秋。 -- 出自宋·李曾伯·丁已閏月六日登岳陽樓
- 新歲五更三節序,老夫六十二春秋。 -- 出自宋·李曾伯·己未元日寄子
- 偶因萸菊到城頭,手攬瀟湘一片秋。 -- 出自宋·李曾伯·九日登壽沙城樓
- 歸來百來付休休,又向空山斷送秋。 -- 出自宋·李曾伯·送八窗叔歸
- 安劉事固異危劉,相去英雄二百秋。 -- 出自宋·李曾伯·題孔明白帝二祠
- 壯游幾度上南樓,今度重來二十秋。 -- 出自宋·李曾伯·過鄂渚登南樓
- 天上凄涼兩魂夢,人間閱歷幾春秋。 -- 出自宋·李曾伯·甲午七夕在京和朱子木韻
- 碧海沉沉桂殿幽,滿天風露四時秋。 -- 出自宋·趙崇嶓·廣寒宮
- 列子御風旬五日,莊周稱壽八千秋。 -- 出自宋·趙汝騰·和徐徑坂衡陽使君韻題漁莊煙雨
- 度上眼明梅破臘,霜余珍重菊經秋。 -- 出自宋·趙孟堅·客中
- 護日晴云收午暑,颯長風、振葉生秋思。 -- 出自宋·李昴英·賀新郎·繡谷流明幟
- 近國好山半煙雨,參天喬木幾春秋。 -- 出自宋·李昴英·北山證果寺
- 懷綬故鄉需上日,移舟別浦趁中秋。 -- 出自宋·李昴英·送恩平潛使君還里二首
- 蓬矢重逢三八日,椿齡再祝一千秋。 -- 出自宋·潘牥·壽士人
- 南鎮門前秦望曉,西興浦口浙江秋。 -- 出自宋·施樞·西興寄呈東畎先生
- 風來不覺窗聲戰,分卻覊懷一半秋。 -- 出自宋·施樞·客中雨思
- 素練飛來袞雪毬,滿懷風露不勝秋。 -- 出自宋·施樞·飛玉亭
- 無人細說吟邊事,獨有黃花共晚秋。 -- 出自宋·施樞·小樓獨坐用菊潭壁間韻
- 路繞青山山繞澗,殘蟬夕照澹於秋。 -- 出自宋·王同祖·郊行
- 數點鴉歸江浦晚,一聲雁過塞垣秋。 -- 出自宋·王同祖·晚登層樓
- 晚趁涼飔上小樓,忽看梧葉始驚秋。 -- 出自宋·王同祖·初秋
- 白云滿榻呼不起,倒閉日倚伏酣秋空。 -- 出自宋·鄧有功·賀劉掞赴召史館校勘
- 臨流一望舒眵目,數疊青巒萬畝秋。 -- 出自宋·衛宗武·喜晴
- 皓首今為七十老,黃花更有幾番秋。 -- 出自宋·衛宗武·七十生朝制坡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