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在第14個字的詩句
秋在第一十四個字的詩句
- 月里青山淡如畫,露中黃葉颯然秋。 -- 出自唐·吳融·秋夕樓居
- 飲啄蓬山最上頭,和煙飛下禁城秋。 -- 出自唐·滕潛·雜曲歌辭·鳳歸云
- 六龍觀稼奉宸游,齊賀豐年蘆麥秋。 -- 出自宋·王珪·宮詞
- 西成喜有登年修,況此新晴見黍秋。 -- 出自宋·王珪·依韻和元參政喜雨四首
- 柄國老臣無異術,但將嘉應續陽秋。 -- 出自宋·王珪·依韻和元參政喜雨四首
- 年年睿澤沾群物,愧未酬恩鬢已秋。 -- 出自宋·王珪·依韻和元參政喜雨四首
- 邊粟定儲三百萬,皋蘭何必豫防秋。 -- 出自宋·王珪·依韻和元參政喜雨四首
- 紅日不知華省暮,扁舟如下洞庭秋。 -- 出自宋·王珪·留題吳促庶省副北軒畫壁兼呈楊樂道陳院龍圖
- 六月炎風方病暑,五湖煙景已迎秋。 -- 出自宋·王珪·留題吳促庶省副北軒畫壁兼呈楊樂道陳院龍圖
- 鄭簾宿鳥驚初旭,隔浦疏林似舊秋。 -- 出自宋·王珪·留題吳促庶省副北軒畫壁兼呈楊樂道陳院龍圖
- 枕上月華清到曉,簟間風意冷如秋。 -- 出自宋·王珪·夏夜宿江亭有懷
- 黃葉半林霜送曉,悲笳一曲風橫秋。 -- 出自宋·王珪·夜意
- 壺觴既卜仙人夜,歌舞宜停織女秋。 -- 出自唐·韋元旦·夜宴安樂公主宅
- 前池錦石蓮花艷,后嶺香爐桂蕊秋。 -- 出自唐·李適適·侍宴安樂公主莊應制
- 其貌古,其心幽,浩歌一曲兮林壑秋。 -- 出自唐·張楚金·逸人歌贈李山人
- 朝霞映日同歸處,暝柳搖風欲別秋。 -- 出自唐·李嘉祐·游徐城河忽見清淮,因寄趙八
- 山臨睥睨恒多雨,地接瀟湘畏及秋。 -- 出自唐·李嘉祐·暮春宜陽郡齋愁坐,忽枉劉七侍御新詩,因以
- 吳越征徭非舊日,秣陵凋弊不宜秋。 -- 出自唐·李嘉祐·早秋京口旅泊,章侍御寄書相問,因以贈之,
- 想到滑臺桑葉落,黃河東注荻花秋。 -- 出自唐·李嘉祐·送馬將軍奏事畢歸滑州使幕
- 孤云獨鳥川光暮,萬井千山海色秋。 -- 出自唐·李嘉祐·同皇甫冉登重玄閣
- 寂寞荒墳近漁浦,野松孤月即千秋。 -- 出自唐·李嘉祐·傷歙州陳二使君
- 莫道君恩長不休,婕妤團扇苦悲秋。 -- 出自唐·李嘉祐·古興
- 后王不敢論珪組,土偶人前枳樹秋。 -- 出自唐·竇常·商山祠堂即事
- 自從身屬富人侯,蟬噪槐花已四秋。 -- 出自唐·竇鞏·奉使薊門
- 趙女乘春上畫樓,一聲歌發滿城秋。 -- 出自唐·王表·成德樂
- 云外軒窗切斗牛,翛然三伏亦生秋。 -- 出自宋·元絳·題溪口廣慈寺
- 石磴高軒榜靜游,度年紅葉少驚秋。 -- 出自宋·程師孟·靜游亭
- 金谷園中荒映月,石頭城下碧連秋。 -- 出自宋·俞紫芝·詠草
- 老火燒空未擬收,忽驚快雨破新秋。 -- 出自宋·鄭獬·舟行次南都遇雨
- 葵扇桃笙聊卻暑,蘋花楓葉已知秋。 -- 出自宋·鄭獬·槜李亭
- 掃開長安塵土窟,寫出江南煙水秋。 -- 出自宋·鄭獬·省中畫屏蘆雁
- 行色未拋京洛地,先聲已壓洞庭秋。 -- 出自宋·鄭獬·送宋屯田之湖南轉運判官
- 夜涼明月都如水,雨后清風卻似秋。 -- 出自宋·鄭獬·夏夜淮上寄隨子直
- 殘月畫樓雙闕曉,涼風綠樹萬家秋。 -- 出自宋·鄭獬·早朝馬上口占
- 繞郭白云衡岳近,滿帆明月洞庭秋。 -- 出自宋·鄭獬·送吳中復鎮長沙
- 世間唯我交夫子,憂喜同懷二十秋。 -- 出自宋·強至·呈陸革進士
- 讀書曾寄此軒頭,官路歸來十二秋。 -- 出自宋·強至·再寄元真宮讀書
- 山川表里無遺照,天地尋常可是秋。 -- 出自宋·強至·依韻奉和司徒侍中戊申西洛中秋對月
- 野農不省天時晚,猶禱閒神望有秋。 -- 出自宋·強至·苦旱二首
- 莫畏流光催白頭,且欣圓魄半清秋。 -- 出自宋·強至·依韻奉和司徒侍中壬子中秋對月
- 絕塵貌與煙霞古,疊石心存岱華秋。 -- 出自宋·強至·贈承天月長老
- 千山月午乾坤晝,一壑泉鳴風雨秋。 -- 出自宋·王安國·游廬山宿棲賢寺
- 黃金零落大刀頭,玉筯歸期劃到秋。 -- 出自宋·王仲甫·留京師思歸
- 匠石旁觀傷手斫,尚應皮裹有陽秋。 -- 出自宋·范祖禹·原明官間以余兼職良苦作詩見勞次韻二首·右
- 何時放出樊籠去,定似飛鴻上九秋。 -- 出自宋·范祖禹·原明官閒以余兼職良苦作詩見勞次韻二首·右
- 暮年烈士心方壯,雙鶻搏風向九秋。 -- 出自宋·范祖禹·和五十四翁登恩第后贈楊君章
- 諸天辦供林谷曉,一寺鳴鐘江海秋。 -- 出自宋·吳則禮·次周開祖游鶴林韻
- 殊方日落青山暮,舊國云深碧樹秋。 -- 出自宋·吳則禮·寄魏道輔
- 飽知渭北黃花酒,不似淮南白雁秋。 -- 出自宋·吳則禮·寄相之并示坰
- 徑呼管城辦能事,和茳貼貼仍晚秋。 -- 出自宋·吳則禮·題鐘隱簡寂觀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