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在第14個字的詩句
秋在第一十四個字的詩句
- 收拾遺文浩無涘,東南一部小陽秋。 -- 出自清·龔自珍·已亥雜詩 111
- 志乘英靈瑣屑求,豈其落筆定陽秋。 -- 出自清·龔自珍·已亥雜詩 174
- 鳴蛙雨細生梅潤,揚燕風高報麥秋。 -- 出自宋·賀鑄·送畢平仲西上
- 季真待得東還日,初見紅蕖十畝秋。 -- 出自宋·賀鑄·題永城縣園水亭
- 苦荷老盡池臺晚,鴻雁來多云漢秋。 -- 出自宋·賀鑄·寄周文清
- 一點風帆若為望,海門平闊鷺濤秋。 -- 出自宋·林逋·即席送江夏茂才
- 早是出門長帶月,可堪分袂又經秋。 -- 出自唐·馮延巳·浣溪沙
- 一尊風月身無事,千里耕桑歲有秋。 -- 出自宋·曾鞏·凝香齋
- 桑問舉箔蠶初繭,隴上揮鐮麥已秋。 -- 出自宋·曾鞏·喜雨
- 汴水溶深帶雨流,黃花艷艷亦迎秋。 -- 出自宋·曾鞏·過零壁張氏園三首
- 清談汝水孤猿夜,爽氣麻源一葉秋。 -- 出自宋·曾鞏·寄題饒君茂才葆光庵
- 翠幕管弦三市晚,畫堂煙雨五峰秋。 -- 出自宋·曾鞏·送撫州錢郎中
- 蒹葭月里村村杵,蟋蟀霜中處處秋。 -- 出自明·王微·舟次江滸
- 仙凡路阻兩難留,煙樹人間一片秋。 -- 出自唐·司空圖·攜仙箓九首
- 平湖漠漠芰荷稠,水國芳春不勝秋。 -- 出自宋·司馬光·龍女祠后塘自生荷花數權與史誠之更相酬和
- 平昔低頭避桃李,英華今發歲云秋。 -- 出自宋·司馬光·和秉國芙蓉五章
- 堆案煩文猶倦暑,滿軒新意勿驚秋。 -- 出自宋·司馬光·依韻和促庶省壁畫山水
- 白云滿眼望不見,可惜宜陽一片秋。 -- 出自宋·司馬光·壽安雜詩十首·游神林谷寄邵堯夫
- 千載空祠云海頭,夫差亡國已千秋。 -- 出自唐·徐凝·題伍員廟
- 花到薔薇明艷絕,燕支顆破麥風秋。 -- 出自唐·徐凝·玩花五首
- 今到白家詩句出,無人不詠洛陽秋。 -- 出自唐·徐凝·和秋游洛陽
- 春色明年亦如此,昨日悲秋今憶秋。 -- 出自明·湯顯祖·送安卿
- 酒力有神工駐景,丹房無藥可燒秋。 -- 出自元·元好問·浣溪沙
- 香云已失金鈿翠,小景猶殘畫扇秋。 -- 出自元·元好問·鷓鴣天 薄命妾辭三首
- 疏星澹月魚龍夜,老木清霜鴻雁秋。 -- 出自元·元好問·橫波亭
- 約略睡痕妝鏡晚,留連香韻瑣窗秋。 -- 出自元·元好問·攤破浣溪沙 代贈仲經所親
- 疏星淡月魚龍夜,老木清霜鴻雁秋。 -- 出自元·元好問·橫波亭為青口帥賦
- 弓刀十驛岳蓮州,渭水秦山得意秋。 -- 出自元·元好問·送樊順之
- 銀燭樹前長似晝,露桃花里不知秋。 -- 出自唐·韋莊·憶昔
- 銀燭樹前長似晝,露桃華里不知秋。 -- 出自唐·韋莊·憶昔
- 明妃去日花應笑,蔡琰歸時鬢已秋。 -- 出自唐·韋莊·綏州作
- 長安十二槐花陌,曾負秋風多少秋。 -- 出自唐·韋莊·驚秋
- 卻到樊川訪舊游,夕陽衰草杜陵秋。 -- 出自唐·韋莊·過樊川舊居(時在華州駕前奉使入蜀作)
- 不惟人間惜此月,天亦有意于中秋。 -- 出自宋·蘇舜欽·中秋夜吳江亭上對月,懷前宰張子野及寄君
- 西埏里接韭溪流,一簣瓶山古木秋。 -- 出自清·朱彝尊·鴛鴦湖棹歌 之五
- 仙舟停棹架巖頭,黃鶴歸天今幾秋。 -- 出自宋·白玉蟾·九曲櫂歌十首
- 鼓樓巖下一聲笛,驚落梧桐飛起秋。 -- 出自宋·白玉蟾·九曲櫂歌十首
- 江國凄涼人自悉,香山一去三百秋。 -- 出自宋·白玉蟾·琵琶行
- 聞道先生歸去日,千岸萬壑正中秋。 -- 出自宋·白玉蟾·挽知宮王月谷三章
- 感今慨昔令人愁,乃知宋玉非悲秋。 -- 出自宋·白玉蟾·悲秋辭
- 方瀛山上風颼颼,五月六月常如秋。 -- 出自宋·白玉蟾·端午述懷
- 忽朝擊水三千里,九萬扶搖吳葉秋。 -- 出自宋·白玉蟾·觀魚歌
- 泊舟鳧渚鷗汀晚,夜入蘭宮桂殿秋。 -- 出自宋·白玉蟾·捲雪樓
- 盡洗塵緣知熟路,瑤池花木未應秋。 -- 出自宋·白玉蟾·羅浮歌朝斗回作
- 琴彈十二欄桿月,酒洗三千世界秋。 -- 出自宋·白玉蟾·草亭偶書
- 峽口青門束碧流,天生雙劍割清秋。 -- 出自宋·白玉蟾·初至肇慶府硯巖
- 擬占朝班最上頭,宦情冷似一天秋。 -- 出自宋·白玉蟾·復盧良菴韻
- 又非林下感蟏蛸,更匪胡笳叫晚秋。 -- 出自宋·白玉蟾·聽趙琴士鳴弦
- 玉燕不飛明月夜,石種一振曉霜秋。 -- 出自宋·白玉蟾·燕巖游罷與巖主話別
- 弄璋弄瓦遂箕裘,雙鳳飛鳴椿樹秋。 -- 出自宋·白玉蟾·贈周龐齋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