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在第14個字的詩句
祥在第一十四個字的詩句
- 老退尚馀憂國念,朝來云物果災(zāi)祥。 -- 出自宋·劉克莊·冬至二首
- 市朝共嘆鳳高翥,世俗或疑麟不祥。 -- 出自宋·劉克莊·挽陳師復寺丞二首
- 疇昔論交四十霜,知公出處我尤祥。 -- 出自宋·劉克莊·挽林武博二首
- 表阡鶴許儂歸老,飲硯虹為汝發(fā)祥。 -- 出自宋·劉克莊·題達卿侄別墅
- 四月池邊見拒霜,園丁驚問此何祥。 -- 出自宋·劉克莊·小圃有雙蓮夏芙蓉之喜文字祥也各賦一詩為宗
- 蒲輪定以何時發(fā),耄瞎難占紫氣祥。 -- 出自宋·劉克莊·徐仲晦以尚書郎召
- 山林放去全渠性,町疃歸來獲此祥。 -- 出自宋·劉克莊·居厚弟詩將活鹿壽余次韻一首
- 臨岐不待殷勤祝,涵養(yǎng)功深講貫祥。 -- 出自宋·劉克莊·送赴省諸友·卓怡丈
- 聞道金鑾行豹直,炬蓮先已兆嘉祥。 -- 出自宋·周必大·次韻紅白蓮間生
- 祗系人主所否臧,當年記注此特祥。 -- 出自宋·周必大·進讀三朝寶訓終篇賜宴賜賚謝恩詩
- 節(jié)值登高真勝會,年逢大有是殊祥。 -- 出自宋·楊億·奉和御製重陽五七言詩
- 天地杳冥供寫像,江山回合助靈祥。 -- 出自宋·張舜民·真州儀真觀
- 暴興恃暴必亟亡,乘蛇古讖開其祥。 -- 出自宋·劉子翚·胡兒莫窺江
- 云氣共看淵躍{左蟲右戾},雨祥曾驗葉生蟲。 -- 出自宋·王之道·喜雨
- 中國圣明日重光,仁聲極沓動嘉祥。 -- 出自元·楊維楨·佛郎國進天馬歌
- 地與人文增氣象,天為王國產(chǎn)禎祥。 -- 出自明·徐渭·上督府公生日詩(并序)
- 白疑美玉無多潤,紫覺靈芝不是祥。 -- 出自唐·孫魴·又題牡丹上主人司空
- 流亡可飽骨可肉,縣官仁愛吏慈祥。 -- 出自宋·陳造·讀師文和郡侯喜雨詩次其韻
- 夢松蓋有三公兆,蒼檜鼎峙寧非祥。 -- 出自宋·李廌·鼎足檜
- 電繞璇樞開上瑞,虹流華渚葉珍祥。 -- 出自宋·曹勛·癸已圣節(jié)二首
- 甘露醴泉不足瑞,但欲歲歲占農(nóng)祥。 -- 出自宋·仲并·代人上師垣生辰三首
- 感寓諸孫今列宿,詩鳴省戶為時祥。 -- 出自宋·王之望·次韻陳庭藻赴天申燕詩二首
- 君方往蹈功名機,何止別駕歌王祥。 -- 出自宋·樓鑰·送王仲矜?zhèn)y興元
- 西府風流載世長,玉龍鱗甲更儲祥。 -- 出自宋·廖行之·壽湖南汪倉十首
- 姓名將啟金甌黃,海沂暫此留王祥。 -- 出自宋·廖行之·壽邵陽唐倅二首
- 誰道劍池今已荒,有時光怪此何祥。 -- 出自宋·趙蕃·寶氣亭三首
- 論花固是花中杰,論人亦是人中祥。 -- 出自宋·汪莘·潘別駕寄牡丹歌次韻
- 抱日預占恭邸夢,飛龍曾報皖山祥。 -- 出自宋·真德秀·瑞慶節(jié)集英殿宴致語口號
- 德積千門后必昌,孫枝此日果儲祥。 -- 出自宋·卓田·賀人生孫
- 人言夏月雨甲子,赤地千里真旱祥。 -- 出自宋·岳珂·六月二日乙丑濫溪大雷雨
- 天若祚宋兮,當復來而為治世這祥。 -- 出自宋·王邁·春月白鶴吟寄魏鶴山
- 后日岳神逢誕節(jié),今朝昂宿出呈祥。 -- 出自宋·王邁·壽陳貢元
- 便把此花為贊祝,更將何物獻休祥。 -- 出自宋·吳潛·和史司直韻五首
- 陽明漸進陰濁散,輝光萬象熏佳祥。 -- 出自宋·衛(wèi)宗武·和友人新陽韻
- 錦裝玉軸垂高堂,標靈發(fā)異呈嘉祥。 -- 出自宋·姚勉·題鬼字軸
- 臨邛有客腰銅章,三年為吏先慈祥。 -- 出自宋·王炎·題清江常宰道院
- 國中有怪非蛇獸,不用賢能是不祥。 -- 出自唐·周曇·春秋戰(zhàn)國門再吟
- 頃刻花開奕葉光,花間奇字兆災(zāi)祥。 -- 出自宋·李濤·贈染花徐仲湘
- 苦海奔波,荊山勞役,欲救寶璧嘉祥。 -- 出自元·王處一·滿庭芳 述懷
- 五方清邪致,和氣盈盈,化成瑞靄祥煙。 -- 出自元·王處一·滿路花 贈三州五會善眾
- 殷勤舉杯一笑,要都收、百福與千祥。 -- 出自元·劉敏中·木蘭花慢 次韻答張直卿見寄
- 紅巾蟻附端郡王,擅殺德使董福祥。 -- 出自近代·樊增祥·后彩云曲
- 天襟多豫玩群芳,彼美幽姿首效祥。 -- 出自宋·宋庠·安福殿千葉雙頭并枝白牡丹歌
- 論筌自識忘筌意,失馬終為得馬祥。 -- 出自宋·宋庠·次韻和新命留臺吳侍郎自適之作
- 征人頰熱共占霜,忽報冬溫是雨祥。 -- 出自宋·項安世·蘭溪道中二首
- 日向繡床添永算,云縱書觀發(fā)嘉祥。 -- 出自宋·項安世·十七弟生日用其韻
- 莫遣沉陰增敵氣,且將盈尺作農(nóng)祥。 -- 出自宋·張嵲·登樓對雪二首
- 秦隋失道自速死,可是東海真不祥。 -- 出自宋·羅公升·燕城讀史
- 數(shù)窮于九歷紀常,群龍何預祲與祥。 -- 出自·馬一浮·九日登凌云峰歌
- 閒客何庸早起忙,高眠懶復問云祥。 -- 出自宋·方回·丁亥十一月初八日南至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