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在第13個字的詩句
祖在第一十三個字的詩句
- 杏花菖葉漸爛斑,率屬劭農入祖關。 -- 出自宋·厲文翁·杏花
- 瑯函帝賜三朝筆,貌座僧談二祖禪。 -- 出自宋·劉誥·題天章
- 公卿倡和遵皇運,嗣子傳家念祖饒。 -- 出自宋·呂祖謙·睢陽五老圖贊
- 師之一字見還難,直下應須透祖關。 -- 出自宋·釋德光·頌古十三首
- 嵯峨萬仞是曹山,氣岸雄雄坐祖關。 -- 出自宋·釋法泰·頌古四十四首
- 我有山童名古調,不育經,不禮祖。 -- 出自宋·釋谷泉·贈古調奴
- 雖然有數通呈了,留得高傳振祖風。 -- 出自宋·釋慧方·頌古三十八首
- 直拈起兔角佛杖,正舉著龜毛祖拂。 -- 出自宋·釋慧暉·偈頌三十首
- 磨鎮旗,撾鐵鼓,破口羊治閑佛祖。 -- 出自宋·釋慧遠·偈頌一百零二首
- 饑餐一缽和羅飯,此外無能振祖風。 -- 出自宋·釋亮·建康黃尚書主住清真曾以頌卻之
- 面皮捩轉無人識,有甚閑名上祖圖。 -- 出自宋·釋普濟·福州長溪樂山王居士遣兒惟惺投師薙發寫師頂
- 痛哉痛哉,以此見先師,深得師祖之旨矣。 -- 出自宋·釋如珙·天目和尚贊
- 楊岐只是會監寺,踢出驢兒振祖風。 -- 出自宋·釋如珙·送靈石齊物長老
- 不知幻業從何起,依舊令教振祖風。 -- 出自宋·釋善清·偈五首
- 拄杖子不仁以三世諸佛歷代祖師四圣六凡為芻狗。 -- 出自宋·釋紹曇·偈頌一百零四首
- 肩頭颺下潑柴擔,要汝來傳佛祖燈。 -- 出自宋·釋紹曇·偈頌十九首
- 鯨波不怕險如崖,遠涉要明西祖意。 -- 出自宋·釋紹曇·日本玄志禪人請語
- 一瓶一缽隨緣住,孰謂而今繼祖燈。 -- 出自宋·釋曇華·禪人寫真請贊十二首
- 根於心而能此心確然履踐,佛祖大解脫門誠不讓耳。 -- 出自宋·釋曇華·贊程宗古承務
- 三千里外深深意,鐵券誰將累祖翁。 -- 出自宋·釋曇華·送珣禪還鄉
- 亭亭相對兩蒼松,不覺當門觸祖翁。 -- 出自宋·釋文禮·贊應庵華
- 人人有一坐具地,占斷猶來自祖翁。 -- 出自宋·釋心月·偈頌一百五十首
- 祖龍。 -- 出自宋·釋行?!ぬ祗酶ば?/a>
- 有疑不決直須爭,強指磚磨馬祖前。 -- 出自宋·釋印肅·頌證道歌·證道歌
- 根根塵塵兮元自現成,佛佛祖祖兮何勞施設。 -- 出自宋·釋正覺·禪人并化主寫真求贊
- 岐分絲染太嘮嘮,果綴花聯敗祖曹。 -- 出自宋·釋正覺·頌古一百則
- 南陽父子兮卻似知有,西竺佛祖兮無如奈何。 -- 出自宋·釋正覺·頌古一百則
- 說妙談玄兮遲鈍口觜,呵佛罵祖兮誑嚇閭閻。 -- 出自宋·釋正覺·禪人寫真求贊
- 良田一片望無涯,曠古相傳佛祖家。 -- 出自宋·釋正覺·良禪人干田求頌
- 法堂劃草墮僧數,舂屋傳衣聯祖華。 -- 出自宋·釋正覺·普淵行者請頌
- 是須恁麼承當去,鼻孔累垂識祖師。 -- 出自宋·釋正覺·圓禪者求頌
- 剩地揚下墜腰石,笑捧衣盂繼祖風。 -- 出自宋·釋智愚·示惠靈為僧
- 盧公付了亦何憑,坐倚休將繼祖燈。 -- 出自宋·釋重顯·頌一百則
- 三千里外生靈望,獨倚寒藤振祖風。 -- 出自宋·釋重顯·送僧
- 算來免得生遙恨,不在詩情在祖師。 -- 出自宋·釋重顯·寄池陽曾學士
- 家貧路富鼻遼天,各立門風辱祖先。 -- 出自宋·釋子益·謝東禪月湖以諸祖偈頌見示
- 追思五十年前會,已識河東父祖風。 -- 出自宋·蘇頌·司空平章軍國事贈太師開國正獻呂公挽辭五首
- 都門簫鼓動哀音,丹旐西歸詔祖臨。 -- 出自宋·蘇頌·中書令程文簡挽辭三首
- 文章已復光儒館,風節應須繼祖門。 -- 出自宋·蘇頌·送王彥祖學士守毗陵
- 儻含毫而不斷兮,將羞余之鼻祖。 -- 出自宋·孫因·越問·篇引
- 白帝夔州萬古城,全蜀東門下祖控。 -- 出自宋·王從道·夔州歌簡晁子西
- 義方垂教慚倥侗,青氈欲使揚祖風。 -- 出自宋·衛涇·上親庭壽
- 鳳城久矣飲韓公,華胄重來振祖風。 -- 出自宋·許應龍·贈韓粹
- 地形連斗閣連云,松籟曾經佛祖聞。 -- 出自宋·薛嵎·松風閣
- 秋毫莫大泰山小,殤子上壽彭祖夭。 -- 出自宋·楊簡·偶書
- 把茅便可傳宗旨,一缽由來是祖風。 -- 出自宋·袁說友·堅老住廣福
- 于皇我后,只戒專精,假于有廟,祖考是承。 -- 出自宋·真宗·高宗郊祀前廟朝享太廟三十首
- 分明艮岳通玄圃,想像方壺接祖洲。 -- 出自明·顧德輝·題宋徽宗仙山樓觀圖
- 南閩不廢祥興朔,西蜀仍聞藝祖孫。 -- 出自明·黃佐·厓山懷古
- 卻憶少年從義日,聞雞不眠追祖逖。 -- 出自明·劉炳·寄徐宗周兼柬楊煥文阮宗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