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在第9個字的詩句
真在第九個字的詩句
- 貪養(yǎng)胎仙寧著假,真真。 -- 出自元·馬鈺·定風(fēng)波 繼重陽韻
- 庵名金玉,堂建號全真。 -- 出自元·馬鈺·滿庭芳 黃縣金玉庵
- 斗沒纖塵,斗進(jìn)長生真火。 -- 出自元·馬鈺·斗修行 本名斗百花犯正宮
- 人能如斯向道,可搜真、搜妙搜玄。 -- 出自元·馬鈺·滿庭芳 寄段錄事孫助教道友等
- 功成不敢掛茅*,全真堂里垂方便。 -- 出自元·馬鈺·踏云行 全真堂竹簾
- 物外高僧,澄澄湛湛真禪剎。 -- 出自元·馬鈺·萬年春 贈興國寺修塔僧
- 三千密要,陰功八百,真誠煉行無差。 -- 出自元·譚處端·望海潮·堪嗟浮世
- 社內(nèi)人家三十戶,崇真修道壓? -- 出自元·丘處機(jī)·報師恩 虢縣渭南*里
- 會好事者為王氏寫真,末章及采云蕭史臺空,洞天誰是驂鸞伴。 -- 出自元·白樸·水龍吟 么前三字用仄者,見田不伐*嘔集,
- 四海遍天涯,都是全真枝葉。 -- 出自元·尹志平·無夢令·閑把心香暗*
- 共慶吾門祖師佑,眾真喜,萬人歡。 -- 出自元·尹志平·江城子 西山之通仙觀,卜以重陽作醮。前數(shù)
- 北人見颶風(fēng),掀簸嗟真差。 -- 出自宋·陳普·古田女
- 一塵起,大地收,儱侗真如。 -- 出自宋·釋守凈·偈二十七首
- 心清無外事,靜極是真源。 -- 出自宋·釋斯植·道宮
- 赤肉團(tuán)上,有一無位真人。 -- 出自宋·釋惟一·偈頌一百三十六首
- 時流求法界,問取本真詮。 -- 出自宋·宋太宗·緣識
- 通達(dá)遠(yuǎn)開明了悟,一真守靜萬緣休。 -- 出自宋·宋太宗·緣識
- 清虛閑靜得,奉道見真諦。 -- 出自宋·宋太宗·緣識
- 修煉豈教人世識,歸真本是太陽居。 -- 出自宋·宋太宗·逍遙詠
- 逍遙名不易,一法貫真宗。 -- 出自宋·宋太宗·逍遙詠
- 入圣超凡骨,變化本真形。 -- 出自宋·宋太宗·逍遙詠
- 逍遙知語默,境外見真空。 -- 出自宋·宋太宗·逍遙詠
- 清虛閑靜得,奉道見真歸。 -- 出自宋·宋太宗·逍遙詠
- 正邪名恍惚,曉悟見真空。 -- 出自宋·宋太宗·逍遙詠
- 教訓(xùn)大寬深,古羨協(xié)真齊。 -- 出自宋·宋太宗·回文偈二首
- 萬理所歸為寶藏,一真之外是蘧廬。 -- 出自宋·曾豐·富陽陳大夫遣二吏抄俚文用寫道寓于文之意還
- 逃綠歸綠未到真,與真相近亦天德。 -- 出自宋·曾豐·贛縣向宰座上見綠萼梅主簿程開老相勉賦詩
- 回首書皆糟粕余,一真超然萬物初。 -- 出自宋·曾豐·寄題左叔寶昆仲松竹書院
- 潺潺虢虢蓋其似,得真忘似君新功。 -- 出自宋·曾豐·南康劉尉于廳事之東開軒日清瀨蓋取其前松聲
- 綿綿褒斜路,窈窈鄭真谷。 -- 出自宋·張俞·題隱真谷
- 地靈資凈土,水若護(hù)真如。 -- 出自唐·孫逖·和崔司馬登稱心山寺
- 補(bǔ)陀風(fēng)月在,處處得真居。 -- 出自宋·晁說之·元符二年十一月十六日趙德麟檢校諸邑……寄
- 再拜式畫像,物來見真意。 -- 出自宋·晁說之·和資道讀賀知章傳
- 窮塞歲暮懷,琦公實(shí)真侶。 -- 出自宋·晁說之·寄琦公住小溪
- 初疑此語謾,身到識真是。 -- 出自宋·晁說之·河中府古興寄劉壯輿
- 云迷神禹廟,鴉護(hù)季真居。 -- 出自宋·晁說之·送鍾離秀才往越州
- 鷹鹯遭誤逐,豺虎怯真投。 -- 出自唐·沈佺期·從驩州廨宅移住山間水亭贈蘇使君
- 誘言雖委答,流議亦真符。 -- 出自唐·沈佺期·移禁司刑
- 賦別無佳言,劼毖有真禱。 -- 出自宋·徐元杰·館中分韻錢李大著出守上饒
- 羨遨頭、四十已專城,真英妙。 -- 出自宋·劉克莊·滿江紅·笳鼓春城
- 天不偶,生堂堂國老,真太平基。 -- 出自宋·劉克莊·沁園春·載籍以來
- 年年歲歲,大家同做真率。 -- 出自宋·劉克莊·念奴嬌·卯君來處
- 伯紀(jì)蓋同學(xué)子,履常真對掌人。 -- 出自宋·劉克莊·雜興六言十首
- 矍鑠翁徒夸被甲,玄真子自愛衣簑。 -- 出自宋·劉克莊·竹溪評余近詩發(fā)藥甚多次韻
- 莫作尋常黃綬看,子真向亦尉南昌。 -- 出自宋·劉克莊·送方辰孫赴崇安尉
- 平生竺乾學(xué),至此是真歸。 -- 出自宋·劉克莊·挽方宜人二首
- 遺書今羽化,傳者匪真書。 -- 出自宋·劉克莊·雜詠一百首·鬼谷子
- 天風(fēng)環(huán)佩遠(yuǎn),兜率是真歸。 -- 出自宋·劉克莊·挽趙碩人二首
- 召得丹青絕世工,寫真與身真相同。 -- 出自唐·李涉·寄荊娘寫真
- 萬慮隨境生,何由返真素。 -- 出自唐·李涉·題清溪鬼谷先生舊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