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在第14個字的詩句
真在第一十四個字的詩句
- 詔赴天長,敕修堂宇,道弘一布歸真。 -- 出自元·王處一·滿庭芳 三宣到都住持天長觀,復敕修新道院
- 坦坦幽人,百福咸臻,默默養(yǎng)浩全真。 -- 出自元·王丹桂·春從天上來 冬至日
- 啖古人糟粕,放懷湖上,泛扁舟,樂真味。 -- 出自元·劉志淵·水龍吟·宦途馳驟心貪職
- 販骨何時徹,頭面翻騰,昧了靈源真宰。 -- 出自元·長筌子·一枝春·堪嗟肉傀儡
- 要風流陶寫,等閑莫遣,兒童輩,識真趣。 -- 出自元·張野·水龍吟 飲劉氏野春亭用前韻
- 四時天地同參,火符合候,默默存真息。 -- 出自元·王*·百字令 儒宗
- 退之作傳聊為戲,子云草《玄》真好奇。 -- 出自明·貝瓊·苕溪陸文寶挾筆過云間持卷求余言而一時縉紳
- 從今卜筑深山里,朝夕漁樵一任真。 -- 出自清·方文·客有教予謹言者,口占謝之
- 青藜杖棄長行健,綠柳條新遠望真。 -- 出自明·李開先·戊辰元日
- 狀元紫誥曾相假,英后殊施并寫真。 -- 出自近代·樊增祥·后彩云曲
- 瑤池風暖香初散,銀漢春回跡未真。 -- 出自明·袁凱·鏡中梅
- 返視何妨更返聞,須知了妄即同真。 -- 出自唐·王通·詠五臺
- 人心多向醒時偽,情話無如醉后真。 -- 出自宋·陳藻·次子望肯堂之什
- 昔年吟社偶通鄰,常貴高風入格真。 -- 出自宋·張詠·懷張白逸人
- 一徑草深人不到,竹床蒲扇養(yǎng)天真。 -- 出自宋·釋智圓·湖西雜感詩
- 草堂閑坐念編民,多尚浮虛少尚真。 -- 出自宋·釋智圓·湖西雜感詩
- 泡紀吾身元是妄,丹青汝影豈為真。 -- 出自宋·釋智圓·嘲寫真
- 楊子不甘嘲尚白,漆園終許自全真。 -- 出自宋·劉筠·寄靈仙觀舒職方學士
- 白首江湖傳散人,天弢解盡有天真。 -- 出自宋·宋庠·和梵才寄林逋處士
- 室餌初嘗謁帝晨,宮中雞犬亦登真。 -- 出自宋·宋庠·默記淮南王事
- 湯湯聽盡流波曲,終愧衰聾賞未真。 -- 出自宋·宋庠·屯田任君數(shù)以歌詩授余感嘆不足因成答贈
- 沈居雌蜺那知賞,葉牖神龍更駭真。 -- 出自宋·宋庠·楊寺丞以新集見授
- 霜余且喜青松在,火盡誰矜白璧真。 -- 出自宋·宋庠·寄延州經(jīng)略龐龍圖
- 林泉無價自幬身,韁鎖登臨趣未真。 -- 出自宋·黃庶·登鄭氏閣
- 峰北看去忘世務,澗南聽水得天真。 -- 出自宋·楊蟠·山中回憶東山老
- 書畫嘗聞晉右軍,當時深遁樂天真。 -- 出自宋·楊蟠·墨池懷古
- 向人心事緇衣武,伴我躬耕谷口真。 -- 出自宋·項安世·用韻壽鄭子仁二首
- 明朝斗外星初轉(zhuǎn),今日樽前夏未真。 -- 出自宋·項安世·用韻壽鄭子仁二首
- 精神感通若相遇,夢境幻境皆成真。 -- 出自宋·王铚·黃州棲霞樓蘇翰林所賦小舟橫截春江是也曾竑
- 枝上淡煙籠白雪,此君高節(jié)助清真。 -- 出自宋·王铚·同賦梅花十二題·竹外
- 不著名身與句身,迥然超過亦無真。 -- 出自宋·張嵲·趙表之送梅并詩次韻四首
- 若認諸空猶是妄,莫言眾有便非真。 -- 出自宋·張嵲·再次前韻六首
- 記取濠梁斷金語,三山好處是傳真。 -- 出自宋·朱槔·十月上休日示求道人
- 招朋一飲舒清興,要須脫畧任天真。 -- 出自宋·章甫·放歌招孫祖訓俞國寶飲
- 惠山甘泉苦不冷,日鑄茶香方是真。 -- 出自宋·章甫·葉子逸以惠山泉瀹日鑄新茶餉予與常鄭卿
- 冰綃旋買連三幅,乘與溪山并寫真。 -- 出自宋·張镃·玉照堂觀梅二十首
- 一般要撰眼前樂,泉石由來光較真。 -- 出自宋·張镃·鷗渚亭次韻茂洪西湖三詩
- 絕憐一見一翻新,短直長斜意總真。 -- 出自宋·張镃·玉照堂觀梅二首
- 口邊白醭公家事,坐上清狂我輩真。 -- 出自宋·張镃·蘇堤觀木芙蓉因見凈慈明上人翌日惠詩酬贈二
- 彩絲昌歜喧兒女,誰信清吟興獨真。 -- 出自宋·張镃·重五日飲偶成長句
- 誰能擺脫熱官與銅臭,肯學花底真閒人。 -- 出自宋·張镃·千葉黃梅歌呈王夢得張以道
- 切莫撞鐘領(lǐng)眾迎,作家相見要情真。 -- 出自宋·張镃·至華藏寺先呈璉長老
- 諸公要識居園法,第一先教懶是真。 -- 出自宋·張镃·即席次潘茂洪韻
- 結(jié)亭據(jù)要雖屢賞,物景向厭非清真。 -- 出自宋·張镃·七月望煙波觀對月
- 一段無情作有情,如來相貌十分真。 -- 出自宋·葉茵·石佛
- 他時鶴發(fā)雞皮樣,卻道今番畫未真。 -- 出自宋·葉茵·記顏
- 誰知曝背茆檐下,欲獻要是山林真。 -- 出自宋·敖陶孫·次韻馮孔武雪中簡聞人簿乞炭
- 少陵耽句佳,欲以一死捐,是中有真意,靖節(jié)差獨賢。 -- 出自宋·敖陶孫·四月二十三日始設酒禁試東坡羹一本港春味
- 還家鼻息撼四鄰,閬風接夢疑非真。 -- 出自宋·敖陶孫·放船
- 孰知木黔善制水,火出木盡全其真。 -- 出自宋·敖陶孫·乞炭於馮孔武再用前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