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在第3個字的詩句
登在第三個字的詩句
- 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 -- 出自唐·杜甫·石壕吏
- 九日登高處,群山入望賒。 -- 出自·趙時春·原州九日
-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 -- 出自宋·柳永·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
- 下馬登鄴城,城空復何見。 -- 出自唐·岑參·登古鄴城
-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 出自先秦·荀子·勸學
- 晚歲登門最不才,蕭蕭華發映金罍。 -- 出自宋·蘇洵·九日和韓魏公
- 白日登山望烽火,黃昏飲馬傍交河。 -- 出自唐·李頎·古從軍行
- 王粲登臨寥落際。雁飛不斷天連水。 -- 出自宋·王庭筠·鳳棲梧·衰柳疏疏苔滿地
- 強欲登高去,無人送酒來。 -- 出自唐·岑參·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
- 倚劍登高臺,悠悠送春目 -- 出自唐·李白·古風·倚劍登高臺
- 邀我登云臺,高揖衛叔卿。 -- 出自唐·李白·古風 其十九
- 古來登高人,今復幾人在。 -- 出自唐·李白·九日登山
- 別后登此臺,愿言長相思。 -- 出自唐·李白·九日登山
- 一感登徒言,恩情遂中絕。 -- 出自唐·李白·感遇其一
- 送君登黃山,長嘯倚天梯。 -- 出自唐·李白·登黃山凌□臺送族弟溧陽尉濟充泛舟赴華陰
- 清晨登巴陵,周覽無不極。 -- 出自唐·李白·秋登巴陵望洞庭
- 倚劍登燕然,邊烽列嵯峨。 -- 出自唐·李白·發白馬
- 憑高登遠覽,直下見溟渤。 -- 出自唐·李白·天臺曉望
- 興引登山屐,情催泛海船。 -- 出自唐·李白·送楊山人歸天臺
- 訪古登峴首,憑高眺襄中。 -- 出自唐·李白·峴山懷古
- 望夫登高山,化石竟不返。 -- 出自唐·李白·擬古其十二
- 且欣登眺美,頗愜隱淪諾。 -- 出自唐·李白·題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
- 昨日登高罷,今朝更舉觴。 -- 出自唐·李白·九月十日即事
- 入郭登高樓,山川與云平。 -- 出自唐·李白·自廣平乘醉走馬六十里至邯鄲登城樓覽古書懷
- 明日登高去,山僧孰與從? -- 出自唐·李白·宿無相寺
- 南浦登樓不見君。 -- 出自唐·李白·贈漢陽輔錄事其二
- 尋古登陽臺。 -- 出自唐·李白·古風其五十八
- 去國登茲樓,懷歸傷暮秋。 -- 出自唐·李白·登新平樓
- 曠望登古臺,臺高極人目。 -- 出自唐·李白·凌歊臺
- 平明登日觀,舉手開云關。 -- 出自唐·李白·游泰山六首(一作天寶元年四月從故御道上泰
- 歲歲登高,年年落帽,物華依舊。 -- 出自宋·蘇軾·醉蓬萊·笑勞生一夢
- 景物登臨閑始見,徘徊。 -- 出自宋·蘇軾·南鄉子 集句
- 倦客登臨無限思,孤云落日是長安。 -- 出自宋·蘇軾·虔州八境圖八首(〔原無引,據它本補。〕)
- 我昔登朐山,出日觀滄涼。 -- 出自宋·蘇軾·和陶雜詩十一首
- 老人登山汗如濯,到山困臥呼不覺。 -- 出自宋·蘇軾·再游徑山
- 幸與登仙郭,同依坐嘯成。 -- 出自宋·蘇軾·次韻江晦叔二首
- 與君登科如隔晨,敝袍霜葉空殘綠。 -- 出自宋·蘇軾·與臨安令宗人同年劇飲
- 直上登封壇,一夜繭生足。 -- 出自宋·蘇軾·題盧鴻學士堂圖?此詩當為蘇轍作?
- 君不登郎省,還應上諫坡。 -- 出自宋·蘇軾·答子勉三首?此詩為黃庭堅作?
- 為問登臨好風景,明年還憶使君無。 -- 出自宋·蘇軾·十月十五日觀月黃樓席上次韻
- 更約登塵外,歸時月滿舟。 -- 出自宋·蘇軾·用前韻再和許朝奉
- 時來登此軒,目送過海席。 -- 出自宋·蘇軾·司命宮楊道士息軒
- 或已登鬼籍,墓木如門楣。 -- 出自宋·蘇軾·送司勛子才丈赴梓州
- 予聞登州海市舊矣,父老云常出于春夏,今歲晚不復見矣。 -- 出自宋·蘇軾·海市(并敘)
- 筑之登登,削屢馮馮。 -- 出自先秦·詩經·綿
- 去年登高郪縣北,今日重在涪江濱。 -- 出自唐·杜甫·九日
- 氣酣登吹臺,懷古視平蕪。 -- 出自唐·杜甫·遣懷
- 白蛇登其巢,吞噬恣朝餐。 -- 出自唐·杜甫·義鶻行
- 高秋登塞山,南望馬邑州。 -- 出自唐·杜甫·遣興三首
- 孤舟登瀼西,回首望兩崖。 -- 出自唐·杜甫·柴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