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在第12個字的詩句
登在第一十二個字的詩句
- 大開明堂議禮樂,學士濟濟登蓬瀛。 -- 出自明·高啟·答余新鄭(即余堯臣也。可補余傳之闕)
- 何年卻遣朝陵官,含桃璀粲登金槃。 -- 出自宋·劉克莊·朝陵地
- 千夫{左口右上豐下石}登垅,叫嘯風雷隨。 -- 出自宋·徐璣·監(jiān)造御茶有所爭執(zhí)
- 連詔黃門下北扉,趣草贊辭登力牧。 -- 出自宋·文同·沙堤行
- 巖頭孤增見橫閣,有客獨來登暮霞。 -- 出自宋·文同·亭口
- 悲秋惜別置勿道,資望久合登瀛洲。 -- 出自宋·周必大·送葛謙問運干
- 近觀詔書下郡國,選訪行實登俊良。 -- 出自宋·蔡襄·送柯祕書三子歸泉應詔
- 少年自古未得意,日暮蕭條登古臺。 -- 出自唐·儲光羲·登戲馬臺作
- 前人去后后人至,今古異時登眺同。 -- 出自唐·方干·登龍瑞觀北巖
- 御廚賜筍未解籜,山櫻亦復登金盤。 -- 出自宋·沈與求·次韻何子楚食櫻桃
- 月六腥膻口不嘗,眼靜不覷登伽娘。 -- 出自宋·葛立方·衛(wèi)卿叔自青旸寄詩一卷以飲酒果核殽味烹茶齋
- 清才弗悟亦塵役,早晚促君登石渠。 -- 出自宋·葛立方·鹽倉作呈叔能同官
- 自憐隨牒東南奔,假道因得登龍門。 -- 出自宋·劉子翚·法石見李漢老參政
- 三年為客在兩處,李熟未果登清樽。 -- 出自宋·王之道·大粱食李有感呈彥時兄
- 老去專城仍好客,時擁歌吹登臨。 -- 出自宋·張元干·念奴嬌·吳松初冷
- 承明入謁一見決,三遷故事登元樞。 -- 出自宋·張元干·奉送李叔易博士被召赴行在所
- 往事莫沉吟,身閑時序好、且登臨。 -- 出自宋·章良能·小重山·柳暗花明春事深
- 百年正消幾別,對西風、休賦登樓。 -- 出自宋·周密·聲聲慢·瓊壺歌月
- 當時門前走犬馬,今日丘壟登牛羊。 -- 出自元·楊維楨·城西美人歌
- 此時邊徼多戰(zhàn)聲,曳履謁帝登承明。 -- 出自明·李夢陽·奉送大司馬劉公歸東山草堂歌
- 犬蹲屋角吠山月,鬼打鐘聲登戍樓。 -- 出自明·謝榛·送許參軍歸都下兼寄嚴冢宰敏卿
- 曲江之西沙柳黃,夜逐落潮登野航。 -- 出自明·楊基·句容送蔡惟中
- 清香斷處接蒼靄,綠蘿攀樹登高峰。 -- 出自宋·鄭獬·題關彥長孤山四照閣
- 今年禮部更新書,續(xù)詔九州登俊造。 -- 出自宋·強至·贈賈麟
- 楚客多情偏怨別,碧山遠水登臨。 -- 出自宋·孫洙·河滿子·悵望浮生急景
- 細觀此事何足愁,不如飲酒登高樓。 -- 出自宋·范祖禹·長安
- 古人不見雖已遠,吾將杖策登崇岡。 -- 出自宋·范祖禹·四皓
- 少日讀書守貧巷,異時簪筆登修門。 -- 出自宋·吳則禮·至楚懷慎漢公
- 欲鳴不鳴候天雨,此肉胡宜登鼎俎。 -- 出自宋·陳造·鸛帶箭行
- 唐家大府開天策,祖廟工歌登七德。 -- 出自宋·陳造·題欽主器時所作登瀛圖
- 文儒濟濟陪英游,海內共指登瀛洲。 -- 出自宋·陳造·題欽主器時所作登瀛圖
- 空暗憶、醉走銅駝,閑敲金革登,倦跡素衣塵染。 -- 出自宋·方千里·過秦樓·柳拂鵝黃
- 宛轉回腸離緒,懶倚危欄,愁登高閣。 -- 出自宋·方千里·丹鳳吟·宛轉回腸離緒
- 夕陽卷旗去翩翩,使君要客登畫船。 -- 出自宋·李廌·汝州王學士射弓行
- 至頭至始天所惜,未肯容易登皋夔。 -- 出自宋·鄭剛中·簡潘義榮
- 情多對景凄涼,念舊賞,步屐登高迢遞。 -- 出自宋·田為·惜黃花慢·雁空浮碧
- 漢王拓境思名將,捧飛詔欲登途。 -- 出自宋·趙才卿·燕歸梁·細柳營中有亞夫
- 長亭著鞭莫太早,愁色正在登臨中。 -- 出自宋·李彌遜·送鄒德久還鄉(xiāng)在福唐作
- 君方醉樂人愁絕,何如御此登天闕。 -- 出自宋·鄧肅·題吹衣亭
- 玉井蓮開花作舟,載公縹緲登瀛洲。 -- 出自宋·馮時行·劉守生日
- 熙熙雞犬,.簇簇僮奴,亦自有登天志。 -- 出自宋·楊無咎·選冠子·海上樓臺
- 潮頰香醪暈醉紅,{左革右登}敲歸路勒青驄。 -- 出自宋·高登·小原欲歸
- 三年博士嗟洄沉,一等巍科登岌頁。 -- 出自宋·李流謙·公歸行送王顯謨
- 三洞煙霞多勝致,壺中別有登臨。 -- 出自宋·曹冠·臨江仙·三洞煙霞多勝致
- 對美景良辰樂事,采萸簪菊登臨,共上翠微。 -- 出自宋·曹冠·八六子·晚秋時
- 兩目未消憑遠恨,一筇費盡登山足。 -- 出自宋·葛郯·滿江紅·家住苕西
- 但愿造物相扶持,壽考或可登期賾。 -- 出自宋·姜特立·暮年即事
- 便應珥筆侍天陛,不然代言登鳳沼。 -- 出自宋·樓鑰·送王正言守永嘉
- 首崇御札極尊合,又以副墨登之碑。 -- 出自宋·樓鑰·林和叔侍郎龜潭莊
- 千歲靈龜巢蓮葉,祝公耆壽登龐眉。 -- 出自宋·樓鑰·林和叔侍郎龜潭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