痕在第14個字的詩句
痕在第一十四個字的詩句
- 筆分濃淡計萬鱗,劃須點眼勻墨痕。 -- 出自宋·白玉蟾·贈畫魚者
- 羈愁悄悄成危坐,看盡空墻上月痕。 -- 出自明·劉基·夜坐
- 袈裟點點疑櫻瓣,半是脂痕半淚痕。 -- 出自近代·蘇曼殊·本事詩
- 只是銀鶯羞不語,恐防重惹舊啼痕。 -- 出自近代·蘇曼殊·海上 三
- 偷嘗天女唇中露,幾度臨風拭淚痕。 -- 出自近代·蘇曼殊·水戶觀梅有寄
- 欲知別后相思意,回看羅衣積淚痕。 -- 出自唐·戴叔倫·春怨
- 唯是歲華流盡處,石頭城下水千痕。 -- 出自唐·張祜·過石頭城
- 紅樹兩厓開霽色,碧巖千仞漲波痕。 -- 出自唐·張祜·送人歸蜀
- 景陽鐘動才歸去,猶掛西窗望月痕。 -- 出自宋·無名氏·鷓鴣天·九陌游人起暗塵
- 幽人何在,無處覓馀寒,疏雨過,淚痕深,枉了衷腸恨。 -- 出自宋·無名氏·驀山溪·歲寒遼邈
- 飛云出納不計限,雙峙平削無刀痕。 -- 出自宋·梅堯臣·和張簿寧國山門六題·山門
- 生死雖殊道義存,曉來襟袖有啼痕。 -- 出自宋·王禹偁·哭同年羅著作
- 云生石砌搖寒影,泉汲銅瓶露凍痕。 -- 出自宋·王禹偁·上寺留題
- 因打亞仙門前過,恰便是司馬淚痕多。 -- 出自元·關漢卿·【雙調】大德歌 三
- 未緣狗監知才思,端向牛衣無涕痕。 -- 出自宋·晁補之·送會稽關彥遠罷官河北
- 女媧搗鏈所遺棄,奔潀尙有河漢痕。 -- 出自宋·晁補之·次韻蘇門下寄題雪浪石
- 山猶故險水猶奔,無復前年濺淚痕。 -- 出自宋·晁補之·遇赦北歸
- 袞衣華藻刻堅珉,下馬來尋剝蘚痕。 -- 出自宋·朱翌·讀劉太真碑
- 終身堅白表重閽,一粹真如玉不痕。 -- 出自宋·陳著·女兄歸蕭氏夫死誓守柏舟郡聞于朝賜旌表褒節
- 喚爹若有褰裳語,戀母猶多淚席痕。 -- 出自宋·陳著·三月五日過云南竺湘家舊寓南軒懷朝見
- 日落潮生水氣昏,回頭天際月如痕。 -- 出自宋·陳著·甬東晚望
- 清護祠香立翠寒,誰知活處發霜痕。 -- 出自宋·陳著·贊王來山愛竹祠前枯竹再生
- 山培浮土為田肉,澗束湍流有石痕。 -- 出自宋·陳著·正月五日訪王韋軒知府東塢真詔道中
- 白頭宮女談天寶,名士新亭有淚痕。 -- 出自近代·柳亞子·題太平天國戰史
- 蒼蒼似為歸舟地,試讓前灘水漲痕。 -- 出自當代·錢鐘書·驟雨
- 吹落楊花春事了,小池新綠雨添痕。 -- 出自宋·俞桂·即事
- 潛魚不上湖光靜,漠漠寒沙印雁痕。 -- 出自宋·宋祁·湖上
- 彌年錦帳殘香燎,幾夕蘭陔擷露痕。 -- 出自宋·宋祁·送屯田張中行罷成德軍通判還朝
- 汀蘋續賞饒清思,為拂吳興舊墨痕。 -- 出自宋·宋祁·送馮彭寺丞長興知縣
- 奔流驟浪勢萬里,至畫乃掃筆墨痕。 -- 出自宋·張耒·和定州端明雪浪齋
- 侵波野岸生新草,嚙石老燙留舊痕。 -- 出自宋·張耒·永濟橋
- 春風解籜雨潤根,一枝半葉清露痕。 -- 出自唐·李頎·雙筍歌送李回兼呈劉四
- 回期直待烽煙靜,不遣征衣有淚痕。 -- 出自唐·高駢·南征敘懷
- 南人伐竹湘山下,交根接葉滿淚痕。 -- 出自唐·李益·從軍夜次六胡北飲馬磨劍石為祝殤辭
- 徒用黃金將買賦,寧知白玉暗成痕。 -- 出自唐·李益·漢宮少年行
- 托君休洗蓮花血,留記千年妾淚痕。 -- 出自唐·李益·過馬嵬
- 年年七夕渡瑤軒,誰道秋期有淚痕? -- 出自唐·崔涂·七夕
- 江南別日醉方醺,貪愛青天帶水痕。 -- 出自宋·王令·思京口戲周器之
- 烹來似帶吳云腳,摘處塵無谷雨痕。 -- 出自宋·王令·謝張和仲老寶云茶
- 晚虹斜日塞天昏,一半山川帶雨痕。 -- 出自唐·雍陶·晴詩
- 風雨幾年侵不滅,分明纖指印苔痕。 -- 出自唐·雍陶·陰地關見入蕃公主石上手跡
- 明窗養石作幽伴,蒼骨孤瘦棲秋痕。 -- 出自宋·毛滂·病中獨坐
- 蜑戶舉罾看水影,舟人移橛認潮痕。 -- 出自明·解縉·蒼梧即事(三首)
- 久乘下澤無官韻,乍著紅衫有摺痕。 -- 出自明·袁宏道·乙巳元日
- 歸舟多載小江春,重訪東巖舊屐痕。 -- 出自宋·方信孺·還珠洞
- 至今舟子相呼喚,猶指江邊石上痕。 -- 出自宋·方信孺·龍磨角石
- 下有紺寒流水徑,上垂遠古斷山痕。 -- 出自宋·包恢·和陳翔卿韻
- 半山松菊略能存,猶有荊公舊墨痕。 -- 出自宋·蘇泂·金陵雜興二百首
- 浮萍重疊水團圓,客繞千遭屐齒痕。 -- 出自唐·姚合·詠盆池
- 行云黯然飛去,悵參橫月落夢無痕。 -- 出自元·白樸·木蘭花慢 覃懷北賞梅,同參政西庵楊丈,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