瓢在第7個字的詩句
瓢在第七個字的詩句
- 小甕多自釀,一瓢時見分。 -- 出自宋·蘇軾·和陶與殷晉安別
- 冠蓋閑居少,簞瓢陋巷深。 -- 出自唐·白居易·閑居貧活計
- ]顏回何為者,簞瓢才自給。 -- 出自唐·白居易·寄盧少卿
- 何如此溪翁,飲瓢亦自足? -- 出自唐·白居易·宿溪翁 時初除郎官赴朝。
- 書冊頻開闔,山瓢任濁清。 -- 出自宋·陸游·秋雨
- 陋巷何須嘆一瓢,朱門能守亦寥寥。 -- 出自宋·陸游·感事
- 長鑱斸靈曲,大瓢挹飛泉。 -- 出自宋·陸游·閑適
- 袞繡曷加我,簞瓢常晏如。 -- 出自宋·陸游·復竊祠祿示兒子
- 語我君小留,山瓢勿嫌酸。 -- 出自宋·陸游·石門
- 出甑桃花軟,傾瓢竹葉香。 -- 出自宋·陸游·閑中樂事
- 勁氣侵襟袖,簞瓢謝屢設。 -- 出自魏晉·陶淵明·癸卯歲十二月中作與從弟敬遠
- 結屋山澗曲,掛瓢秋樹顛。 -- 出自宋·王安石·結屋山澗曲
- 處士生涯水一瓢,行年七十更蕭條。 -- 出自宋·王安石·悼王致處士
- 甘脆朝不足,簞瓢夕屢空。 -- 出自唐·孟浩然·書懷貽京邑同好①
- 豈若常夫子,一瓢安陋巷。 -- 出自宋·歐陽修·新春有感寄常夷甫
- 辛勤到老慕簞瓢,于我悠悠竟何有。 -- 出自唐·溫庭筠·醉歌
- 刺手拔鯨牙,舉瓢酌天漿。 -- 出自唐·韓愈·調張籍
- 何如寄下未盡瓢,留待早梅賞疏影。 -- 出自宋·楊萬里·十月四日,同子文,克信,子潛,子直,材翁
- 夢里隨君攜酒瓢,同登天臺度石橋。 -- 出自宋·楊萬里·林景思寄贈五言,以長句謝之
- 腰斧斫旅松,手瓢汲家泉。 -- 出自唐·孟郊·山老吟
- 此瓢今已到,山瓢知已空。 -- 出自唐·韋應物·答釋子良史送酒瓢
- 三徑春自足,一瓢歡有馀。 -- 出自唐·盧綸·同柳侍郎題侯釗侍郎新昌里(一作酬候釗侍郎
- 歷下兩寒士,簞瓢能悅親。 -- 出自宋·黃庭堅·用明發不寐有懷二人為韻寄李秉彝德叟
- 杖藜逢載酒,一瓢酌余清。 -- 出自宋·黃庭堅·平陰張澄居士隱處三詩之亨泉
- 人地應無比,簟瓢奈屢空。 -- 出自唐·羅隱·投宣武鄭尚書二十韻
- 何以待君子,簞瓢容一升。 -- 出自宋·蘇轍·次遲韻示陳天倪秀才侄孫元老主簿
- 卜宅先鄰晏,攜瓢欲飲顏。 -- 出自宋·蘇轍·次前韻示楊明二首
- 脫粟幸可飽,一瓢方獨斟。 -- 出自宋·曾鞏·茅亭閑坐
- 孝友亦為政,簞瓢足養親。 -- 出自宋·司馬光·亨杞下第作詩示之
- 藥物從無繼,簞瓢自有余。 -- 出自宋·司馬光·和吳沖卿病中偶書呈諸同舍光時變臥疾
- 背劍嗟鏽鋏,腰瓢獨金丹。 -- 出自宋·白玉蟾·贈紫巖潘庭堅四首
- 內戶均皮席,枯瓢沃野餐。 -- 出自唐·戴叔倫·桂陽北嶺偶過野人所居,聊書即事呈王永州邕
- 三徑與囂遠,一瓢常自怡。 -- 出自唐·錢起·山園棲隱
- 五字高吟酒一瓢,廬山千名風標。 -- 出自宋·無名氏·陶公醉石
- 松菊留三徑,簞瓢遺兩兒。 -- 出自宋·張耒·潘鯁奉議挽詞
- 便可賦歸歟,簞瓢勝鼎肉。 -- 出自宋·韓元吉·護國寺次韻婺州韻
- 自窈窕尋源,引瓢孤酌。 -- 出自宋·張炎·臺城路/齊天樂
- 快料理幽尋,酒瓢詩卷。 -- 出自宋·張炎·臺城路/齊天樂
- 館我茅檐下,山瓢日夕傾。 -- 出自宋·韓維·陪寧極回馬上作
- 亂云深處洗山瓢。 -- 出自宋·方岳·江神子/江城子
- 春溪革湖漱山瓢,歸臥藤陰蘚逕遙。 -- 出自宋·方岳·山居
- 分得山云老一瓢,夢寒不記紫宸朝。 -- 出自宋·方岳·次韻宋尚書山居·亦樂堂
- 筆橐名臣后,簞瓢素士先。 -- 出自宋·方岳·知瑞州羅大夫挽詩
- 玉女瑤仙佩玉瓢。 -- 出自元·馬鈺·玩丹砂 贈馬姑姑
- 詩禮期文嫡,簞瓢此世人。 -- 出自宋·陳普·挽平山菊澗
- 胼胝奏艱食,一瓢甘糟糠。 -- 出自宋·楊時·此日不再得示同學
- 結茅可容席,一瓢來此居。 -- 出自宋·楊時·題愚齋
- 酒滿長生癭木瓢,花開仙館宴春宵。 -- 出自明·高啟·醉仙圖
- 更煩夜起把天瓢,翻作東南洗兵雨。 -- 出自明·高啟·贈煉師禱雨
- 巷轍久已斷,山瓢仍屢虛。 -- 出自明·高啟·秋日端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