瓢在第2個字的詩句
瓢在第二個字的詩句
- 下瓢酌潁水,舞鶴來伊川。 -- 出自唐·李白·贈嵩山焦煉師
- ?簞瓢有內樂,軒冕無流矚。 -- 出自宋·蘇軾·借前韻賀子由生第四孫斗老
- 破瓢為輪土為釜,爭買不翅金與紈。 -- 出自宋·蘇軾·和子由蠶市
- 執瓢從之,忽焉在後。 -- 出自宋·蘇軾·顏樂亭詩
- 一瓢飲。 -- 出自宋·辛棄疾·祝英臺近·水縱橫
- 簞瓢顏子生仍促,布被黔婁死更貧。 -- 出自唐·白居易·過顏處士墓
- 一瓢顏回陋巷,五柳先生對門。 -- 出自唐·王維·田園樂七首(一作輞川六言,第六首一作皇甫
- 簞瓢虛道不堪憂,閉戶方從造物游。 -- 出自宋·陸游·閉戶
- 一瓢小如繭,芳醪溢其中,醉此一市人,吾瓢故無窮。 -- 出自宋·陸游·步虛
- 簞瓢味美如烹鼎,鄰曲人淳近結繩。 -- 出自宋·陸游·戲詠閑適
- 藥瓢藜杖合施行,獨往山林已歃盟。 -- 出自宋·陸游·晚游東園
- 簞瓢氣已壓膏粱,不傍朱門味更長。 -- 出自宋·陸游·次韻范文淵
- 一瓢亦已泰,陋巷時小啜。 -- 出自宋·陸游·春薺
- 一瓢雖易除,豈在有無間。 -- 出自宋·王安石·結屋山澗曲
- 不瓢固不羨五鼎,萬事適情為可喜。 -- 出自宋·歐陽修·初食雞頭有感
- 一瓢無事麛裘暖,手弄溪波坐釣船。 -- 出自唐·溫庭筠·敬答李先生
- 一瓢欣狎道,三月聊棲拙。 -- 出自唐·駱賓王·夏日游德州贈高四
- 掛瓢余隱舜,負鼎爾干湯。 -- 出自唐·駱賓王·秋日送尹大赴京
- 簞瓢不厭久沉倫,投著虛懷好主人。 -- 出自明·唐寅·對竹圖
- 一瓢灩清肥,回首謝羅罻。 -- 出自宋·范成大·溫泉
- 此瓢今已到,山瓢知已空。 -- 出自唐·韋應物·答釋子良史送酒瓢
- 一瓢俱好學,伯仲吹篪塤。 -- 出自宋·黃庭堅·以同心之言其臭如蘭為韻寄李子先
- 簞瓢謝膏粱,翰墨化糟粕。 -- 出自宋·黃庭堅·奉答子高見贈十韻
- 簞瓢吾何憂,作詩熱中腸。 -- 出自宋·蘇轍·苦雨
- 簞瓢未改安貧性,鳧繹猶傳直道余。 -- 出自宋·蘇轍·送顏復赴闕
- 簟瓢未改安貧性,鳧繹猶傳直道余。 -- 出自宋·蘇轍·送顏復赴闕
- 傾瓢有遺酌,起和田中謳。 -- 出自宋·蘇轍·臘雪次遲韻
- 舉瓢石竇響,入口煩痾痊。 -- 出自宋·蘇轍·登嵩山十首 醒心泉
- 花瓢仙子無由見,千里江山負遠游。 -- 出自宋·戴復古·新安寒食
- 簞瓢陋巷中,其樂頗自如。 -- 出自元·王冕·有感
- 木瓢滿酌示真率,不知軒冕為何如? -- 出自元·王冕·贈蔣清隱
- 靈瓢五色劑,定與遺民揮。 -- 出自宋·賀鑄·黃鶴樓
- 許瓢卻大堯天小,嚴瀨應高漢座卑。 -- 出自宋·白玉蟾·寄桂隱
- 簞瓢我不憂,軒蓋我不崇。 -- 出自明·劉基·招隱(五首)
- 懸瓢木葉上,風吹何歷歷。 -- 出自唐·劉希夷·秋日題汝陽潭壁
- 杯瓢閑寄詠,清絕是知音。 -- 出自唐·朱慶馀·和劉補闕秋園寓興之什十首
- 簞瓢不減萬鍾豪。 -- 出自宋·晁補之·臨江仙·君似蒼崖千仞竹
- 簞瓢足不足,聽天自斟量。 -- 出自宋·陳著·次韻張子華九日長詩
- 棄瓢巢父固云稀,解印陶潛未是非。 -- 出自宋·陳著·次韻黃子羽七十自嘆
- 一瓢糊口,衲衣遮體,此外更何圖。 -- 出自元·姬翼·太常引·道人活計要清虛
- 簞瓢幸免遷三徑,谷麥行看糶萬箱。 -- 出自宋·張耒·喜雨贈潘邠老昆仲
- 簞瓢三畝易辦耳,寄聲父老不汝干。 -- 出自宋·張耒·贈張嘉甫
- 簟瓢貧守道,書劍病忘機。 -- 出自唐·許渾·題官舍
- 數瓢留頃刻,殘照迫從容。 -- 出自唐·李頻·送薛能少府任盩厔
- 一瓢思祖德,三徑與僧鄰。 -- 出自宋·魏野·吾友山陽蹇子韞嘗游潁上言彼之居人有許氏者
- 簞瓢樂未改,在澗槃亦考。 -- 出自宋·韓元吉·列岫亭用范伯升韻
- 風瓢分付與清波。 -- 出自宋·張炎·浪淘沙·拂袖入山阿
- 一瓢春水山中飲,喜無人、踏破蒼苔。 -- 出自宋·張炎·風入松·愛閑能有幾人來
- 一瓢飲水曲肱眠。 -- 出自宋·張炎·風入松·一瓢飲水曲肱眠
- 棄瓢巖畔中宵月,千古空聞屬許由。 -- 出自唐·胡曾·詠史詩·箕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