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在第6個字的詩句
王在第六個字的詩句
- 樹林深處蜂王國,簾幕陰中燕子家。 -- 出自明·瞿佑·暮春書事(二首)
- 慶陽亦是先王地,城對東山不窟墳。 -- 出自明·李夢陽·秋懷(二首)
- 屬鏤不是君王意,莫作胥山萬里濤。 -- 出自明·李攀龍·挽王中丞 其一
- 微霜初下越王城,衰病逢秋也自輕。 -- 出自明·林鴻·九日登絓月蘭若憶鄭二宣
- 毋論削跡勤王地,大有衣冠薦芷蘋。 -- 出自明·王世貞·題仙巖文丞相祠
- 龍虎只今余王氣,江山千里護神京。 -- 出自明·王叔承·金陵覽古
- 嶧山火迸秦王石,世間墨本空棗梨。 -- 出自明·王叔承·石鼓歌
- 錦城煙雨迷王國,江市笙歌半酒家。 -- 出自明·王叔承·吳江舟中賦得秋懷(四首)
- 自言祇是哀王孫,誰云便識逢亭長。 -- 出自明·徐渭·漂母非能知人特一時能施于人耳觀其對信數語
- 過客悲山鳥,王孫種墓田。 -- 出自明·徐渭·春日過宋諸陵二首
- 六宮曉逐諸王入,八府春隨宰相趨。 -- 出自明·楊基·贈故人全王孫
- 我家帝子傳王業,積善終期四海同。 -- 出自唐·徐氏·和題丹景山至德寺
- 祗應感發明王夢,遂得邀迎圣帝游。 -- 出自唐·李乂·奉和幸韋嗣立山莊侍宴應制
- 莫將秋宴傳王母,來比春華奉圣皇。 -- 出自唐·李乂·雜曲歌辭·桃花行
- 因知興嗣歲,王道舊無頗。 -- 出自唐·孟簡·嘉禾合穎
- 相庭方積玉,王度已如金。 -- 出自唐·裴度·奉酬中書相公至日圓丘攝事合于中書后閣宿齋
- 傳聲總是君王喚,紅燭臺前著舞衣。 -- 出自唐·王涯·宮詞三十首
- 賈島存正始,王維留格言。 -- 出自唐·齊己·寄洛下王彝訓先輩二首
- 落日停舟望,王維未有圖。 -- 出自唐·齊己·南歸舟中二首
- 莫問疏人事,王侯已任伊。 -- 出自唐·齊己·渚宮莫問詩一十五首
- 昔年淹跡因王化,長日憑欄看水流。 -- 出自唐·齊己·寄懷鐘陵舊游因寄知己
- 客情消旅火,王化似堯年。 -- 出自唐·齊己·送趙長史歸閩川
- 浮生已問空王了,箭急光陰一任催。 -- 出自唐·齊己·靜院
- 至尊之馀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 出自唐·盧仝·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
- 驚鳴雕輦側,王吉自相知。 -- 出自唐·楊師道·應詔詠巢烏
- 自矜夫婿勝王昌,三十曾作侍中郎。 -- 出自唐·喬知之·和李侍郎古意(一作古意和李侍郎嶠)
- 梁侯上卿秀,王子中臺杰。 -- 出自唐·崔湜·送梁卿王郎中使東蕃吊冊
- 天陰不得君王召,嚬著青蛾作小詩。 -- 出自唐·薛能·吳姬十首
- 春風不怕君王恨,引出幽花落外邊。 -- 出自唐·劉言史·贈陳長史妓
- 經年不見君王面,花落黃昏空掩門。 -- 出自唐·劉氏媛·相和歌辭·長門怨二首
- 吏部來何暮,王言念在茲。 -- 出自唐·張子容·贈司勛蕭郎中
- 瑞草人空仰,王言世久行。 -- 出自唐·楊衡·賦得直如朱絲弦
- 銀河倒瀉君王醉,滟酒峨冠眄西子。 -- 出自唐·劉商·姑蘇懷古送秀才下第歸江南
- 帝里三方盛,王庭萬國來。 -- 出自唐·李百藥·賦得魏都
- 應憐正視淮王詔,不識東林物外情。 -- 出自唐·吳融·寄僧
- 長年愿奉西王宴,近侍慚無東朔才。 -- 出自唐·趙彥昭·雜曲歌辭·桃花行
- 天衣拂舊石,王舍起新祠。 -- 出自唐·趙彥昭·奉和幸大薦福寺(寺乃中宗舊宅)
- 七閩雖遠地,王事有程期。 -- 出自宋·王珪·送騰舜敷
- 帝子升青陛,王姬降紫宸。 -- 出自唐·任希古·奉和太子納妃太平公主出降
- 帝道薄存兵,王師尚有征。 -- 出自唐·宋璟璟·奉和圣制送張說巡邊
- 勝地昔曾鐘王氣,高僧誰此掩柴關。 -- 出自·李咸·游均慶寺
- 主第簪裾出,王畿春照華。 -- 出自唐·解琬·晦日宴高氏林亭
- 殊類驕無長,王師示有征。 -- 出自唐·裴漼·奉和御制旋師喜捷
- 芳草不復綠,王孫今又歸。 -- 出自宋·袁瓘·句
- 謝脁出華省,王祥貽佩刀。 -- 出自唐·盧象·追涼歷下古城西北隅,此地有清泉喬木
- 虜騎瞻山哭,王師拓地飛。 -- 出自唐·徐九皋·戰城南
- 細草綠汀洲,王孫耐薄游。 -- 出自唐·李嘉祐·送王牧往吉州謁王使君叔
- 孤城郭外送王孫,越水吳洲共爾論。 -- 出自唐·李嘉祐·送朱中舍游江東
- 白露沾蕙草,王孫轉憶歸。 -- 出自唐·李嘉祐·送評事十九叔入秦
- 衛女紅妝薄,王孫白馬肥。 -- 出自唐·李嘉祐·春日淇上作(一作漢口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