潺在第6個字的詩句
潺在第六個字的詩句
- 長川終日碧潺湲,知道天河與地連。 -- 出自唐·高駢·渭川秋望寄右軍王特進
- 遠辭巖竇瀉潺潺,靜拂云根別故山。 -- 出自唐·崔涂·泉
- 揭厲朝將夕,潺湲古至今。 -- 出自唐·皇甫冉·賦得荊溪夜湍送蔣逸人歸義興山
- 積疊山藏蜀,潺湲水繞巴。 -- 出自唐·李頻·蜀中逢友人
- 盟清冷兮適潺湲。 -- 出自南北·江淹·雜三言 悅曲池
- 東皋紛綺水潺潺,翠拂官橋柳欲眠。 -- 出自宋·毛滂·春曉
- 我居面山俯潺湲,憑軒臥牖皆見山。 -- 出自宋·韓元吉·陸務(wù)觀寄著色山水屏
- 回川逆折聲潺潺,枕邊流淚摧朱顏。 -- 出自明·景翩翩·女兒子(二首)
- 竹泉重理舊潺湲,能費亭前玉幾竿。 -- 出自宋·方岳·郡宅舊有飛泉湮廢不治予接竹重理之
- 縣崖怪石水潺湲,宜有神龍隱此間,窮勝不妨歸險洞,尋春那止看群山。 -- 出自宋·胡銓·劉仙嚴
- 懸崖怪石水潺潺,宜有神龍隱此間。 -- 出自宋·胡銓·游白龍洞
- 送春風(fēng)雨苦潺潺,得告今朝免綴班。 -- 出自明·高啟·四月朔日休沐雨中
- 自鋤空曠汲潺湲,占斷清溪第幾灣。 -- 出自宋·劉克莊·寄題建陽馬氏晚香堂
- 荊門灘急水潺潺,兩岸猿啼煙滿山。 -- 出自唐·李涉·雜曲歌辭·竹枝
- 斷岸橫路水潺潺,行到山根又上山。 -- 出自宋·徐璣·過九嶺
- 橋前流水聲潺潺,年華一去何時還。 -- 出自宋·蔡襄·至和雜書五首·八月九日
- 綠渠春水走潺湲,畫閣嵩巒映碧鮮。 -- 出自宋·蔡襄·客有至自京師言諸公春間多會于元伯園池因念
- 跣足拄巴藤,潺湲渡幾曾。 -- 出自唐·貫休·上馮使君渡水僧障子
- 果見棲禪子,潺湲灌真頂。 -- 出自唐·皎然·白云上人精舍尋杼山禪師兼示崔子向何山道上
- 瀑布小更奇,潺湲二三尺。 -- 出自唐·皎然·詠小瀑布
- 酷愛鵝溪水,潺潺傍馬流。 -- 出自宋·劉子翚·過致思新齋
- 白云疊疊水潺潺,神仙窟宅知何處。 -- 出自宋·汪元量·麻姑仙壇歌
- 一葉黃梅雨,潺潺過麥秋。 -- 出自宋·王之道·呈蔡元德二首
- 滉漾溶銀色,潺湲過雨聲。 -- 出自宋·王之道·雪晴三首
- 曭晃千林曉,潺湲萬壑晴。 -- 出自宋·王之道·和袁望回春雪
- 飛花片片走潺湲。 -- 出自宋·嚴仁·木蘭花慢·東風(fēng)吹霧雨
- 西湖山下水潺潺。 -- 出自宋·周紫芝·阮郎歸·西湖山下水潺潺
- 曠望臨平野,潺湲俯暝灣。 -- 出自唐·盧懷慎·奉和九日幸臨渭亭登高應(yīng)制得還字
- 紅霞嶂底潺潺色,清夜房前瑟瑟聲。 -- 出自唐·齊己·憶東林因送二生歸
- 秋蔬數(shù)壟傍潺湲,頗覺生涯異俗緣。 -- 出自唐·齊己·溪居寓言
- 會合皆重譯,潺湲近八流。 -- 出自唐·薛能·升平詞十首
- 桂林淺復(fù)碧,潺湲半露石。 -- 出自唐·楊衡·送公孫器自桂林歸蜀
- 青山小隱枕潺湲,一葉垂綸幾溯沿。 -- 出自唐·吳融·憶釣舟
- 一渠春碧弄潺潺,密竹繁花掩映間。 -- 出自唐·吳融·新安道中玩流水
- 秋水石欄深,潺湲如噴玉。 -- 出自唐·姚系·荊山獨往
- 璧宮人去水潺潺,帝輦空臨淚一潸。 -- 出自宋·王珪·贈太師中書令魯國曾宣靖公挽詞二首
- 引出白云根,潺潺漲蘚痕。 -- 出自唐·張鼎·僧舍小池
- 明晦看殊色,潺湲聽一聲。 -- 出自唐·呂牧·涇渭揚清濁
- 翠屏千疊水潺潺,一簇青鴛杳靄間。 -- 出自宋·劉述·五泄山
- 引泉注清渠,潺潺潄寒玉。 -- 出自宋·許將·成都運司西園亭詩·潺玉亭
- 門橫石瀨漱潺湲,兩兩人家柳映門。 -- 出自宋·陳造·同沈守勸農(nóng)十首
- 感時雙淚滴潺潺。 -- 出自宋·洪皓·浣溪沙
- 新營小閣面潺顏,領(lǐng)客開樽紫翠閒。 -- 出自宋·曾惇·洪景伯飲諸丈分繡閣以詩戲之
- 龜魚自樂,潺潺螭口,流水照碧,芰荷綠滿長堤。 -- 出自宋·曹勛·法曲(第四攧)
- 耳根暗瀉潺潺水,眼界橫陳疊疊山。 -- 出自宋·吳芾·和高簿
- 淅瀝排炎暑,潺湲弄晚晴。 -- 出自宋·曾協(xié)·紫巖雜詠·濺石
- 醒心亭下弄潺湲,雅志堂前擁髻鬟。 -- 出自宋·姜特立·閒詠三首
- 夢回檐溜響潺潺,斷送群芳一夕間。 -- 出自宋·李壁·再和雁湖十首
- 流光匆匆淚潺潺,又報清明瞬息間。 -- 出自宋·李壁·再和雁湖十首
- 繞城流水碧潺潺,好是芳菲一月間。 -- 出自宋·李壁·再和雁湖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