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在第13個字的詩句
溪在第一十三個字的詩句
- 鄧尉山邊七寶灘,高低如畫好溪山。 -- 出自明·唐寅·題畫廿四首
- 黃葉沒鞋人不到,豆籬花發浸溪紅。 -- 出自明·唐寅·題畫三首
- 草苫書齋石壘塘,欄桿委曲嬈溪傍。 -- 出自明·唐寅·濂溪圖
- 扁舟載了,匆匆歸去,今夜泊前溪。 -- 出自宋·姜夔·少年游·雙螺未合
- 問君本是山陰人,何不扁舟剡溪去。 -- 出自宋·姜夔·送王孟玉歸山陰
- 勢欲拚飛終復墜,蒼龍下飲東溪水。 -- 出自近代·王國維·蝶戀花·落落盤根真得地
- 疏鐘暝直亂峰回,孤僧曉度寒溪去。 -- 出自近代·王國維·踏莎行·絕頂無云
- 穉子呼牛女拾薪,山妻自膾小溪鱗。 -- 出自宋·范成大·田家
- 斟酌出門高興盡,從教閑卻剡溪船。 -- 出自宋·范成大·丙午新正書懷十首
- 碧瓦樓頭繡幙遮,赤欄橋外綠溪斜。 -- 出自宋·范成大·碧瓦
- 但覺山光侵酒綠,不知日腳染溪紅。 -- 出自宋·范成大·次韻知郡安撫九日南樓宴集
- 雁字江天聞塞管,梅梢山路欠溪橋。 -- 出自宋·范成大·北門覆舟山道中
- 潑墨云頭連樹暗,垂絲雨腳過溪生。 -- 出自宋·范成大·次韻甄云卿晚登浮丘亭
- 窗色熹微欹枕聽,夢成舟檥竹溪深。 -- 出自宋·范成大·枕上聞蒲餅焦
- 喜有過從南北巷,蘇蘭薪桂瀹溪毛。 -- 出自宋·范成大·公辨用前韻見贈,復次韻
- 厚祿故人車結轍,掉頭獨泛清溪月。 -- 出自宋·范成大·送通守趙積中朝議請祠歸天臺
- 柳暗閶門逗曉開,半塘塘下越溪回。 -- 出自宋·范成大·半塘
- 想得竹邊春已暗,明朝走馬過溪看。 -- 出自宋·范成大·次韻朋元賣花處見梅
- 六逸蕭然真可畫,為君題作竹溪圖。 -- 出自宋·范成大·次韻正夫游王園,會者六人
- 翠染南山擁縣門,一洲橫截兩溪分。 -- 出自宋·范成大·昌化
- 光動綠煙遮岸竹,粉開紅艷塞溪花。 -- 出自唐·王建·郭家溪亭
- 這度自知顏色重,不消詩里弄溪翁。 -- 出自唐·王建·酬柏侍御答酒
- 更有阮郎迷路處,萬株紅樹一溪深。 -- 出自唐·盧綸·酬金部王郎中省中春日見寄
- 桂葉似茸含露紫,葛花如綬蘸溪黃。 -- 出自唐·皮日休·奉和魯望藥名離合夏月即事三首
- 形影欲歸溫室樹,夢魂猶傍越溪蓮。 -- 出自唐·皮日休·奉送浙東德師侍御罷府西歸
- 兩地有期皆好用,不須空把洗溪聲。 -- 出自唐·皮日休·以紫石硯寄魯望兼酬見贈
- 低株摘盡到高株,株株別是閩溪樣。 -- 出自宋·黃庭堅·踏莎行·畫鼓催春
- 遙看絕嶺秀云松,上有垂蘿暗溪谷。 -- 出自宋·黃庭堅·伯時彭蠡春牧圖
- 已發覆盆瞻睿圣,何因猶著故溪魚。 -- 出自宋·黃庭堅·和早秋雨中書懷呈張鄧州
- 北嶂南屏恰四周,西山微缺放溪流。 -- 出自宋·蘇轍·奉使契丹二十八首 會仙館二絕句
- 行到南窗修竹下,恍然如見舊溪山。 -- 出自宋·蘇轍·南齋竹三絕
- 始信山川出才士,扁舟新自宛溪來。 -- 出自宋·蘇轍·次韻王薦推官見寄
- 兩山相負為峰麓,流水重重注溪谷。 -- 出自宋·蘇轍·次韻子瞻游道場山何山
- 底處翰林長外補,明年誰送霅溪春。 -- 出自宋·蘇轍·次韻李公擇以惠泉答章子厚新茶二首
- 家兄子瞻以書告曰:“不如道歙溪,過錢塘,一觀老兄遺跡。 -- 出自宋·蘇轍·寄龍井辯才法三絕〈并敘〉
- 北峷南屏恰四周,西山微缺放溪流。 -- 出自宋·蘇轍·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九會仙館二絕句之一
- 山中故人消息斷,欲問有無隔溪壑。 -- 出自宋·蘇轍·次遲韻復雪
- 離魂難倩招清此,夢縞衣、解佩溪邊。 -- 出自宋·吳文英·高陽臺 落梅
- 預想張園尋故事,插花秉燭過溪橋。 -- 出自宋·戴復古·永新宰潘仁叔再約觀梅
- 歲晏歸來詩思好,東風吹散一溪云。 -- 出自元·王冕·素梅 十五
- 昨夜扁舟欲飛去,雪云凍隔耶溪路。 -- 出自元·王冕·寄昱東明
- 器識可同莘野夫,孤高差擬蟠溪叟。 -- 出自元·王冕·題畫梅
- 我家只在山陰曲,修竹森森照溪綠。 -- 出自元·王冕·柯博士竹圖
- 一十三度溪花紅,一百八下西溪鐘。 -- 出自清·龔自珍·已亥雜詩
- 煙靄濃間出山驛,林蘿深里過溪橋。 -- 出自宋·林逋·出泉水驛
- 石碾輕飛瑟瑟塵,乳花烹出建溪春。 -- 出自宋·林逋·監郡吳殿丞惠以筆墨建茶各吟一絕謝之·茶
- 江南年少十八九,乘舟欲渡青溪口。 -- 出自唐·崔顥·江畔老人愁
- 家住橫塘散時晚,分明笑語隔溪聞。 -- 出自宋·曾鞏·南湖行二首
- 偏得朝陽借力催,千金一胯過溪來。 -- 出自宋·曾鞏·閏正月十一日呂殿丞寄新茶
- 人在畫船猶未睡,滿堤明月一溪潮。 -- 出自宋·曾鞏·夜出過利涉門
“溪”同音字
- 娭
- 肸
- 肹
- 扱
- 糦
- 郗
- 饎
- 螅
- 昔
- 鬩
- 戲
- 戯
- 戱
- 鑴
- 塈
- 墍
- 嵠
- 系
- 繫
- 鯑
- 臘
- 鉨
- 鈢
- 鉩
- 溪
- 磎
- 粞
- 谿
- 蹊
- 鸂
- 舃
- 舄
- 闟
- 趇
- 歙
- 菥
- 犧
- 犧
- 裼
- 錫
- 錫
- 觹
- 習
- 係
- 俙
- 傒
- 僖
- 兮
- 凞
- 匸
- 卌
- 卥
- 厀
- 吸
- 呬
- 唏
- 唽
- 喜
- 喺
- 嘻
- 噏
- 嚱
- 囍
- 壐
- 夕
- 夞
- 奚
- 媳
- 嬆
- 嬉
- 屃
- 屓
- 屖
- 屣
- 屭
- 嶍
- 巇
- 希
- 席
- 徆
- 徙
- 徯
- 忚
- 忥
- 怬
- 怸
- 恄
- 恓
- 息
- 悉
- 悕
- 惁
- 惜
- 慀
- 憘
- 憙
- 戲
- 扸
- 晞
- 晰
- 晳
- 暿
- 曦
- 析
- 枲
- 桸
- 椞
- 椺
- 榽
- 槢
- 樨
- 橀
- 橲
- 檄
- 欯
- 欷
- 歖
- 氥
- 汐
- 洗
- 浠
- 淅
- 渓
- 漇
- 漝
- 潝
- 潟
- 澙
- 烯
- 焁
- 焈
- 焟
- 焬
- 煕
- 熂
- 熄
- 熈
- 熙
- 熹
- 熺
- 熻
- 燨
- 爔
- 犀
- 犔
- 犠
- 狶
- 璽
- 琋
- 璽
- 瘜
- 皙
- 盻
- 睎
- 瞦
- 矖
- 矽
- 硒
- 硳
- 磶
- 礂
- 禊
- 禧
- 稀
- 稧
- 穸
- 窸
- 細
- 綌
- 緆
- 縘
- 縰
- 繥
- 細
- 绤
- 羲
- 習
- 翕
- 翖
- 膝
- 舾
- 莃
- 葈
- 葸
- 蒠
- 蒵
- 蓆
- 蓰
- 蕮
- 薂
- 虩
- 蜥
- 螇
- 蟋
- 蟢
- 蠵
- 衋
- 襲
- 襲
- 西
- 覡
- 覤
- 覡
- 觽
- 觿
- 諰
- 謑
- 謵
- 譆
- 豀
- 豨
- 豯
- 貕
- 赥
- 赩
- 趘
- 蹝
- 躧
- 邜
- 郋
- 郤
- 鄎
- 酅
- 醯
- 釳
- 釸
- 鎴
- 鏭
- 鐊
- 鬩
- 隙
- 隟
- 隰
- 隵
- 霫
- 霼
- 飁
- 餏
- 餼
- 餼
- 饻
- 騱
- 騽
- 驨
- 鰼
- 鱚
- 鳛
- 鵗
- 黖
- 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𠔃
- 𠪙
- 𡏲
- 𡭴
- 𣤢
- 𣳦
- 𤺊
- 𥋟
- 𧧹
- 𧪷
- 𨑭
- 𨝫
- 𩌦
- 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