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在第6個字的詩句
源在第六個字的詩句
- 胸中千古淵源學(xué),天下十分端正人。 -- 出自宋·黃庚·上李承旨學(xué)士
- 分甘投老潭源地,為謝云箋莫見招。 -- 出自宋·蔣蕓·辭薦呈余廉訪
- 芳盛無良苗,源污無潔水。 -- 出自宋·金君卿·題胡主簿澄清軒
- 題詩我愧詞源涸,作記渠能學(xué)海翻。 -- 出自宋·李處權(quán)·題錢德載雙清堂
- 太史述世家,源深者流長。 -- 出自宋·李處權(quán)·召伯祠
- 三生難轉(zhuǎn)靈源靜,六歲空驚迅景催。 -- 出自宋·李復(fù)·再任提點云臺觀
- 金玉二三子,源委諸老生。 -- 出自宋·陸文圭·謝詹中美惠五典毓蒙書
- 欲知名姓問源流,請看郴陽山下石。 -- 出自宋·羅道成·投郭主簿
- 分明便是桃源洞,不見溪中流落花。 -- 出自宋·洛浦道士·絕句
- 此邦況是淵源地,好玩遺編振緒風(fēng)。 -- 出自宋·牟巘五·送李際可婺源學(xué)錄
- 納湖千頃自源流,淡淡春風(fēng)百尺樓。 -- 出自宋·彭龜年·壽張京尹十首
- 種種多般,要源流出。 -- 出自宋·釋道寧·偈六十三首
- 一人發(fā)真歸源,十方虛空,悉皆鎖殞。 -- 出自宋·釋道寧·偈六十三首
- 雖然不是桃源洞,春至桃花亦滿蹊。 -- 出自宋·釋道寧·偈六十三首
- 若知異水同源,飲者不妨疑悟。 -- 出自宋·釋法泰·頌古四十四首
- 一人發(fā)真歸源,十方虛空迸裂。 -- 出自宋·釋法薰·偈傾一百三十三首
- 水出在高原,源深到冷泉。 -- 出自宋·釋梵琮·寄臺州瑞巖高原禪師住靈隱
- 學(xué)人未達其源,也要請師方便。 -- 出自宋·釋了惠·偈頌七十一首
- 國師實為耽源切,不是臨岐作對談。 -- 出自宋·釋如珙·頌古四十五首
- 忽然收卷還源去,萬古曹溪風(fēng)怒號。 -- 出自宋·釋如凈·偈頌二十五首
- 清濁淺深,窮源倒底。 -- 出自宋·釋紹曇·偈頌一百一十七首
- 淵深徹見靈源底,里許如何著得沙。 -- 出自宋·釋紹曇·滸眼
- 境與禪心會,源從靜處分。 -- 出自宋·釋文珦·題故人溪亭
- 岸柳眉舒黛,源桃臉露紅。 -- 出自宋·釋文珦·歸興
- 一水從天下,源深不可知。 -- 出自宋·釋文珦·九仙山中瀑
- 依山偶得還源旨,拂石閑題出格詩,水待凍開成細溜,薪從霜后拾枯枝。 -- 出自宋·釋延壽·山居詩
- 千途盡向空源出,萬景終歸一路通。 -- 出自宋·釋延壽·山居詩
- 直饒識得根源,更買草鞋行腳三十年,何曾踏著遮里。 -- 出自宋·釋原妙·偈頌六十七首
- 截斷眾流見源底,相應(yīng)函蓋同乾坤。 -- 出自宋·釋正覺·偈頌二百零五首
- 得萬像之根源,識諸緣之窠窟。 -- 出自宋·釋正覺·禪人并化主寫真求贊
- 洞千古之淵源,造萬像之模則。 -- 出自宋·釋正覺·頌古一百則
- 夜壑藏舟,澄源著棹。 -- 出自宋·釋正覺·頌古一百則
- 行腳祗參松源,早是信卜賣屋。 -- 出自宋·釋智遇·運庵先師贊
- 谷靜云性閑,源長水涵幽。 -- 出自宋·釋遵式·五峰合澗詩·稽留峰
- 世人只愛桃源好,梅熟山間怎得知。 -- 出自宋·舒坦·游大梅護圣四首
- 結(jié)屋占山巔,源流未有年。 -- 出自宋·宋伯仁·妙智庵
- 遂令巫峽桃源景,頓覺收歸在寸眸。 -- 出自宋·汪應(yīng)辰·水云堂
- 晦翁千載人,源流有余師。 -- 出自宋·王撝·游佑七年丁未十一月朔蔡久軒自江東提刑歸抵
- 奕奕長江上,源源數(shù)路頭。 -- 出自宋·王阮·上九江唐舍人一首五十韻
- 后人學(xué)疏忽源委,傳會流俗兼下里。 -- 出自宋·王洋·以校正字學(xué)還方智善作詩贈之
- 了知大末淵源在,功業(yè)皋夔付后昆。 -- 出自宋·王洋·挽徐次翁
- 肇公孫之璇源兮玄鳥降而生商,并禹稷之圣賢兮實惟桓撥之王。 -- 出自宋·鮮于侁·九誦·微子
- 地勝人堪隱,源深客自迷。 -- 出自宋·蕭貫·清溪
- 妙出神功造,源從湫底分。 -- 出自宋·薛嵎·重游雁山分得六題·水簾谷
- 孕秀鐘鼎慶源長,屬近親依日月光。 -- 出自宋·楊簡·壽趙泉使
- 偶然覓得桃源路,便欲分棲竹屋陰。 -- 出自宋·余季芳·平園
- 文章無正體,源浚流乃深。 -- 出自宋·喻良能·懷東嘉先生因誦老坡今誰主文字公合把旌旄作
- 君侯亦眉人,源委故深長。 -- 出自宋·袁燮·送治楊司直
- 不因漁父尋源入,爭識仙家避世來。 -- 出自宋·張翠屏·憶秦人洞
- 靜練明田外,源流笠澤通。 -- 出自宋·張堯同·嘉禾百詠·穆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