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在第4個字的詩句
源在第四個字的詩句
- 不是桃源不歸去,故人多半在煙霄。 -- 出自宋·李絢·送天柱馮先生
- 安得心源涼似水,虎溪遙羨老僧禪。 -- 出自宋·李至·依韻奉和來篇
- 來自清源葛已覃,君王問蠟我猶堪。 -- 出自宋·林光朝·九日同出真珠園再用前韻
- 昭代璿源遠,高秋寶月前。 -- 出自宋·林光朝·東宮生日六首·癸巳
- 來自清源葛已覃,君王問獵我猶堪。 -- 出自宋·林光宗·九日同出真珠園再用前韻
- 遙睇麻源村,夢思勞輾轉。 -- 出自宋·林夢英·碧澗書堂
- 水繞桃源堤上下,花迷金谷路高低。 -- 出自宋·劉壎·句
- 路隔仙源不可尋,紫墻霜戟夜沉沉。 -- 出自宋·劉騭·代意
- 人說桃源是隱民,神仙紀景即非真。 -- 出自宋·陸文圭·江陰有桃源圖方圓尺許宮室人物如針粟可數相
- 幸得慶源流自遠,匡扶人世釋塵囂。 -- 出自宋·呂祖謙·睢陽五老圖贊
- 曾有長源碑,在夫子廟庭。 -- 出自宋·馬之純·擬峴亭詩
- 枯盡百源無一滴,老龍何處卷云眠。 -- 出自宋·牟巘五·己已秋七月不雨人心焦然乃戊午齋宿致城隍清
- 始信桃源隔幾秦,后來無復問津人。 -- 出自宋·錢選·題桃源圖
- 一派靈源流不盡,教人疑是九天來。 -- 出自宋·石泳堅·龍巖山
- 苕溪之源流洞天,中有福地壽可延。 -- 出自宋·史宗愷·和周丞丈游洞霄韻
- 政自淵源出,聲連海岳清。 -- 出自宋·釋寶曇·謝殿撰挽詞二首
- 息慮迷源,明機自昧。 -- 出自宋·釋法薰·偈傾一百三十三首
- 得個清源鈯斧兒,南臺石上鋤荒草。 -- 出自宋·釋梵言·送務紳禪者分衛歌
- 珍重洪源湖海眾,個中不隔一毫釐。 -- 出自宋·釋慧開·偈頌八十七首
- 凌滅曹源生,訓徒參活句。 -- 出自宋·釋慧開·偈頌八十七首
- 北濟淵源連海嶠,西岐枝葉茂江湖。 -- 出自宋·釋慧遠·偈頌一百零二首
- 濯錦之源,怒濤洶涌吞三峽。 -- 出自宋·釋慧遠·典午和尚贊
- 舉棹迷源兮{左木右戶下加上四下衣}索已露,移舟別水兮眼倒生筋。 -- 出自宋·釋慧遠·木平和尚贊
- 識其淵源,得其樞要。 -- 出自宋·釋了惠·偈頌七十一首
- 未達曹源淵奧,依然兩段不同。 -- 出自宋·釋妙倫·斷溪
- 東山之源,東磵之淵。 -- 出自宋·釋普濟·石佛清長老請贊
- 返本還源空覺海,滿堂風月雨初晴。 -- 出自宋·釋普濟·起水陸堂
- 未徹根源肯便休,煉磨三種愈精修。 -- 出自宋·釋普寧·雪竇前堂音座寮有煉指行人求頌
- 覺盡還源見本心,洞庭無蓋碧沈沈。 -- 出自宋·釋如凈·送覺兄歸洞庭
- 學問淵源汲綆深,逢時肯作子光瘖。 -- 出自宋·釋善珍·次曾都倉韻
- 接得靈源正脈親,險崖機里解翻身。 -- 出自宋·釋紹曇·泉山
- 洞徹根源,迥絕機宜。 -- 出自宋·釋師范·禪人請贊
- 更有洪源水,滔滔在嶺西。 -- 出自宋·釋守芝·偈
- 苕溪發源自天目,一豀東之漾寒淥。 -- 出自宋·釋文珦·過苕溪
- 又聞發源自天目,懸高墜峻如建瓴。 -- 出自宋·釋文珦·苕霅歌
- 全似桃源里,游人到欲迷。 -- 出自宋·釋文珦·山村
- 絕似桃源里,唯無洞口花。 -- 出自宋·釋文珦·深村
- 高厚同源,萬殊一體。 -- 出自宋·釋心月·小師正知畫師頂相請贊
- 咫尺曹源有路通,游魚何事自迷蹤。 -- 出自宋·釋心月·清溪
- 直截根源佛所印,三界虛出失性命。 -- 出自宋·釋印肅·頌證道歌·證道歌
- 左右逢源名實相,從斯周匝臥云閑。 -- 出自宋·釋印肅·頌十玄談
- 返本還源事已差,輕羅不著外尋麻。 -- 出自宋·釋印肅·頌十玄談·還源
- 左右逢源,大目犍連。 -- 出自宋·釋印肅·彭心齋諱逢源自作頌呈師師於一句下加三句
- 卻被耽源添一線,至今描邈亂紛紛。 -- 出自宋·釋原妙·頌古三十一首
- 識得根源認得伊,全身猶墮在塵圍。 -- 出自宋·釋原妙·示如法禪人
- 徹見其源,如指諸掌。 -- 出自宋·釋正覺·偈頌二百零五首
- 照徹靈源湛不渾,方知幻泡同無礙。 -- 出自宋·釋正覺·偈頌二百零五首
- 性得淵源,窮通自然。 -- 出自宋·釋正覺·禪人并化主寫真求贊
- 湛湛河源翡翠碧,團團海日珊瑚紅。 -- 出自宋·釋正覺·禪人并化主寫真求贊
- 湛乎性源,游乎度門。 -- 出自宋·釋正覺·禪人并化主寫真求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