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在第14個字的詩句
源在第一十四個字的詩句
- 莫驚池里尋常滿,一井清泉是上源。 -- 出自唐·姚合·詠盆池
- 心慕腥膻傷物命,意生貪愛損根源。 -- 出自元·譚處端·瑞鷓鴣·人人學道慕腥膻
- 許多同輩矜科第,已過年華付水源。 -- 出自清·李鴻章·赴試途中有感
- 東山七月無人解,只是周公學有源。 -- 出自宋·陳普·學詩
- 兩晉士風真可笑,盡將管葛許深源。 -- 出自宋·陳普·詠史下·殷浩
- 夷甫登朝日月昏,爭知安石亦深源。 -- 出自宋·陳普·詠史下·謝安
- 遠客杖藜來往熟,卻疑身世在桃源。 -- 出自宋·盧多遜·南水村
- 左右逢源無限意,幾人于此徹根源。 -- 出自宋·釋師觀·偈頌七十六首
- 殘章斷簡棄不錄,自愧潢潦無根源。 -- 出自宋·楊時·向和卿覽余詩見贈次韻奉酬
- 精神照座如神仙,滔滔揮翰傾河源。 -- 出自宋·曾豐·壽陳龍圖
- 何處渡頭風浪喧,隔波仙景似桃源。 -- 出自明·陳憲章·秋江喚渡
- 溪邊六逸李太白,林下七賢楊巨源。 -- 出自宋·胡銓·逸賢峒
- 從來到處安心地,肯認家山作本源。 -- 出自宋·胡銓·逸賢峒
- 謾使楚囚臨澧浦,難教漢使識河源。 -- 出自宋·晁說之·病目作近體詩五首
- 內外修攘明治體,憂勤終始養心源。 -- 出自宋·徐元杰·甲辰恭和御制
- 八十山僧眼未昏,獨尋流水到窮源。 -- 出自唐·李涉·贈龍泉洞塵上人
- 邊鎖無虞庭少訟,不妨仙釋問真源。 -- 出自宋·曾幾·送李似舉尚書帥桂州二首
- 官府新辭上界仙,碧瑤沿口晉桃源。 -- 出自宋·周必大·次韻楊廷秀待制二首
- 化行同邑得模楷,經授猶子留淵源。 -- 出自宋·周必大·龍泉項汝弼字唐卿盧溪書院
- 萬點紅隨雪浪翻,恍疑身到武陵源。 -- 出自宋·周必大·丁酉二月二十日同部中諸公游下竺御園坐枕流
- 言立豈徒規后學,書存端可識真源,瓣香再拜公應鑒,自愧傳衣忝嫡孫。 -- 出自宋·高翥·拜尹和靖先生墓
- 遠近利民因智力,周回潤物像心源。 -- 出自唐·方干·侯郎中新置西湖
- 欲知到底無塵染,堪與吾師比性源。 -- 出自唐·方干·僧院小泉井
- 一朝負譴辭丹闕,五年待罪湘江源。 -- 出自唐·戎昱·贈別張駙馬
- 云水千重繞洞門,獨歸何處是桃源。 -- 出自唐·施肩吾·送絕塵子歸舊隱二首
- 絕壁相欹是洞門,昔人從此入仙源。 -- 出自唐·章碣·桃源
- 七情汩心心憒昏,窒慾如水澄其源。 -- 出自宋·劉子翚·夢仙謠
- 若有胡麻泛流水,武夷轉作武陵源。 -- 出自宋·劉子翚·桃源
- 驚潛初見穿亂藻,亟遁轉覺迷深源。 -- 出自宋·劉子翚·打魚歌
- 虢虢溪流響何處,亂山無數不知源。 -- 出自宋·王之道·山西莊舍贈信上人和彥時兄四首
- 揚子渴如馬文園,宰官特賜桃花源。 -- 出自元·楊維楨·紅酒歌謝同年智同知作
- 松門桂華秋月圓,拄杖高尋萬古源。 -- 出自明·李夢陽·白鹿洞別諸生
- 何用深求避秦客,吾家便是武陵源。 -- 出自唐·吳融·山居即事四首
- 只此無心便無事,避人何必武陵源? -- 出自唐·吳融·偶書
- 伏藏山林弄兇器,今可先事塞其源。 -- 出自宋·鄭獬·淮揚大水
- 行人莫罪無情水,一笑華清是禍源。 -- 出自宋·強至·溫泉
- 洮隴居人瞻漢使,此行知不為河源。 -- 出自宋·強至·送郡判鄭世表庫部奉使陜西
- 謝客風流臨海嶠,秦人歌嘯入花源。 -- 出自宋·范祖禹·和張二十五游白龍溪甘水谷郊居雜詠七首
- 作詩求工今則然,古人培本深其源。 -- 出自宋·陳造·魏知元有贈仍索詩此言別二首
- 窮山必到嵩華顛,窮水必極昆侖源。 -- 出自宋·吳泳·賦半齋送張清卿分教嘉定
- 故人聲跡應自絕,不寄一行山巨源。 -- 出自宋·李彌遜·石門寺前溪上有亭余榜以通幽陳丞有詩次韻三
- 笑吸百川淋酒渴,旁看三峽倒詞源。 -- 出自宋·鄧肅·鳳池小飲
- 寒山濯濯空堆皺,野水瀰瀰不待源。 -- 出自宋·胡寅·過疏山題一覽亭梁溪公所書也二首
- 問學據今宜了了,唱酬從此定源源。 -- 出自宋·胡寅·初歸范伯達弟相會夜歸有成
- 由來孝弟動鬼神,宦學所自為根源。 -- 出自宋·李流謙·挽李子和知縣
- 文采於菟見一斑,舊知句法有淵源。 -- 出自宋·吳儆·還程彥舉詩卷
- 老坡送江直入海,君今歸尋江之源。 -- 出自宋·樓鑰·送蘇壽甫少卿赴潼川漕
- 搜攪胸中萬卷富,傾動筆下三峽源。 -- 出自宋·虞儔·贈孫尉姑蘇紫石銚孫有詩次韻
- 木落盡還山面目,旱深窮見水根源。 -- 出自宋·趙蕃·歸途
- 先世文章出遺逸,當家句法有淵源。 -- 出自宋·趙蕃·寄黃子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