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在第11個字的詩句
源在第一十一個字的詩句
- 明朝置酒當投轄,萬斛洪源看倒傾。 -- 出自宋·陳造·次韻王簽判
- 淙淙雨勢欲沈城,袞袞辭源亦對傾。 -- 出自宋·陳造·再次韻后篇戲朱
- 白花紫柏漫山路,猶覺桃源在世間。 -- 出自宋·吳泳·華嚴寺
- 儒風忠節兩傳家,杰氣源源長不已。 -- 出自宋·李新·鶴雛引
- 塵迷試問劉安訣,就學仟源點化工。 -- 出自宋·李新·上張幕
- 從茲虛室長生白,占得桃源洞里春。 -- 出自宋·張繼先·詠窗
- 公馀喚客坐晚涼,不獨桃源真避世。 -- 出自宋·李彌遜·仆和蹈元蓮竹之什意在譽竹於蓮有投鼠之嫌明
- 切切寒蟲常在耳,未識詞源萬斛水。 -- 出自宋·鄧肅·和謝吏部鐵字韻三十四首·紀德十一首
- 引領門墻數舍耳,劍之水源自樵水。 -- 出自宋·鄧肅·和謝吏部鐵字韻三十四首·紀德十一首
- 扁舟載月隨夜風,曉到溪源訪老農。 -- 出自宋·鄧肅·訪故人
- 儒生底用苦知書,學到根源物物無。 -- 出自宋·林季仲·贈虞教授別
- 伊誰遣子著袈裟,幸自同源又一家。 -- 出自宋·胡寅·示詩僧了信
- 從教弱水三萬里,一棹桃源未迷路。 -- 出自宋·胡寅·曉乘大霧訪仲固
- 從不駿足輕千里,豈但詞源蕩四溟。 -- 出自宋·胡寅·歸次湘西元作以詩見迎和之
- 定心古井波浪息,夜氣靈源襟韻爽。 -- 出自宋·胡寅·示高臺足庵紹印
- 分明余潤徹眉間,道德根源固曄然。 -- 出自宋·李流謙·費文達除夔漕作此賀之三首
- 豈聞鉤黨能留漢,故有桃源可避秦。 -- 出自宋·李流謙·焦山漢末焦光隱於此是日乃其生日士人會者甚
- 若非嚴瀨垂竿客,即是桃源避世人。 -- 出自宋·姜特立·題陳朝干山亭二首·翠微
- 仙山千疊擁云屏,行到桃源境更清。 -- 出自宋·姜特立·游赤松小桃源
- 王楊仕宦曾相接,游夏淵源有自來。 -- 出自宋·樓鑰·姜秘監挽詞
- 未知方丈景何似,直恐桃源路已通。 -- 出自宋·樓鑰·山中懷仲兄
- 寒泉迸溢清且甘,發自靈源匪分派。 -- 出自宋·樓鑰·吳山井
- 一朝別我欲遠游,欲入桃源深洞里。 -- 出自宋·樓鑰·又次韻
- 相家小有四明山,更葺桃源渺莽間。 -- 出自宋·樓鑰·史子仁碧沚
- 司成蘊蓄何如厚,萬頃淵源海波秀。 -- 出自宋·趙善括·謝葛守詩軸
- 水流花出人間去,應有桃源迷路人。 -- 出自宋·虞儔·和張簿南坡
- 憑愚邀敬多官府,與想桃源源上行。 -- 出自宋·趙蕃·書懷二首
- 西山南浦飫搜尋,武陵桃源蹔探討。 -- 出自宋·趙蕃·贈于革去非時為武陵尉
- 性與天道亦得聞,伊洛尋源未為失。 -- 出自宋·葉適·送陳壽老
- 劉郎莫恨相逢晚,且喜桃源路已通。 -- 出自宋·盧炳·鷓鴣天·秋月明眸兩鬢濃
- 只今何許,當時三峽倒詞源。 -- 出自·李好古1·水調歌頭·歷歷江南樹
- 是日天明風氣柔,入自交源茗源出。 -- 出自宋·程珌·新舊句
- 竹輿莫作追程去,半似桃源欲細論。 -- 出自宋·鄭清之·金峨途中
- 那知萬古文選理,不盡詞源八節灘。 -- 出自宋·程公許·池口昭明太子釣磯蜀僧住山相邀訪古和壁間韻
- 修眉兮連娟,曼翠靄兮麻源。 -- 出自宋·程公許·擬九頌·峨峰書院
- 風塵世路知難拗,潢潦詞源恐易乾。 -- 出自宋·程公許·和史子修投贈二首韻時被命至玉堂
- 姑溪之水清且漪,青山之源衍而汰。 -- 出自宋·岳珂·李端叔命駕神仙二帖
- 皇覽徐公百不憂,袞袞慶源由積善。 -- 出自宋·趙福元·壽徐尉
- 浮云遮斷人間事,浪說桃源今世稀。 -- 出自宋·宋自遜·山家
- 認一點、星球掛也,士女桃源洞里。 -- 出自宋·吳潛·寶鼎現·晚風微動
- 要識真鉛汞,都來只一根源。 -- 出自宋·蕭廷之·西江月·要識真鉛真汞
- 主人不用平泉誓,自有根源六藝存。 -- 出自宋·李曾伯·乙已題制參蕭應父襲芳亭
- 綿綿壽脈無窮處,一派根源在至仁。 -- 出自宋·李曾伯·壽應茶馬
- 不須遠遠苦求師,恭敬淵源可細推。 -- 出自宋·趙汝騰·送陳善世
- 不妨北海常開樽,豈但休源乃施榻。 -- 出自宋·衛宗武·和野渡為青溪賦
- 秘檐飛遠發輝光,向此心源默坐忘。 -- 出自宋·吳申·題招提院靜照堂
- 膾鱸沽酒醉蘆花,此樂桃源人未識。 -- 出自宋·姚勉·桃源行
- 圖中想像晉桃源,問著桃源不澉言。 -- 出自宋·胡仲弓·題桃源圖
- 書慵卷起閒今古,回向心源不動時。 -- 出自宋·馬廷鸞·謝潔齋惠爐瓶
- 此是大法論嫡庶,未是窮源尋極致。 -- 出自宋·何夢桂·贈地理錢季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