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在第10個字的詩句
源在第一十個字的詩句
- ⑨潭州蔚人望,洞庭證源泉。 -- 出自近代·蔡和森·少年行
- 始知真隱意,何必入桃源。 -- 出自清·吳綃·嘯臺
- 應運推邦直,乘時講化源。 -- 出自宋·宋庠·贈兵部尚書魯肅簡公挽詞三首
- 野笠鋤春隴,橫槔汲曉源。 -- 出自宋·宋庠·謀退四首
- 曩例褒成袞,先猷化啟源。 -- 出自宋·宋庠·講讀春秋徹篇侍宴崇政殿奏御
- 峰回徒覺秀,瀑遠不知源。 -- 出自宋·宋庠·宿鹿門寺
- 列圣文垂象,旁行筆記源。 -- 出自宋·宋庠·贈傳法光梵二大卿兼述譯場之盛
- 不奈滄波闊,鳩山有故源。 -- 出自宋·宋庠·四月十五日晚出溪上留連不能去
- 四十載居尊,勤勞滌化源。 -- 出自宋·余靖·仁宗皇帝挽詩二首
- 當結明月期,與君酌醇源。 -- 出自宋·黃庶·謝崔象之示詩稿
- 朝行箕山麓,暮挹潁水源。 -- 出自宋·黃庶·過許由冢
- 病來詩思減,東望想詞源。 -- 出自宋·項安世·寄韓丈兄弟
- 誰渭淵明遠,我住栗里源。 -- 出自宋·項安世·江州陳制送酒
- 聊持瞬息念,一究空有源。 -- 出自宋·張嵲·春晴散步庭下
- 白發一無成,頗識委與源。 -- 出自宋·陳傅良·聞葉正則閱藏經次其送客韻以問之
- 四大知安穩,根塵要反源。 -- 出自宋·章甫·和沈商卿次前韻
- 腸斷東來水,滔滔共一源。 -- 出自宋·章甫·憶弟妹
- 目前能轉物,筆下盡逢源。 -- 出自宋·張镃·讀樂天詩
- 木落山呈骨,泉空水反源。 -- 出自宋·劉宰·偶成
- 每愛詩無敵,應知學有源。 -- 出自宋·樂雷發·訪表叔李竹齋
- 名方登禁掖,身已謫南源。 -- 出自宋·劉黻·拜無垢先生祠
- 世科事業無如子,經學源流可致君。 -- 出自宋·許月卿·寄題巖經樓
- 泠泠山下泉,汩汩谷中源。 -- 出自明·張羽·雜詩(三首)
- 士有避世者,高居浙江源。 -- 出自明·張羽·雜言(十一首)
- 胡不見廬山三峽水,此源亦接明河底。 -- 出自宋·陳舜俞·三峽橋
- 石磴梯山一里高,荒煙源處稅漁樵。 -- 出自宋·陳舜俞·詩二首
- 夙夜念淮水,清心大吾源。 -- 出自宋·陳舜俞·失題
- 胡為舍我去,獨指岷江源。 -- 出自宋·孔武仲·送元珍赴官合州
- 傍石結山屋,為園近水源。 -- 出自明·羅洪先·石屋贈彭翁(名簪,靖州守)
- 倏然香林下,似得桃花源。 -- 出自明·王恭·初秋同叔弢彥時游崇山蘭若
- 能脫欲誰名,一根既返源。 -- 出自宋·蔡卞·楞嚴經偈
- 習俗日頹壞,疇能塞其源。 -- 出自明·方孝孺·閑居感懷(九首)
- 種木必培根,清流必澄源。 -- 出自宋·蔡沈·古意二首
- 百川各分流,至海皆同源。 -- 出自宋·晁公溯·范子庚見示長書
- 凄然在川上,會思澄其源。 -- 出自宋·晁公溯·寄宋嗣宗
- 飲之心為清,如洗濁水源。 -- 出自宋·晁公溯·池上
- 旁有蔣子池,沮洳無根源。 -- 出自宋·晁公溯·勞劉子儀視作紅花堰
- 九經在踐履,勤勞窮淵源。 -- 出自宋·晁謙之·送侄子靖還九經堂
- 紫陽道坦行來熟,洛水源深向上窺。 -- 出自宋·陳宓·和卓省元韻
- 漁舟忽相過,疑是武陵源。 -- 出自宋·陳某·趙仲瑜小景二首
- 線引溫湯浦,觴浮雪水源。 -- 出自宋·陳謙·瞿唐峽
- 民間利病搜求久,財計源流講究深。 -- 出自宋·陳文蔚·送趙德勤將漕淮東
- 世間潢潦水,可嘆無根源。 -- 出自宋·陳文蔚·和胡應祥游石進韻
- 非博奚反約,溯流乃求源。 -- 出自宋·陳文蔚·寄題微州李君博文閣
- 自古相傳惟此道,一派源流端可考。 -- 出自宋·陳文蔚·右溪道中偶作
- 金能生水水涵金,本本源源造化心。 -- 出自宋·陳巖·金沙泉
- 明日酒醒應難絕倒,剡源溪上看芳草。 -- 出自宋·戴表元·醉歌贈袁茂才
- 全家作楚鬼,只影窮江源。 -- 出自宋·戴表元·送鄉友林耕道往信州因寄李明通
- 刮摩盡結實,涵揉歸本源。 -- 出自宋·杜范·送子謹叔
- 分明太極圖中意,更續源源付后賢。 -- 出自宋·度正·正伏承澤深僉判學士賢友以正生朝寵貺佳篇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