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在第6個(gè)字的詩句
清在第六個(gè)字的詩句
- 窗戶幾層風(fēng),清涼碧落中。 -- 出自唐·張喬·登慈恩寺塔
- 身非絕粒本清羸,束掛仙經(jīng)杖一枝。 -- 出自唐·張喬·送何道士歸山
- 寂寥聞蜀魄,清絕怨湘弦。 -- 出自唐·張喬·將離江上作
- 重祿輕身日,清資近故鄉(xiāng)。 -- 出自唐·張喬·送睦州張參軍
- 獨(dú)吟人不問,清冷自嗚嗚。 -- 出自唐·崔涂·過洛陽故城
- 更聞棲鶴警,清露滴青松。 -- 出自唐·崔涂·秋夕與友人同會(huì)
- 艷唱召燕姬,清弦待盧女。 -- 出自唐·皇甫冉·見諸姬學(xué)玉臺(tái)體
- 寂寞坐遙夜,清風(fēng)何處來。 -- 出自唐·皇甫冉·秋夜寄所思
- 君住東湖下,清風(fēng)繼舊蹤。 -- 出自唐·皇甫冉·秋夜宿嚴(yán)維宅
- 誰作招尋侶,清齋宿紫陽。 -- 出自唐·皇甫冉·又送陸潛夫茅山尋友
- 三月三日天清明,楊花繞江啼曉鶯。 -- 出自唐·薛逢·觀競渡
- 正當(dāng)海晏河清日,便是修文偃武時(shí)。 -- 出自唐·薛逢·九日曲池游眺
- 門前衛(wèi)士傳清警,砌下奚官掃翠微。 -- 出自唐·薛逢·題上皇觀
- 煩暑自茲適,清涼何所求。 -- 出自唐·裴迪·夏日過青龍寺謁操禪師
- 落日下崦嵫,清波殊淼漫。 -- 出自唐·裴迪·輞川集二十首·南垞
- 霽岳明殘雪,清波漾落暉。 -- 出自唐·李頻·初離黔中泊江上
- 滿閣終南色,清宵獨(dú)倚欄。 -- 出自唐·李頻·秋宿慈恩寺遂上人院
- 名宦成何報(bào),清眸未縱賒。 -- 出自唐·李頻·寄范郎中
- 字人修祖德,清白定聞傳。 -- 出自唐·李頻·送狄明府赴九江
- 長愛喬松院,清涼坐夏時(shí)。 -- 出自唐·李頻·題薦福寺僧棲白上人院
- 每日得閑吟,清曹闕下深。 -- 出自唐·李頻·冬夜和范秘書宿秘省中作
- 皎日為明信,清風(fēng)占早秋。 -- 出自唐·李頻·送薛能赴鎮(zhèn)徐方
- 往運(yùn)感不追,清時(shí)惜難逢。 -- 出自唐·張說·奉和圣制過晉陽宮應(yīng)制
- 紫氣徒想像,清潭長眇默。 -- 出自唐·張說·游洞庭湖湘
- 白云半峰起,清江出峽來。 -- 出自唐·張說·過蜀道山
- 藹藹天旗轉(zhuǎn),清笳入九重。 -- 出自唐·張說·侍宴浐水賦得濃字
- 玄妙為天下,清虛用谷神。 -- 出自唐·張說·奉和圣制經(jīng)河上公廟應(yīng)制
- 白云慚幽谷,清風(fēng)愧泉源。 -- 出自唐·張說·雜詩四首
- 挹泰壇,紫泰清。 -- 出自唐·張說·唐封泰山樂章·豫和六首
- 疊夜常棲露,清朝乍有蟬。 -- 出自唐·朱放·竹
- 漆軌書三上,清時(shí)死九濱。 -- 出自宋·王令·上聱隅先生
- 誰是塵埃者,清風(fēng)合自攀。 -- 出自宋·王令·代人送常州張卿掛冠
- 靜樂遺世喧,清思破塵懶。 -- 出自宋·王令·暮行
- 懶將衰病照清流,為有歸心欲白頭。 -- 出自宋·王令·九日寄滿子權(quán)
- 綠樹何稠疊,清風(fēng)稍羨余。 -- 出自宋·翁卷·偶題
- 香草寒猶錄,清猿夜更悲。 -- 出自宋·翁卷·寄永州徐三掾曹
- 掬來南澗水,清若主人心。 -- 出自宋·翁卷·南澗尋韓仲止不遇
- 燕本昔如此,清名千載垂。 -- 出自宋·翁卷·贈(zèng)葛天民
- 儻或似山陰,清流可共祓。 -- 出自宋·陳與義·蒙示黃磵佳詩三讀欽羨輒繼韻仰報(bào)嘉賜
- 臨別不得言,清愁漲胸臆。 -- 出自宋·陳與義·己酉九月自巴丘過湖南別粹翁
- 不如學(xué)服氣,清座了晨夕。 -- 出自宋·陳與義·再用跡字韻成一首呈判府
- 小閣當(dāng)喬木,清溪抱竹林。 -- 出自宋·陳與義·愚溪
- 百感醉中起,清淚對(duì)君揮。 -- 出自宋·陳與義·同左通老用陶潛還舊居韻
- 病骨瘦始輕,清虛日來人。 -- 出自宋·陳與義·病骨
- 湘東山水有清輝,袁水詞人得意歸。 -- 出自唐·曹鄴·送曾德邁歸寧宜春
- 幽鳥向人作清哢,似應(yīng)知我有詩成。 -- 出自宋·杜耒·同紫芝游西山
- 援琴鳴弦發(fā)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長。 -- 出自魏晉·曹丕·燕歌行
- 秋夜涼風(fēng)起,清氣蕩暄濁。 -- 出自魏晉·張協(xié)·雜詩
- 屬車響流水,清笳轉(zhuǎn)落梅。 -- 出自隋·陳子良·上之回
- 早梅香野徑,清漳響邱琴。 -- 出自隋·王申禮·賦得巖穴無結(jié)構(gò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