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在第3個字的詩句
清在第三個字的詩句
- 回塘清滄流,大曜懸金暉。 -- 出自唐·儲光羲·同諸公秋日游昆明池思古
- 回跡清憲臺,傳騎東南去。 -- 出自唐·儲光羲·貽王侍御出臺掾丹陽
- 屣履清池上,家童奉信歸。 -- 出自唐·儲光羲·山中貽崔六琪華
- 漾舟清潭里,慰我別離魂。 -- 出自唐·儲光羲·舟中別武金壇
- 日入清風至,知君在西偏。 -- 出自唐·儲光羲·朝邑蔡主簿期不會二首
- 時有清風至,側聞樵采音。 -- 出自唐·儲光羲·終南幽居獻蘇侍郎三首時拜太祝未上
- 三居清憲臺,兩拜文昌閣。 -- 出自唐·儲光羲·晚次東亭獻鄭州宋使君文
- 洞門清佩響,廣路玉珂飛。 -- 出自唐·儲光羲·晚次東亭獻鄭州宋使君文
- 良宵清凈方高會,繡服光輝聯皂蓋。 -- 出自唐·儲光羲·同張侍御宴北樓
- 直望清波里,只言別有天。 -- 出自唐·儲光羲·臨江亭五詠
- 直望清波里,唯馀落日光。 -- 出自唐·儲光羲·洛中送人還江東
- 寄言清凈者,閭閻徒自踣。 -- 出自唐·儲光羲·京口題崇上人山亭
- 疏鐘清月殿,幽梵靜花臺。 -- 出自唐·儲光羲·苑外至龍興院作
- 真王清凈子,燕居復行心。 -- 出自唐·儲光羲·題眄上人禪居
- 二月清江外,遙遙餞故人。 -- 出自唐·儲光羲·秦中送人覲省
- 猿狖清夜吟,其聲一何哀。 -- 出自唐·儲光羲·雜詩二首
- 瀲滟清輝吞半郭,縈紆別派入遙村。 -- 出自唐·方干·侯郎中新置西湖
- 修持清苦振佳聲,眾鳥那知一鶚情。 -- 出自唐·方干·寄于少監
- 遙想清溪畔,幽人得自如。 -- 出自唐·方干·送饒州王司法之任兼寄朱處士
- 若到清潭畔,儒風變里閭。 -- 出自唐·方干·送李恬及第后還貝州
- 此地清廉惟飲水,四方焦熱待為霖。 -- 出自唐·方干·上張舍人
- 幸有清才與洪筆,何愁高節不公卿。 -- 出自唐·方干·貽高讜
- 數聲清磬是非外,一個閑人天地間。 -- 出自唐·貫休·山居詩二十四首
- 明月清風宗炳社,夕陽秋色庾公樓。 -- 出自唐·貫休·山居詩二十四首
- 是何清風清,凜然似相識。 -- 出自唐·貫休·古意九首
- 結為清氣引,來到法堂前。 -- 出自唐·貫休·贈靈鷲山道潤禪師院
- 小謝清高大謝才,圣君令泰此方來。 -- 出自唐·貫休·歸東陽臨岐上杜使君七首
- 遠禮清涼寺,尋真似善才。 -- 出自唐·貫休·遇五天僧入五臺五首
- 手擎清涼月,靈光溢天地。 -- 出自唐·貫休·寄大愿和尚
- 大是清虛地,高吟到日晡。 -- 出自唐·貫休·寄天臺道友
- 詩雖清到后,人更瘦于前。 -- 出自唐·貫休·歸故林后寄二三知己
- 常憶清泠子,深云種早禾。 -- 出自唐·貫休·寄清泠山道人
- 儉府清無事,唯應薦禰衡。 -- 出自唐·貫休·送沈侍郎
- 高淡清虛即是家,何須須占好煙霞。 -- 出自唐·貫休·野居偶作
- 只將清凈酬恩德,敢信文章有性靈。 -- 出自唐·貫休·寄匡山大愿和尚
- 師院清無敵,師心智不知。 -- 出自唐·貫休·題師穎和尚院
- 臘高清眼細,閑甚白云卑。 -- 出自唐·貫休·題師穎和尚院
- 吾有清涼雪山雪,天上人間常皎潔。 -- 出自唐·貫休·偶作五首
- 松風清颯颯,鳥語聲口宮口宮。 -- 出自唐·寒山·詩三百三首
- 不知清凈心,便是法王印。 -- 出自唐·寒山·詩三百三首
- 一道清溪冷,千尋碧嶂頭。 -- 出自唐·寒山·詩三百三首
- 一夜清風動扇愁,背時容色入新秋。 -- 出自唐·韓偓·新秋
- 朗月清風難愜意,詞人絕色多傷離。 -- 出自唐·韓偓·惆悵
- 正叨清級忽從戎,況與燕臺事不同。 -- 出自唐·韓偓·余自刑部員外郎為時權所擠值盤石出鎮藩屏…
- 元宵清景亞元正,絲雨霏霏向晚傾。 -- 出自唐·韓偓·元夜即席
- 萬里清江萬里天,一村桑柘一村煙。 -- 出自唐·韓偓·醉著
- 濁世清名一概休,古今翻覆賸堪愁。 -- 出自唐·韓偓·過漢口
- 一帶清風入畫堂,撼真珠箔碎玎珰。 -- 出自唐·韓偓·秋雨內宴(乙卯年作)
- 寒食清明小殿旁,彩樓雙夾斗雞場。 -- 出自唐·花蕊夫人·宮詞(梨園子弟以下四十一首一作王珪詩)
- 再飲清我神,忽如飛雨灑輕塵。 -- 出自唐·皎然·飲茶歌誚崔石使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