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在第9個字的詩句
淮在第九個字的詩句
- 當日臥龍商略處,秦淮王氣真何許。 -- 出自宋·程珌·滿江紅·頗恨登臨
- 看游絲、都不恨,恨秦淮新漲,向人東注。 -- 出自宋·程珌·錦堂春/錦堂春慢
- 律中黃鐘九日前,長淮巨海降真賢。 -- 出自宋·李劉·壽牛都大
- 東南引湖湘,西北控淮楚。 -- 出自宋·鄭清之·江漢亭百韻
- 連年夏旱天無云,江淮湖浙田生塵。 -- 出自宋·魏了翁·山河嘆送劉左史歸簡州
- 風棱犖犖膽氣雄,臨淮軍壘足跡重。 -- 出自宋·魏了翁·次韻趙制置制勝軒詩
- 我生四十無所成,荊淮好漢為知音。 -- 出自宋·周文璞·劍客行
- 是歲七月,日維乙已,淮海堂下,清陰蔽芾。 -- 出自宋·岳珂·呂文靖亭候帖贊
- 窮邊周障塞,訪古涉淮{左土右上而下大}。 -- 出自宋·岳珂·山居感舊百韻
- 暮煙迷海戌,遠水接淮天。 -- 出自宋·趙某·游都梁
- 渺渺江波愁未了,正淮山、日幕云撩亂。 -- 出自宋·吳潛·賀新郎·煙樹瓜洲岸
- 天地兩間同汗漫,江淮一水自東西。 -- 出自宋·陳塏·極目亭
- 一點陽春,無邊德澤,淮山長久。 -- 出自宋·李曾伯·水龍吟·幾年野渡孤舟
- 潮翻江漢轉,地扼楚淮沖。 -- 出自宋·汪宗臣·金陵鳳凰臺
- 楚岫和云移怪石,秦淮流月下高源。 -- 出自宋·梁棟·題寅叔小園
- 回首當時光景,渺秦淮、綠波東下。 -- 出自宋·黎廷瑞·水龍吟·不知玄武湖中
- 忽承北斗敕,勇鼓來淮櫂。 -- 出自宋·仇遠·送高仲山通州教授
- 最苦是、二江涂腦,兩淮流血。 -- 出自宋·華岳·滿江紅·廟社如今
- 蜀江分井絡,錦浪入淮湖。 -- 出自唐·武元衡·奉酬淮南中書相公見寄
- 梁園飛楚鳥,汴水走淮魚。 -- 出自唐·劉得仁·送蔡京侍御赴大梁幕
- 路翻平楚闊,草帶古淮新。 -- 出自唐·劉得仁·送顧非熊作尉盱眙
- 入浙孤帆知楚信,過淮疏雨帶潮聲。 -- 出自唐·褚載·南徐晚望
- 明日陪塵迎駟馬,定淮齋沐看光輝。 -- 出自唐·黃滔·翁文堯員外擁冊禮之歸一路有詩名晝錦集
- 早程殘岳月,夜泊隔淮鐘。 -- 出自唐·李洞·送張喬下第歸宣州
- 馬卿委官去,鄒子背淮來。 -- 出自唐·陳政·贈竇蔡二記室入蜀
- 上元官吏務剝削,江淮之人皆白著。 -- 出自唐·高亭·譏元載詩
- 因想金陵佳麗,鬧秦淮、龍舟稱絕。 -- 出自元·舒*·水龍吟 端午日,寓寧干作,時四方洶洶,民
- 豆籩漂海國,丹雘暗淮村。 -- 出自元·王逢·題馬洲書院
- 天地晝昏憂社稷,江淮春漲泣孤嫠。 -- 出自元·王逢·讀謝太皇詔藁
- 誰料一儒冠,直推上,淮陰將壇。 -- 出自元·楊果·太常引·一杯聊為送征鞍
- 千載風流,兩翁笑傲,淮泗歸譚塵。 -- 出自元·周權·百字謠 東坡昔守彭城,既治決河,乃修筑其
- (疚齋如皋冒氏為前淮安關監督蔗叟淮安段氏為登八十詩人望社為明末遺老會文湖寺所題名) -- 出自近代·陳三立·寄題湖心寺示慧之上人
- 慶澤量移往單州,長淮涂次泊孤舟。 -- 出自宋·田錫·送韓援赴闕
- 楚王欲圖霸,不識韓淮陰。 -- 出自宋·田錫·千金答漂母行
- 況當少天官,風木赴淮涘。 -- 出自宋·項安世·送鄭向書罷師歸福州
- 虜尤涉吾地,飲馬長淮流。 -- 出自宋·張嵲·防江二首
- 北風三日吹黃土,長淮浪高少人渡。 -- 出自宋·章甫·盱眙館中題云山圖
- 明時成擯棄,無語及淮鄉。 -- 出自宋·葉茵·友人自淮至
- 寒壓破虎韉,霜風殺淮葦。 -- 出自宋·敖陶孫·送安豐尉丁夢符歸霅川因簡之晦兄弟時寓崇
- 慘澹胡沙草木腥,長淮坐斷倚賢城。 -- 出自宋·劉宰·挽京口使君豐郎中十首
- 底須勞戰士,城築守淮隅。 -- 出自宋·劉宰·寄寶應丘大夫
- 君不見偉哉男子韓淮陰,往往正坐涉世深。 -- 出自宋·許月卿·涉世
- 恐人疑少室,惟我薄淮陽。 -- 出自宋·許月卿·寄陳宰
- 蔣廟亂山云罨樹,秦淮落日水增波。 -- 出自明·沈周·別金陵
- 逸群來冀北,屏氣入淮西。 -- 出自宋·蔡肇·和慎思秋日同文館詩
- 前年有疆事,假守在淮浦。 -- 出自宋·晁公溯·寄太府丞王能甫
- 山是東南第一峰,長淮古汴渺連空。 -- 出自宋·陳龜年·龜山
- 蒼頭背錦囊,別我渡淮鄉。 -- 出自宋·陳瀧·懷高履常
- 明時豈憚黷,實欲重淮陽。 -- 出自宋·陳宓·送真右史守泉
- 六考未作縣,冷官到淮服。 -- 出自宋·戴溪·送王木叔黃州教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