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在第10個字的詩句
海在第一十個字的詩句
- 大風(fēng)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nèi)兮歸故鄉(xiāng) -- 出自·劉邦·大風(fēng)歌
- 黃河走東溟,白日落西海 -- 出自·李白·古風(fēng)·其一
- 寒月悲笳,萬里西風(fēng)瀚海沙。 -- 出自·納蘭性德·采桑子·塞上詠雪花
- 義膽包天,忠肝蓋地,四海無人識。 -- 出自元·施耐庵·念奴嬌·天南地北
- 銅鑄金鏞振紀(jì)綱,聲傳海外播戎羌。 -- 出自清·曹雪芹·交趾懷古
- 祖國沉淪感不禁,閑來海外覓知音。 -- 出自清·秋瑾·鷓鴣天·祖國沉淪感不禁
- 大風(fēng)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nèi)兮歸故鄉(xiāng)。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 出自兩漢·劉邦·大風(fēng)歌
- 云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 -- 出自宋·蘇軾·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 漢甲連胡兵,沙塵暗云海。 -- 出自唐·李白·經(jīng)亂離后天恩流夜郎憶舊游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
- “秋山起暮鐘,楚雨連滄海”的意思及全詩賞析 -- 出自··
- “嫦娥應(yīng)悔偷靈藥 碧海青天夜夜心”出處及全詩意思賞析 -- 出自唐··
- 東風(fēng)未放十分晴。留戀海棠顏色、過清明 -- 出自··
- 君不能學(xué)哥舒橫行青海夜帶刀,西屠石堡取紫袍。 -- 出自唐·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
- 連山似驚波,合沓出溟海。 -- 出自唐·李白·九日登山
- 舉身憩蓬壺,濯足弄滄海。 -- 出自唐·李白·酬崔五郎中
- 仙人東方生,浩蕩弄云海。 -- 出自唐·李白·送王屋山人魏萬還王屋
- 松子棲金華,安期入蓬海。 -- 出自唐·李白·對酒行
- 水客凌洪波,長鯨涌溟海。 -- 出自唐·李白·贈僧朝美
- 望云知蒼梧,記水辨瀛海。 -- 出自唐·李白·自巴東舟行經(jīng)瞿唐峽登巫山最高峰還題壁
- 粉壁為空天,丹青狀江海。 -- 出自唐·李白·觀博平王志安少府山水粉圖
- 君不見綠珠潭水流東海,綠珠紅粉沉光彩。 -- 出自唐·李白·魯郡堯祠送竇明府薄華還西京(時久病初起作
- 吾已矣,乘桴且恁浮于海。 -- 出自宋·蘇軾·千秋歲·島邊天外
- 云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 -- 出自宋·蘇軾·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 欲為中州信,浩蕩絕云海。 -- 出自宋·蘇軾·和陶擬古九首
- 晨朝玉露下,滴瀝投滄海。 -- 出自宋·蘇軾·和陶擬古九首
- 金丹不可成,安期渺云海。 -- 出自宋·蘇軾·和陶讀山海經(jīng)
- 弋人悵何慕,一舉渺江海。 -- 出自宋·蘇軾·高郵陳直躬處士畫雁二首
- (故人史生為余言:嘗見海賈云中秋有月,則是歲珠多而圓,賈人常以此候之,雖相去萬里,他日會合相問,陰晴無不同者。 -- 出自宋·蘇軾·中秋月寄子由三首
- 我持此石歸,袖中有東海。 -- 出自宋·蘇軾·文登蓬萊閣下石壁千丈為海浪所戰(zhàn)時有碎裂淘
- 斬蛟將軍飛上天,十年海水生紅煙。 -- 出自宋·蘇軾·送馮判官之昌國
- 春雷一震海帖伏,龍變海魚安海族。 -- 出自宋·蘇軾·送馮判官之昌國
- 城東坡隴何所似,風(fēng)吹海濤低復(fù)起。 -- 出自宋·蘇軾·鐵溝行贈喬太博
- 慣見山僧已厭聽,多情海月空留照。 -- 出自宋·蘇軾·東陽水樂亭(為東陽令王都官概作。)
- 琉臺不守,三韓為墟;遼海燕冀,漢奸何多。 -- 出自·毛澤東·四言詩·祭黃帝陵
- 悠然倚棹坐,水思如江海。 -- 出自唐·白居易·同韓侍郎游鄭家池吟詩小飲
- 驃國樂,驃國樂,出自大海西南角。 -- 出自唐·白居易·驃國樂-欲王化之先邇后遠(yuǎn)也
- 枕上酒容和睡醒,樓前海月伴潮生。 -- 出自唐·白居易·飲后夜醒
- 小亭閑眠微醉消,山榴海柏枝相交。 -- 出自唐·李商隱·偶題二首
- 漿向藍(lán)橋易乞,藥成碧海難奔。 -- 出自清·納蘭性德·畫堂春·一生一代一雙人
- 壯歲京華羈旅,暮年湖海清狂。 -- 出自宋·陸游·六言
- 天如玻璃鍾,倒覆濕銀海。 -- 出自宋·陸游·月夕
- 無窮江水與天接,不斷海風(fēng)吹月來。 -- 出自宋·陸游·泊公安縣
- 隔歲租園不計錢,楊梅海里過年年。 -- 出自宋·陸游·項里觀楊梅
- 廣平作梅花賦,少陵無海棠詩。 -- 出自宋·陸游·六言雜興
- 月出半天赤,轉(zhuǎn)盼離巨海,清暉流玉宇,草木盡光彩。 -- 出自宋·陸游·錢清夜渡
- 帶犢吳牛依茂樾,添巢海燕啄新泥。 -- 出自宋·陸游·舟行至織女潭
- 多事林鳩管晴雨,依人海燕度炎涼。 -- 出自宋·陸游·龜堂初暑
- 大鵬一舉九萬程,下視海內(nèi)徒營營。 -- 出自宋·陸游·南堂默坐
- 柯葉自摧折,根株浮滄海。 -- 出自魏晉·陶淵明·擬古 其九
- 精衛(wèi)銜微木,將以填滄海。 -- 出自魏晉·陶淵明·讀山海經(jīng) 其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