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在第7個字的詩句
流在第七個字的詩句
- 離離新田,其下流水。 -- 出自宋·王安石·新田詩
- 濺濺溪谷水亂流,漠漠郊原草爭出。 -- 出自宋·王安石·和中甫兄春日有感
- 大江蟠鑲根,旋流自成浪。 -- 出自宋·王安石·化城閣
- 孤岸鎮頹波,俗流未易識。 -- 出自宋·王安石·送子思兄參惠州軍
- 青煙散入夜云流,赤焰侵尋上瓦溝。 -- 出自宋·王安石·外廚遺火二首
- 逆折山能礙,奔流海與期。 -- 出自宋·王安石·江
- 汴水無情日夜流,不肯為我少淹留。 -- 出自宋·王安石·汴水
- 春江渺渺抱墻流,煙草茸茸一片愁。 -- 出自宋·王安石·春江
- 山木悲鳴水怒流,百蟲專夜思高秋。 -- 出自宋·王安石·寄育王大覺禪師
- 年光如水盡東流,風物看看又到秋。 -- 出自宋·王安石·馬上轉韻
- 可憐溪水自南流,安得溪船問消息。 -- 出自宋·王安石·復至曹娥堰寄剡縣丁元珍
- 隴東流水向東流,不肯相隨過隴頭。 -- 出自宋·王安石·隴東西二首
- 隴西流水向西流,自古相傳到此愁。 -- 出自宋·王安石·隴東西二首
- 翰墨隨談嘯,風流在弟兄。 -- 出自宋·王安石·蘇才翁挽辭二首
- 本始意已陋,末流功更長。 -- 出自宋·王安石·和吳御史汴渠
- 老翁塹水西南流,楊柳中間杙小舟。 -- 出自宋·王安石·後元豐行
- 高淮夜入忽倒流,碕岸相看欲生嘴。 -- 出自宋·王安石·示平甫弟
- 淥繞宮城漫漫流,鵝黃小蝶弄春柔。 -- 出自宋·王安石·寄韓持國
- 北客憐同姓,南流感似人。 -- 出自宋·王安石·送王彥魯
- 壁立千峰峻,潈流萬壑奔。 -- 出自唐·孟浩然·入峽寄弟
- 壁立千峰峻,淙流萬壑奔。 -- 出自唐·孟浩然·入峽寄弟
- 想像若在眼,周流空復情。 -- 出自唐·孟浩然·陪張丞相祠紫蓋山途經玉泉寺
- 縣城南面漢江流,江漲開成南雍州。 -- 出自唐·孟浩然·登安陽城樓
- ③因之泛五湖,流浪經三湘。 -- 出自唐·孟浩然·自潯陽泛舟經明海①
- 聞道鶴書徵,臨流還洗耳。 -- 出自唐·孟浩然·白云先生迥見訪①
- ①分飛黃鶴樓,流落蒼梧野。 -- 出自唐·孟浩然·江上別流人
- 百里行春返,清流逸興多。 -- 出自唐·孟浩然·陪盧明府泛舟回峴山作
- 傲吏非凡吏,名流即道流。 -- 出自唐·孟浩然·梅道士水亭
- 洲勢逶迤繞碧流,鴛鴦鸂鶒滿灘頭。 -- 出自唐·孟浩然·鸚鵡洲送王九游江左
- 試覽鏡湖物,中流到底清。 -- 出自唐·孟浩然·與崔二十一游鏡湖寄包賀二公
- 彩翠相氛氳,別流亂奔注。 -- 出自唐·孟浩然·經七里灘①
- 馀濕猶沾草,殘流尚入溪。 -- 出自唐·孟浩然·途中遇晴
- 外事情都遠,中流性所便。 -- 出自唐·孟浩然·冬至后過吳張二子檀溪別業
- 導漾自嶓冢,東流為漢川。 -- 出自唐·孟浩然·送王大校書
- 抗禮尊縫掖,臨流揖渡杯。 -- 出自唐·孟浩然·韓大使東齋會岳上人諸學士
- 清曉因興來,乘流越江峴。 -- 出自唐·孟浩然·登鹿門山懷古①
- 西上游江西,臨流恨解攜。 -- 出自唐·孟浩然·游江西留別富陽裴、劉二少府
- 外物寂無擾,中流澹自清。 -- 出自唐·張九齡·西江夜行
- 威加昔運往,澤流今圣還。 -- 出自唐·張九齡·奉和圣制次成皋先圣擒建德之所
- 惠問終不絕,風流獨至今。 -- 出自唐·張九齡·郢城西北有大古冢數十觀,其封域多是楚時諸
- 人事已成古,風流獨至今。 -- 出自唐·張九齡·陪王司馬登薛公逍遙臺
- 上宰既傷舊,下流彌感衷。 -- 出自唐·張九齡·和姚令公哭李尚書乂
- 山氣朝來爽,溪流日向清。 -- 出自唐·張九齡·溪行寄王震
- 沿涉經大湖,湖流多行泆。 -- 出自唐·張九齡·彭蠡湖上
- 所適雖淹曠,中流且閑逸。 -- 出自唐·張九齡·彭蠡湖上
- 清洛象天河,東流形勝多。 -- 出自唐·張九齡·天津橋東旬宴得歌字韻
- 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將浮彩舟。 -- 出自唐·劉禹錫·競渡曲
- 遠岫低屏列,支流曲帶縈。 -- 出自唐·劉禹錫·歷陽書事七十韻
- 反照入松門,瀑流飛縞帶。 -- 出自唐·劉禹錫·客有為余話登天壇遇雨之狀,因以賦之
- 會有知兵者,臨流指是非。 -- 出自唐·劉禹錫·觀八陣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