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在第6個字的詩句
洪在第六個字的詩句
- 叱咤四海動,洪濤為簸揚。 -- 出自唐·李白·上云樂
- 白道向姑熟,洪亭臨道傍。 -- 出自唐·李白·洗腳亭
- 子歸治小國,洪鐘噎微撞。 -- 出自宋·蘇軾·送楊孟容
- 高岳前嵂崒,洪河左瀅濙。 -- 出自唐·杜甫·橋陵詩三十韻因呈縣內諸官
- 高壁抵嶔崟,洪濤越凌亂。 -- 出自唐·杜甫·白沙渡
- 朱弦拂宮徵,洪筆振風騷。 -- 出自唐·白居易·寄獻北都留守裴令公
- 五行未可忽,洪范禹所傳。 -- 出自宋·陸游·雜感十首以野曠沙岸凈天高秋月明為韻
- 且抽架上書,洪范推五行。 -- 出自宋·陸游·大風雨中作
- 仙井今猶在,洪厓久不還。 -- 出自唐·張九齡·登城樓望西山作
- 圣人合天德,洪覆在元元。 -- 出自唐·張九齡·奉和圣制賜諸州刺史以題座右
- 白晝晦如夕,洪濤聲若雷。 -- 出自唐·張九齡·江上遇疾風
- 黃石履看墮,洪崖肩可拍。 -- 出自唐·劉禹錫·游桃源一百韻
- 大孝三朝備,洪恩九族惇。 -- 出自唐·劉禹錫·武陵書懷五十韻
- 當年丞相倦洪釣,弭節初來潁水濆。 -- 出自宋·歐陽修·答杜相公寵示去思堂詩
- 丹毫玉策延洪算,八表歡娛四海清。 -- 出自宋·晏殊·元日詞其三·御閣
- 清濁必能澄,洪纖幸無棄。 -- 出自唐·李世民·詠司馬彪續漢志
- 京口連滄觀,洪都孺子亭。 -- 出自宋·楊萬里·張幾仲侍郎挽詞三首
- 有客自洪來,洪民至今藉。 -- 出自唐·元稹·茅舍
- 圣人坐明堂,洪覆等穹蓋。 -- 出自宋·范成大·送汪仲嘉侍郎使虜,分韻得待字
- 海水雖無心,洪濤亦相驚。 -- 出自唐·韋應物·贈盧嵩
- 文星下為人,洪秀密于緶。 -- 出自唐·皮日休·魯望昨以五百言見貽過有褒美內揣庸陋彌增愧
- 但使一氣轉洪鈞,此老矍鑠還冠軍。 -- 出自宋·黃庭堅·戲贈家安國
- 河身縈疋素,洪口轉千車。 -- 出自宋·蘇轍·同子瞻泛汴泗得漁酒二詠
- 書生信古語,洪范有遺牘。 -- 出自宋·蘇轍·立冬聞雷
- 炎光延萬里,洪川蕩湍瀨。 -- 出自魏晉·阮籍·詠懷
- 天覆地載如洪爐,萬物死生同一涂。 -- 出自宋·司馬光·示道人
- 山曾堯代浮洪水,地有唐臣奠綠醽。 -- 出自唐·韋莊·耒陽縣浮山神廟
- 神荼獻丹桃,洪崖開玉尊。 -- 出自明·劉基·游仙(九首)
- 舊物復光明,洪爐再埏熔。 -- 出自唐·陳陶·涂山懷古
- 纖情不可逃,洪筆難暫閣。 -- 出自唐·陸龜蒙·奉和襲美初夏游楞伽精舍次韻
- 安得東壁明,洪洪用墳史。 -- 出自唐·陸龜蒙·雜諷九首
- 何窮默識輕洪范,未喪斯文勝大還。 -- 出自唐·錢起·暇日覽舊詩因以題詠
- 白水連天暮,洪波帶日流。 -- 出自唐·李端·宿洞庭
- 廣廈當宏構,洪鐘并待撞。 -- 出自唐·張祜·投常州從兄中丞
- 倚需召入秉洪鈞。 -- 出自宋·無名氏·西江月·隆暑正當三伏
- 吾皇愿、永保洪圖,四方長樂升平。 -- 出自宋·無名氏·萬年歡慢/萬年歡
- 過淮風緊到洪澤,使人助我如臂肘。 -- 出自宋·梅堯臣·至靈壁鎮於許供奉處得杜挺之書及詩
- 絕頂見茅屋,洪波日湯湯。 -- 出自宋·梅堯臣·紫微亭
- 小隙皆能及,洪爐逼不溫。 -- 出自宋·梅堯臣·次韻和永叔對雪十韻
- 白雪終無繼,洪崖謾拍肩。 -- 出自宋·王禹偁·仲咸以多編成商於唱和集以二十韻詩相贈依韻
- 胡為不且留,洪化用斟酌。 -- 出自宋·邵雍·王勝之諫議見惠文房四寶內有巨硯尤佳因以謝
- 大禮行郊次,洪恩浹海濱。 -- 出自宋·朱翌·南華五十韻
- 煙昏倏見燈,洪發恐無地。 -- 出自宋·陳師道·和寇十一同登寺山
- 此心冥處貫洪纖。 -- 出自元·姬翼·西江月·不在拳頭指上
- 橫流今泛濫,洪禍誰能當? -- 出自近代·柳亞子·放歌
- 玉節朝天罷,洪爐造化新。 -- 出自唐·顧況·相國晉公挽歌二首
- 連章得請避洪鈞,赭案除書天下聞。 -- 出自宋·宋祁·送太尉相公赴鎮安軍二首
- 海浩淼兮汩洪溶,流蘊蘊兮濤洶洶。 -- 出自唐·元結·引極三首·懷潛君
- 遠色抵千古,洪聲壓四方。 -- 出自宋·王令·上黃任道
- 八月黃草生,洪濤入云熱。 -- 出自唐·曹鄴·續幽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