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在第14個字的詩句
津在第一十四個字的詩句
- 去去何時卻見君,悠悠煙水似天津。 -- 出自唐·方干·與徐溫話別
- 水闊坐看千萬里,青蕪蓋地接天津。 -- 出自唐·方干·書原上鮑處士屋壁
- 釋子沾恩無以報,只擎章句貢平津。 -- 出自唐·貫休·蜀王登福感寺塔三首
- 數載蹉跎罷搢紳,五湖乘興轉迷津。 -- 出自唐·戎昱·戲贈張使君
- 九秋青女霜添味,五夜方諸月溜津。 -- 出自宋·楊億·梨
- 玉女壺傾笑電頻,白榆晴影接星津。 -- 出自宋·楊億·戊申年七夕五絕
- 風遞清香隨鳳輦,波涵倒影落龍津。 -- 出自宋·楊億·后苑賞花應製
- 麟殿九旬談妙法,曹溪一滴渡迷津。 -- 出自宋·楊億·靈隱長老歸舊山
- 麟斗何因識星度,鵲飛誰復見天津。 -- 出自宋·葛立方·月蝕
- 老夫耄矣誠堪笑,何惜同來試問津。 -- 出自宋·李呂·詩勉粹夫進學兼示諸子
- 搖松旋拾晶熒煮,已覺肥生齒頰津。 -- 出自宋·劉子翚·次韻白水雪梅二詩
- 嗣音風雅愧辭竭,安得筆翻云漢津。 -- 出自宋·劉子翚·原仲致中寄梅雪二詩再次前韻
- 拂拂鵝黃初借色,涓涓蜜醴為輸津。 -- 出自宋·劉子翚·食鵝梨三首
- 山前踴躍見樵人,欲問神仙更問津。 -- 出自宋·王之道·游毛公洞六首
- 自恐謝安行不免,誰言陶侃困無津。 -- 出自宋·王之道·題時軒
- 祖意如來煩指似,迷舟何幸濟通津。 -- 出自宋·王之道·宿吉祥寺贈應上人
- 僧房長夏宜幽僻,杖屨頻來顧問津。 -- 出自宋·張元干·與富樞密
- 待掃欃槍洗兵馬,兩翁玄語記天津。 -- 出自宋·張元干·宮使樞密富丈和篇高妙所謂壓倒元白末句許予
- 萬壑爭流君看取,西興從此是通津。 -- 出自宋·張元干·子立昆仲垂和游天宮詩既工且敏義不虛辱再此
- 只欠竹陰垂北牖,盡多山色近南津。 -- 出自元·倪瓚·寄天民張先生
- 天上瓊花回后土,江南杜宇到天津。 -- 出自元·楊維楨·送玉笥生往吳大府之聘兼柬國寶樞相賓卿客省
- 水犀萬弩填震澤,河丁萬鐘輸茅津,神愁鬼憤哭萬民。 -- 出自元·楊維楨·銅將軍
- 家移洞里難知姓,水到人間易問津。 -- 出自明·何景明·秦人洞
- 少年離別多苦辛,驅車何處問通津。 -- 出自明·瞿佑·車遙遙
- 獸環移去屬何人,重構高門臨要津。 -- 出自明·瞿佑·高門嘆
- 寄聲無限同盟者,苦海中間學問津。 -- 出自明·王世貞·有感
- 送到澗聲無響處,歸來明月滿前津。 -- 出自明·徐渭·訪李岣嶁山人于靈隱寺
- 鄭衛由來本懿親,相思只隔大河津。 -- 出自明·楊基·送朱明善少府
- 可憐煙草江安樹,愁見當年送別津。 -- 出自明·楊慎·過南溪懷劉參之承之兄弟
- 東破諸侯西入秦,咸陽北阪南渭津。 -- 出自唐·蘇颋·奉和圣制春臺望應制
- 獨有前池一小雁,叨承舊惠入天津。 -- 出自唐·姚崇·郊廟歌辭·享龍池樂章·第一章
- 檐前漱曉穹蒼碧,庭下眠秋沆瀣津。 -- 出自唐·薛能·上鹽鐵尚書
- 云衣香薄妝態新,彩輧悠悠度天津。 -- 出自唐·劉言史·七夕歌
- 嚴光萬古清風在,不敢停橈更問津。 -- 出自唐·吳融·富春
- 金鼎曉煎云漾粉,玉甌寒貯露含津。 -- 出自唐·吳融·病中宜茯苓寄李諫議
- 何似曉來江雨后,一行如畫隔遙津。 -- 出自唐·孫魴·雜曲歌辭·楊柳枝
- 撩亂垂絲昏柳陌,參差濃葉暗桑津。 -- 出自唐·謝偃·樂府新歌應教
- 翠鳳有時翻瑞形,銀蟾通夕墮清津。 -- 出自宋·王珪·題道錄陳景元中太乙宮種玉軒
- 來無方馬去無輪,天險分明限一津。 -- 出自宋·王珪·虎北口
- 虜酒相邀絕峰飲,卻因高處望天津。 -- 出自宋·王珪·新館
- 夙駕鳴鸞啟閶闔,霓裳遙裔儼天津。 -- 出自唐·陸敬·七夕賦詠成篇
- 瑤臺半入黃山路,玉檻傍臨玄霸津。 -- 出自唐·盧藏用·奉和立春游苑迎春應制
- 與君相識即相親,聞道君家住孟津。 -- 出自唐·盧象·寄河上段十六(一作王維詩)
- 聞君欲行西入秦,君行不用過天津。 -- 出自唐·馮著·洛陽道
- 好擁雙旌便東下,畫船明月綠楊津。 -- 出自宋·鄭獬·句
- 聊借壽樽傾北海,久叨賓館祝平津。 -- 出自宋·強至·韓魏公生日三首
- 不識濁醪傾北固,獨隨寒雨出西津。 -- 出自宋·強至·將渡揚子風雨忽作
- 章句橫行古道堙,先生筆力障頹津。 -- 出自宋·強至·讀尹師魯集
- 何人為向水頭去,憑仗殷勤一問津。 -- 出自宋·張栻·和張荊州所寄
- 我舟欲渡風伯嗔,卷帆夜泊滄江津。 -- 出自宋·崔敦禮·泊福山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