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在第10個字的詩句
津在第一十個字的詩句
- 重沐飭冠裳,濟溺立要津。 -- 出自明·楊基·出臺復還洪都
- 祿品宵征路,堂川暝問津。 -- 出自明·楊慎·近歸有寄
- 杖履難重遇,桃花處處津。 -- 出自清·吳嘉紀·挽王秀才斌
- 云開灑膏露,草疏芳河津。 -- 出自唐·李適·中和節日宴百僚賜詩
- 如何臺下路,明日又迷津。 -- 出自唐·劉駕·釣臺懷古
- 無言即相別,此處不迷津。 -- 出自唐·齊己·竟陵遇晝公
- 后徒游禮者,猶認指迷津。 -- 出自唐·齊己·吊雙泉大師真塔
- 潔婦懷明義,從泛河之津。 -- 出自唐·喬知之·雜曲歌辭·定情篇
- 行漏今徒晚,風煙起觀津。 -- 出自唐·劉憲·奉和幸禮部尚書竇希玠宅應制(一作陪幸五王
- 正色凝高嶺,隨流助要津。 -- 出自唐·薛能·新雪八韻
- 久客孤舟上,天涯漱曉津。 -- 出自唐·薛能·春霽
- 禎祥應北極,調燮驗平津。 -- 出自唐·薛能·除夜作
- 獨立正傷心,悲風來孟津。 -- 出自唐·孟云卿·傷時二首(一作宋郊)
- 東越相逢地,西亭送別津。 -- 出自唐·張子容·送孟八浩然歸襄陽二首(下篇一作王維詩)
- 雪盡黃山樹,冰開黑水津。 -- 出自唐·張子容·長安早春(一作孟浩然詩)
- 夾堤連太液,還似映天津。 -- 出自宋·陳羽·小苑春望宮池柳色
- 負劍渡潁水,歸馬自知津。 -- 出自唐·獨孤及·壬辰歲過舊居
- 怯探同海底,稀遇極天津。 -- 出自唐·吳融·和韓致光侍郎無題三首十四韻
- 錦收花上露,珠引月中津。 -- 出自唐·吳融·和韓致光侍郎無題三首十四韻
- 眼穿回雁嶺,魂斷飲牛津。 -- 出自唐·吳融·和韓致光侍郎無題三首十四韻
- 身近從淄右,家元接觀津。 -- 出自唐·吳融·倒次元韻
- 一室四無鄰,荒郊接古津。 -- 出自唐·吳融·荊州寓居書懷
- 忌穢栽時土,嘗甜折處津。 -- 出自唐·孫魴·主人司空后亭牡丹
- 邃幄留飚御,清壇墮月津。 -- 出自宋·王珪·大饗明堂慶成詩
- 帝方驚主父,人已蘆平津。 -- 出自宋·王珪·聞邵興宗拜命
- 獨嘆高陽晚,歸路不知津。 -- 出自唐·許敬宗·安德山池宴集
- 何如御京洛,流霰下天津。 -- 出自唐·許敬宗·奉和喜雪應制
- 高高侵地鏡,皎皎徹天津。 -- 出自唐·庾抱·臥疴喜霽,開扉望月,簡宮內知友
- 赫赫容臺上,千祀耀平津。 -- 出自唐·任希古·和左仆射燕公春日端居述懷
- 欲知花跡遠,云影入天津。 -- 出自唐·許圉師·詠牛應制
- 彩旗臨鳳闕,翠幕繞龜津。 -- 出自唐·宗楚客·句
- 洛城終不閉,更出小平津。 -- 出自唐·長孫正隱·上元夜效小庾體同用春字
- 重城自不掩,出向小平津。 -- 出自唐·陳嘉言·上元夜效小庾體
- 成山徒可仰,涉海詎知津。 -- 出自唐·劉升·奉和圣制送張說上集賢學士賜宴(賦得賓字)
- 奈何靈仙骨,鍬翮瑤池津。 -- 出自唐·許景先·征君宅
- 飄飖任舟楫,回合傍江津。 -- 出自唐·席豫·江行紀事二首
- 更事文犀節,還過白馬津。 -- 出自唐·李嘉祐·贈衛南長官赴任
- 時稱謝康樂,別事漢平津。 -- 出自唐·李嘉祐·送王諫議充東都留守判官
- 含情歸上國,論舊見平津。 -- 出自唐·李嘉祐·送侍御史四叔歸朝
- 四時固相代,誰能久要津。 -- 出自唐·薛據·古興
- 御柳初含色,龍池漸啟津。 -- 出自唐·王綽·迎春東郊
- 那堪歸葬日,哭渡柳楊津。 -- 出自唐·竇常·故秘監丹陽郡公延陵包公挽歌詞
- 遠愛東光縣,平臨若木津。 -- 出自唐·竇牟·送東光呂少府之官連帥奏授
- 謝公遺詠處,池水夾通津。 -- 出自唐·陳潤·賦得池塘生春草(一作陳陶詩)
- 古渡大江濱,西南距要津。 -- 出自唐·張眾甫·送李觀之宣州謁袁中丞賦得三州渡
- 五嶺天無雁,三巴客問津。 -- 出自唐·楊憑·巴江雨夜
- 康強鍾衛武,爵祿茂平津。 -- 出自宋·強至·北京判府司徒侍中生日三十四韻
- 唐宮蕪沒今何在,漫拂津陽石記看。 -- 出自宋·強至·依韻奉和司徒侍中留題靈泉觀
- 瑤林紛有蕊,玉海浩無津。 -- 出自宋·強至·依韻奉和司徒侍中雪二十韻
- 滄波老樹吾亦愛,聞說津頭有船賣。 -- 出自宋·吳則禮·次天啟贈凈利名吳道人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