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在第6個字的詩句
洞在第六個字的詩句
- 山高晴若陰,洞寒夏如秋。 -- 出自宋·石延年·寄題上虞蘇簿凝虛館
- 丹井金龍藏洞府,杞叢花犬蕩霞扉。 -- 出自宋·李師中·天目山
- 只恐此城澒洞徹,城中坐見魚頰生。 -- 出自宋·鄭獬·淮揚大水
- 猶解飛花入洞房。 -- 出自宋·王安國·減字木蘭花·畫橋流水
- 泉近榴花深洞口,亭開獅子舊峰頭。 -- 出自宋·許將·游東山和程大卿師孟
- 自是靈襟空洞,更望風(fēng)云吞吐,浩渺白鷗閑。 -- 出自宋·趙磻老·水調(diào)歌頭·梅仙了無訟
- 奇觀今愈多,洞戶長不扃。 -- 出自宋·張栻·次韓機幕韻
- 亭高俯空曠,洞古探環(huán)奇。 -- 出自宋·張栻·清明后七日與客同為水東之游翌朝賦此
- 損益才通理洞明,不應(yīng)知死異知生。 -- 出自宋·陳造·題墳庵壁四首
- 謙謙以自牧,洞洞如不勝。 -- 出自宋·吳泳·程順子升齋
- 頗奇二士入洞來,引向高亭最幽處。 -- 出自宋·吳泳·游大玲瓏小玲瓏
- 誤入仙家小洞來。 -- 出自宋·晁端禮·浣溪沙
- 朱戶深深小洞房。 -- 出自宋·晁端禮·小重山·朱戶深深小洞房
- 千騎泛云歸洞府,三山明玉外風(fēng)塵。 -- 出自宋·廖剛·望江南/憶江南
- 玉篆金章詠洞真,真中高妙孰能倫。 -- 出自宋·張繼先·次御制賜于真人韻
- 撥破煙云得洞戶,醉眼恐是天門開。 -- 出自宋·鄧肅·黃楊巖
- 玉華不夜,向洞天、暖煙回冷。 -- 出自宋·曹勛·東風(fēng)第一枝·寶苑明春
- 獨上上清三洞妙,寶章云笈助真風(fēng)。 -- 出自宋·曹勛·題清虛庵三首
- 青嶂回環(huán)如洞府,綠波澄澈似滄浪。 -- 出自宋·吳芾·湖上遣興
- 縹緲神京開洞府。 -- 出自宋·關(guān)注·桂華明/四犯令
- 翠麓丹崖敞洞天,瓊宮珠殿照云煙。 -- 出自宋·王之望·丈人觀廟醮留題
- 報道傾城出洞房。 -- 出自宋·洪適·浣溪沙
- 要渠兩眼青,洞此寸心赤。 -- 出自宋·李流謙·上費邛州
- 云雷通翕忽,洞穴閟陰靈。 -- 出自宋·李流謙·七曲祠
- 雅愛金華仙洞,一派蒼崖飛瀑,四序景常新。 -- 出自宋·曹冠·水調(diào)歌頭·我本方壺客
- 搖落想騷人,洞庭風(fēng)嫋嫋。 -- 出自宋·吳儆·早起
- 此是吾邦別洞天,樓臺高下白云邊。 -- 出自宋·姜特立·賦蓮城堂
- 我輩自應(yīng)三洞主,傍人喚作五通仙。 -- 出自宋·姜特立·同官游赤松二首
- 延得簪纓還洞府,移望星斗下瑤京。 -- 出自宋·姜特立·一年佳節(jié)惟立春元夕并在一日亦盛事也燈火笙
- 要之本無物,洞然無足疑。 -- 出自宋·樓鑰·走筆送僧義沖
- 長沙屹巨鎮(zhèn),洞庭渺無涯。 -- 出自宋·樓鑰·代書寄內(nèi)弟耐翁總干
- 又疑海水竭,洞見馮夷宮。 -- 出自宋·樓鑰·侍仲舅同諸表游山
- 山蹊驚險絕,洞府足深幽。 -- 出自宋·樓鑰·又次王瑞安韻
- 家住鄱城小洞天,經(jīng)年烹鯉尚茫然。 -- 出自宋·張良臣·遣家書
- 擬入清都真洞府,一簾寒溜隔飛瓊。 -- 出自宋·趙善括·天寶洞天
- 眉壽翠濤春,洞庭霜橘熟。 -- 出自宋·虞儔·冬至念母
- 后洞白云前洞出,上池紅葉下池流。 -- 出自宋·徐似道·白龍洞
- 是武夷、六六洞王中,生賢哲。 -- 出自宋·黃人杰·滿江紅·臘近嘉平
- 憶泛扁舟過洞庭,自嗟垂老見飄零。 -- 出自宋·趙蕃·寄毛伯明李叔器及康叔臨二首
- 欲訪武夷毛洞竹,路窮九曲更山深。 -- 出自宋·趙蕃·山中四絕句
- 緩步煙霞到洞天。 -- 出自宋·陳亮·采桑子·桃花已作東風(fēng)笑
- 想天家、驂鸞洞里,細煙冰霧。 -- 出自宋·張鎡·賀新郎·看了梅花去
- 天上不知天,洞里休尋洞。 -- 出自宋·汪莘·生查子·天上不知天
- 笠澤滄波擁洞庭,望中七十二峰青。 -- 出自宋·汪莘·三九十九日過松江五絕
- 鳳翅亂峰森洞口,羊腸微徑繞山腰。 -- 出自宋·汪莘·贈祁門不老山高法師
- 報道織埃歸洞壑,本來山色任橫陳。 -- 出自宋·曹彥約·喜晴
- 溪作玉膏色,洞如天琢成。 -- 出自宋·李壁·觀雁湖經(jīng)行留題
- 帝鄉(xiāng)風(fēng)自寒,洞口花長開。 -- 出自宋·高似孫·桐柏山瓊臺
- 嫋嫋兮秋風(fēng),洞庭波兮木葉下。 -- 出自宋·高似孫·欸乃辭
- 跨澗飛虹入洞門,石梯級級樹森森。 -- 出自宋·魏了翁·題石洞